復合絕緣子霧凇覆冰厚度預測模型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志勁;蔣興良;胡建林;孫才新;;間插布置方式對交流絕緣子串覆冰特性影響[J];電工技術學報;2011年01期
2 黃強;王家紅;歐名勇;;2005年湖南電網(wǎng)冰災事故分析及其應對措施[J];電網(wǎng)技術;2005年24期
3 李慶峰;范崢;吳穹;高劍;宿志一;周文俊;;全國輸電線路覆冰情況調(diào)研及事故分析[J];電網(wǎng)技術;2008年09期
4 郭昊;劉沛清;屈秋林;劉勝春;王景朝;邸玉賢;;輸電線霧凇覆冰過程的二維數(shù)值模擬[J];工程力學;2011年05期
5 胡毅;;電網(wǎng)大面積冰災分析及對策探討[J];高電壓技術;2008年02期
6 蔣興良;溫作銘;;過冷水滴撞擊復合絕緣子表面的數(shù)值模擬[J];高電壓技術;2008年05期
7 蔣興良;李海波;;計算流體力學在絕緣子積污特性分析中的應用[J];高電壓技術;2010年02期
8 蔣興良;肖丹華;陳凌;畢茂強;巢亞鋒;奚思建;;基于界面移動理論的導線覆冰過程分析[J];高電壓技術;2011年04期
9 楊倩,常士楠,袁修干;水滴撞擊特性的數(shù)值計算方法研究[J];航空學報;2002年02期
10 易賢,朱國林,王開春,李樹民;翼型積冰的數(shù)值模擬[J];空氣動力學學報;2002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巢亞鋒;分裂導線和多串并聯(lián)絕緣子覆冰模型與影響因素的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呂玉祥;周瑜;;基于輸電線路導線懸點傾角與張力估算覆冰重量模型[J];安徽電力;2009年01期
2 周紹毅;蘇志;李強;;廣西導線覆冰的特征及其氣候成因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0年21期
3 何應法;歐晉輝;楊建玲;曹云芳;袁桂花;;高壓電線覆冰厚度測量方法[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1年09期
4 何治,常士楠,袁修干;懸停狀態(tài)下直升機旋翼水滴撞擊特性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3年11期
5 張強;曹義華;李棟;;采用歐拉兩相流法對翼型表面霜冰的數(shù)值模擬[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9年03期
6 鐘國;曹義華;;多段翼積冰的數(shù)值模擬及防冰預測[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7 鐘國;曹義華;趙明;;直升機旋翼積冰的數(shù)值模擬[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12年03期
8 周蕊;金海云;高乃奎;彭宗仁;喬冠軍;李西育;金志浩;;表面粗糙度對硅橡膠材料表面超疏水性的影響[J];中國表面工程;2009年06期
9 王林;羅毅;姚毅;;輸電線路覆冰載荷在線檢測分析與神經(jīng)網(wǎng)絡預測研究[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2期
10 代暉;;淺議配電網(wǎng)絡的防冰[J];成都電子機械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孫小芹;張素俠;劉習軍;;輸電導線舞動分析及防治[A];第十三屆全國非線性振動暨第十屆全國非線性動力學和運動穩(wěn)定性學術會議摘要集[C];2011年
2 趙立進;吳湘黔;李巍;羅洪;劉華麟;婁向陽;楊積久;;2008年貴州電網(wǎng)冰災事故分析及其應對措施[A];2008年抗冰保電優(yōu)秀論文集[C];2008年
3 吳湘黔;羅洪;馬曉紅;劉華麟;楊佳鵬;;220kV洪站Ⅰ線路帶負荷融冰情況分析報告[A];2008年抗冰保電優(yōu)秀論文集[C];2008年
4 鄧成鋼;;2008年貴州電網(wǎng)冰害原因分析及思考[A];2008年抗冰保電優(yōu)秀論文集[C];2008年
5 馬曉紅;吳湘黔;羅洪;李翱鵬;;電源點出口線路交流短路融冰方案的研究[A];2008年抗冰保電優(yōu)秀論文集[C];2008年
6 張迅;馬曉紅;吳湘黔;張超;陳峰;;電網(wǎng)融冰技術綜述[A];2008年抗冰保電優(yōu)秀論文集[C];2008年
7 趙立進;吳湘黔;李巍;羅洪;劉華麟;婁向陽;楊積久;;2008年貴州電網(wǎng)冰災事故分析及其應對措施[A];2008年抗冰保電技術論壇論文集(一)[C];2008年
8 鄧成鋼;;2008年貴州電網(wǎng)冰害原因分析及思考[A];2008年抗冰保電技術論壇論文集(一)[C];2008年
9 吳湘黔;羅洪;馬曉紅;劉華麟;楊佳鵬;;220kV洪站Ⅰ線路帶負荷融冰情況分析報告[A];2008年抗冰保電技術論壇論文集(一)[C];2008年
10 馬曉紅;吳湘黔;羅洪;李翱鵬;;關于電源點出口線路交流短路融冰方案的研究[A];2008年抗冰保電技術論壇論文集(一)[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剛;覆冰在絕緣子上的形成機理及其防范措施[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1年
2 汪佛池;輸電線路鋁導線憎水性防覆冰涂層的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3 馬國明;基于光纖光柵傳感器的架空輸電線路覆冰在線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4 江文強;構造節(jié)點的精細模擬及其在輸電鐵塔結(jié)構分析中的應用[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5 趙玉順;絕緣子超疏水涂層制備方法與防冰性能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6 巢亞鋒;分裂導線和多串并聯(lián)絕緣子覆冰模型與影響因素的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7 陳凌;旋轉(zhuǎn)圓柱體覆冰增長模型與線路覆冰參數(shù)預測方法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8 陳俊旗;自立式輸電塔線體系關鍵問題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9 楊隆宇;特高壓輸電塔組合截面構件承載力理論與試驗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10 曹廣州;迎風表面三維積冰的數(shù)學模型與計算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燦東;輸電線路除冰機器人控制系統(tǒng)的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馮超;輸電塔—線體系覆冰荷載下的斷線分析及分災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3 郭華;架空導線覆冰時捕獲空氣中過冷水滴規(guī)律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4 伍智華;電力線路冰厚測量及融冰方法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5 李寧;覆冰輸電線路高頻高壓除冰技術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6 劉景姝;直流絕緣子的覆冰閃絡特性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7 楊付剛;多點輸入下大跨越輸電塔線體系抗震性能研究[D];河北工程大學;2010年
8 滕玲;光纖復合架空地線覆冰性能研究[D];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2009年
9 王春雷;導線覆冰自動化觀測設備研發(fā)[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0年
10 徐曉斌;輸電線覆冰脫冰的有限元模擬方法和動力效應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鳳華,張朝民,,王躍欣;飛機機翼表面水滴撞擊特性計算[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1995年03期
2 謝玉靜;朱繼業(yè);王臘春;;合肥市大氣降塵粒度特征及污染物來源[J];城市環(huán)境與城市生態(tài);2008年01期
3 李政敏;庾振平;胡琰鋒;;輸電線路覆冰的危害及防護[J];電瓷避雷器;2006年02期
4 王樂;孫強;劉建琴;;中外應對電網(wǎng)冰災事故措施對比分析[J];電力技術經(jīng)濟;2008年02期
5 張福林;復合絕緣子外絕緣表面結(jié)構形狀的分析與確定[J];電力建設;2003年06期
6 朱寬軍,尤傳永,趙淵如;輸電線路舞動的研究與治理[J];電力建設;2004年12期
7 胡紅春;冰害、冰閃和舞動的防治措施[J];電力建設;2005年09期
8 蔣興良;;貴州電網(wǎng)冰災事故分析及預防措施[J];電力建設;2008年04期
9 陸佳政;彭繼文;張紅先;李波;方針;;2008年湖南電網(wǎng)冰災氣象成因分析[J];電力建設;2009年06期
10 廖祥林;導線覆冰性質(zhì)分類和密度淺析[J];電力建設;1994年09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高永鈺邋秦童童;[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趙高煜;大跨越高壓輸電線路分裂導線覆冰舞動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杜轅;采用間插布置的絕緣子串交流覆冰閃絡特性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2 溫作銘;基于流體力學的覆冰地區(qū)用復合絕緣子傘裙結(jié)構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3 于洋;基于臨界電流的架空線路防冰技術[D];哈爾濱理工大學;2007年
4 李海波;基于流體力學原理的懸垂絕緣子串積污特性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復合絕緣子端部場強控制方法及復合絕緣子[J];電瓷避雷器;2010年04期
2 陳昌圖;高壓復合絕緣子在多因子老化下的特性變化[J];電氣應用;1986年02期
3 ;場致老化及新復合絕緣子泄漏電流波形的分析[J];電瓷避雷器;1999年03期
4 王國春,陳原;京津唐電網(wǎng)復合絕緣子運行分析[J];電瓷避雷器;2002年05期
5 朱宇,江秀臣;復合絕緣子不明閃絡原因的實驗分析[J];高壓電器;2002年01期
6 劉曉安;復合絕緣子性能檢測方法簡析[J];西北電力技術;2004年01期
7 蘇玫;陡波試驗在檢測復合絕緣子中的作用[J];高電壓技術;1997年03期
8 應偉國,周松堯;500kV棒形懸式復合絕緣子芯棒脆斷的預防措施[J];電瓷避雷器;2004年06期
9 趙敏;;一種復合絕緣子硅橡膠護套的制備方法[J];橡膠工業(yè);2010年05期
10 胡振;趙天任;魏強華;;500kV耐張串使用復合絕緣子的力學試驗研究[J];電氣制造;201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崔婷;安昌萍;林偉;;重慶電網(wǎng)110KV運行交流復合絕緣子試驗研究[A];重慶市電機工程學會2010年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2 張福林;;復合絕緣子外絕緣材質(zhì)老化原因的分析[A];第八屆全國絕緣材料與絕緣技術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3 張福林;張銀龍;;復合絕緣子耐酸芯棒性能的穩(wěn)定性[A];電工陶瓷第七次學術年會暨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1年
4 張福林;章銀龍;;復合絕緣子耐酸芯棒的材料及成型工藝[A];第八屆全國絕緣材料與絕緣技術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5 陳繼東;;光纖光柵實現(xiàn)復合絕緣子在線監(jiān)測方法初探[A];中南七省(區(qū))電力系統(tǒng)專業(yè)委員會第二十二屆聯(lián)合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吳光亞;張銳;;我國絕緣子的發(fā)展現(xiàn)狀與應用前景[A];中國電工技術學會第八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7 Christian Beisele;;先進材料在戶外的運用[A];第一屆電器裝備及其智能化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8 敬亮兵;李景祿;顏喜平;;復合絕緣子雷擊閃絡事故的分析及對策[A];中國高等學校電力系統(tǒng)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第二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中冊)[C];2008年
9 王軍;王振興;;一種新型復合絕緣子的金具[A];山東省石油學會油田電力、通信及自動化技術研討會優(yōu)秀工程技術論文集[C];2009年
10 崔文杰;;復合絕緣子污閃問題的時域、地域分析[A];山東省石油學會油田電力、通信及自動化技術研討會優(yōu)秀工程技術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魏廣軍 通訊員 林軍英;平高集團成功研制出新型空心復合絕緣子[N];平頂山日報;2009年
2 陳順風;防冰復合絕緣子研制成功[N];國家電網(wǎng)報;2008年
3 ;廣州750kV復合絕緣子通過技術鑒定[N];今日信息報;2004年
4 吳廣生;傳統(tǒng)絕緣子將被新品取代[N];中國礦業(yè)報;2003年
5 劉英 記者 李楠;大連電瓷將建成東北最大復合絕緣子生產(chǎn)基地[N];大連日報;2009年
6 趙林杰 李成榕 王偉;復合絕緣子檢測技術亮點斑斕[N];中國電力報;2004年
7 蕭湘;復合絕緣子閃絡事出有因[N];中國電力報;2003年
8 樊哲高;中國泰光:開掘能源“金礦”[N];中國電子報;2008年
9 記者 路曉冰;我國特高壓復合絕緣子國際領先[N];中國電力報;2006年
10 記者 曹建萍;國家電網(wǎng)公司發(fā)布絕緣子技術標準[N];國家電網(wǎng)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從珍;硅橡膠復合絕緣子傘裙優(yōu)化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趙林杰;硅橡膠復合絕緣子憎水性與污閃特性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08年
3 胡建林;低氣壓下覆冰絕緣子(長)串閃絡特性及直流放電模型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4 苑吉河;輸電線路絕緣子(串)交流污閃特性及放電過程的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5 王勝輝;基于紫外成像的污穢懸式絕緣子放電檢測及評估[D];華北電力大學;2011年
6 張志勁;低氣壓下絕緣子(長)串污閃特性及直流放電模型研究[D];重慶大學;2007年
7 戴日俊;基于紫外光信號的發(fā)電廠高壓電氣設備放電檢測方法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2年
8 胡大偉;高壓復合絕緣子閃絡過程及其診斷方法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3年
9 馬俊;電場對輸電線路絕緣子覆冰及放電特性的影響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10 石巖;基于泄漏電流特征量的絕緣子污閃預測模型及方法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鄧鎵卓;串聯(lián)玻璃絕緣子改善復合絕緣子電場分布研究[D];重慶大學;2010年
2 黃興民;復合絕緣子端部電場改善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3 謝占山;500kV“V”串復合絕緣子機械疲勞試驗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2年
4 劉杰;基于微觀性能分析的復合絕緣子老化特性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3年
5 何子蘭;復合絕緣子人工內(nèi)部缺陷的超聲波檢測[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6 楊挺;東莞地區(qū)不同運行年限復合絕緣子的老化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7 佟宇梁;基于熱刺激電流的復合絕緣子老化特性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8 劉玄;復合絕緣子不明原因閃絡特性及端部電場改善措施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9 廣長林;基于ARM的復合絕緣子圖像采集和傳輸方法的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3年
10 孫敏;基于3G技術的復合絕緣子數(shù)據(jù)傳輸系統(tǒng)設計[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5723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2572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