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PGA的交流伺服系統(tǒng)電流環(huán)帶寬擴展
本文選題:交流伺服系統(tǒng) + 電流環(huán) ; 參考:《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2期
【摘要】:在電流環(huán)的數學模型基礎上,分析了電流環(huán)帶寬與電流環(huán)路延時的關系,比較了幾種典型電流環(huán)時序下產生的延時,對電流采樣和PWM占空比更新時序進行了改進,并在FPGA中得到了具體的驗證和實現.實驗結果表明:這種改進的電流環(huán)時序克服了原有電流環(huán)時序的問題,能在不改變功率器件開關頻率和不損失輸出電壓能力的基礎上減小電流環(huán)路延時,從而提高電流環(huán)帶寬,改善電流環(huán)和速度環(huán)的控制性能.
[Abstract]:Based on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current loo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rrent loop bandwidth and the current loop delay is analyzed, and the delay caused by several typical current loop timing is compared. The current sampling and PWM duty cycle updating timing are improved. It is verified and implemented in FPGA.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d current loop timing overcomes the original current loop timing problem and can reduce the current loop delay without changing the switching frequency of the power device and the output voltage ability, thus increasing the current loop bandwidth. Improve the control performance of current loop and speed loop.
【作者單位】: 華中科技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廣州深圳市浩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金】:科技重大專項基金資助項目(2012ZX04001012) 廣東省部產學研重大專項基金資助項目(2012A090300012)
【分類號】:TM921.54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王劍;李永東;馬永健;;一種顯著增加變換器電流環(huán)帶寬的新方法[J];電氣傳動;2009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孫大南;刁利軍;劉志剛;;交流傳動矢量控制系統(tǒng)時延補償[J];電工技術學報;2011年05期
2 戴鵬;朱方田;朱榮伍;陳根;;電容電流直接控制的雙PWM協(xié)調控制策略[J];電工技術學報;2011年S1期
3 馬名中;馬偉明;王公寶;李衛(wèi)超;;長初級直線感應電動機時延補償控制策略[J];電機與控制學報;2011年1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韋克康;軌道牽引逆變器數字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年
2 孫大南;地鐵車輛牽引電傳動系統(tǒng)控制關鍵技術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年
3 周明磊;電力機車牽引電機在全速度范圍的控制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孫星;基于DSP控制的開關電源PFC電路的研究[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1年
2 吳群超;單級小功率(70W)HID燈電子鎮(zhèn)流器的研究[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2年
3 于吉帥;永磁直線伺服系統(tǒng)電流環(huán)優(yōu)化設計[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李永東;高性能大容量交流電機調速技術的現狀及展望[J];電工技術學報;2005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金;萬淑云;孫曉鵬;王離九;;交流伺服系統(tǒng)基于滑模變結構理論的控制方案綜述[J];電氣傳動;1996年01期
2 黃立培,李永東;交流伺服系統(tǒng)的發(fā)展趨勢及有關技術問題[J];電氣應用;1990年06期
3 張井崗,劉志運,裴潤;交流伺服系統(tǒng)的二自由度內?刂芠J];電工技術學報;2002年04期
4 何文中,曾玉金;基于雙模模糊神經控制的交流伺服系統(tǒng)[J];有色冶金設計與研究;2003年S1期
5 ;英威騰伺服:闖出一片天——英威騰伺服用戶訪談[J];伺服控制;2010年05期
6 ;英威騰進軍伺服正當時業(yè)界專家寄厚望——伺服領域專家聯合采訪[J];伺服控制;2010年06期
7 孫宜標,郭慶鼎,石麗梅;基于推力觀測器的直線式交流伺服系統(tǒng)滑模變結構控制[J];電工技術學報;1998年02期
8 李成桐;張敬賓;丁原彥;;新一代伺服系統(tǒng)的現狀與展望[J];國內外機電一體化技術;1999年04期
9 彭偉發(fā),趙金,楊璐,萬淑蕓;交流伺服系統(tǒng)新型控制器的設計[J];工礦自動化;2002年05期
10 閔松,彭偉發(fā),趙金,楊璐,萬淑蕓;交流伺服系統(tǒng)新型控制器的設計[J];電力系統(tǒng)及其自動化學報;200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項順伯;阮學斌;;模糊神經PID在交流伺服系統(tǒng)中的應用[A];第七屆工業(yè)儀表與自動化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2 裘君;趙光宙;劉棟良;王家軍;;交流伺服系統(tǒng)逆變器死區(qū)效應分析及其補償策略[A];第12屆全國電氣自動化與電控系統(tǒng)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4年
3 劉勝榮;周洪;姚鋼;;電廠汽溫過程控制中魯棒控制器的設計與仿真[A];廣西電機工程學會第七屆青年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2年
4 郝照勇;;新型無功補償裝置在110kv變電站的應用[A];山東省石油學會油田電力、通信及自動化技術研討會優(yōu)秀工程技術論文集[C];2009年
5 史久根;洪杰;韓江洪;;嵌入式電機過流保護算法的設計與應用[A];2008’“先進集成技術”院士論壇暨第二屆儀表、自動化與先進集成技術大會論文集[C];2008年
6 于凱;王博;林莘;;10kV配電線路電流保護控制器的研究[A];第一屆電器裝備及其智能化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7 閆鴻魁;王博;林莘;;配網饋線自動化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A];第一屆電器裝備及其智能化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8 王虹;趙曉鵬;張玉明;宋紅;;接地是人身安全電子設備安全的可靠保證[A];2007第二屆全國廣播電視技術論文集2(下)[C];2007年
9 張偉;劉健;程紅麗;;重合器和電壓-時間型分段器配合饋線自動化系統(tǒng)參數整定軟件[A];2006中國電力系統(tǒng)保護與控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10 張浩;楊京燕;張建華;尚敬福;;基于離散隨機Petri網的電網應急輔助決策系統(tǒng)時間性能分析[A];中國高等學校電力系統(tǒng)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第二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田印福;對無料鐘高爐布料控制應用交流伺服系統(tǒng)的探討[N];中國冶金報;2004年
2 河南 王素軍;用PTC元件制作樓道延時燈[N];電子報;2006年
3 湖北 劉定能;數字時間繼電器[N];電子報;2006年
4 河北 劉瑞璽;具有軟啟動功能的穩(wěn)壓電源[N];電子報;2006年
5 上海 孫志甫;普及型人體紅外線控制照明燈具(上)[N];電子報;2008年
6 河南 夏順文;智能雙電源自動切換控制器[N];電子報;2006年
7 新疆 王軍;自制取材容易的振動式報警器[N];電子報;2006年
8 河南固始縣職業(yè)中學 耿貴兵;雙向可控硅自動延時關燈電路[N];電子報;2006年
9 江蘇 房德禹;無塔泵變頻器控制線路改造[N];電子報;2008年
10 遼寧 王振福;自制多功能冰箱保護器[N];電子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偉峰;交流伺服系統(tǒng)無時滯反饋高響應驅動控制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2 覃海濤;交流伺服系統(tǒng)自調整技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3 劉杰;同周期控制交流伺服系統(tǒng)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4 何光東;交流伺服控制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1998年
5 王宏佳;微小型高性能永磁交流伺服系統(tǒng)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6 王杰;高精度交流伺服系統(tǒng)的新型控制策略[D];浙江大學;1996年
7 葛寶明;交流傳動系統(tǒng)的新型控制策略[D];浙江大學;2000年
8 曾玉金;高性能交流伺服系統(tǒng)及其復合控制策略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9 孫凱;自抗擾控制策略在永磁同步電動機伺服系統(tǒng)中的應用研究與實現[D];天津大學;2007年
10 吳欽木;交流伺服系統(tǒng)可重構和網絡化控制技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延龍;分階段模糊滑?刂圃诮涣魉欧到y(tǒng)中的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05年
2 李超;基于PC機的開放式直線交流伺服系統(tǒng)的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04年
3 張磊;基于CAN總線的全數字交流伺服系統(tǒng)的研究與開發(fā)[D];山東大學;2005年
4 苗宇;基于絕對編碼器的全數字化交流伺服系統(tǒng)的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07年
5 王川;基于DSP的交流伺服驅動系統(tǒng)的研究與設計[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9年
6 李路菁;基于DSP的永磁同步電機伺服系統(tǒng)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5年
7 趙琦;高性能交流伺服數控平臺的研究與開發(fā)[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6年
8 劉永飄;基于DSP的永磁交流伺服控制系統(tǒng)開發(fā)[D];西安理工大學;2006年
9 楊惠;基于直接轉矩控制的永磁同步電機交流伺服系統(tǒng)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7年
10 沈濤;永磁同步電機數字交流伺服系統(tǒng)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0016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2001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