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陣列多峰最大功率點分布特點研究
本文選題:光伏陣列 + 光伏電池 ; 參考:《電力自動化設備》2014年03期
【摘要】:基于光伏陣列的通用數(shù)學模型,借助計算機仿真和統(tǒng)計分析技術,對局部陰影條件下光伏陣列的輸出特性進行了研究。統(tǒng)計分析結果表明,多峰功率-電壓(P-U)特性曲線上相鄰最大功率點(MPP)的電壓間距較大,而且大部分案例中全局MPP位于電壓軸右半邊;全局MPP兩側的局部MPP功率呈單調遞減趨勢的概率較大;負載線與電流-電壓(I-U)特性曲線的交點與全局MPP山峰有密切聯(lián)系。根據統(tǒng)計分析結果,總結了多峰最大功率點跟蹤(MPPT)算法設計時可借鑒的經驗。
[Abstract]:Based on the general mathematical model of photovoltaic array, the output characteristics of photovoltaic arra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ocal shadow are studied by computer simulatio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echnology. The result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 that the voltage spacing of the adjacent maximum power points on the multi-peak power-voltage curve is large, and the global MPP is located in the right half of the voltage axis in most cases. The probability of local MPP power decreasing monotonously on both sides of global MPP is larger, and the intersection of load line and current-voltage I-U) curv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global MPP peak.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experience in designing MPPTs with multi-peak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 is summarized.
【作者單位】: 浙江工業(yè)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207139) 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LQ13E070004);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資助項目(Z1110893)~~
【分類號】:TM615.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卞海紅;徐青山;高山;雪田和人;一柳勝宏;;考慮隨機陰影影響的光伏陣列失配運行特性[J];電工技術學報;2010年06期
2 丁明;陳中;;遮陰影響下的光伏陣列結構研究[J];電力自動化設備;2011年10期
3 侯世英;殷忠寧;孫韜;;基于單變量檢測的光伏電池最大功率點跟蹤算法[J];電力自動化設備;2012年01期
4 周林;武劍;栗秋華;郭珂;;光伏陣列最大功率點跟蹤控制方法綜述[J];高電壓技術;2008年06期
5 李興鵬;石慶均;江全元;;雙模糊控制法在光伏并網發(fā)電系統(tǒng)MPPT中的應用[J];電力自動化設備;2012年08期
6 胥芳;張任;吳樂彬;徐紅偉;;自適應BP神經網絡在光伏MPPT中的應用[J];太陽能學報;2012年03期
7 茆美琴 ,余世杰 ,蘇建徽;帶有MPPT功能的光伏陣列Matlab通用仿真模型[J];系統(tǒng)仿真學報;2005年05期
8 朱艷偉;石新春;但揚清;李鵬;劉文穎;魏德冰;付超;;粒子群優(yōu)化算法在光伏陣列多峰最大功率點跟蹤中的應用[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2年04期
9 戚軍;張曉峰;張有兵;周文委;;考慮陰影影響的光伏陣列仿真算法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2年32期
10 胡義華;陳昊;徐瑞東;于東升;李瑞;;陰影影響下最大功率點跟蹤控制(英文)[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2年09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陶曉峰;謝君;;三相光伏并網發(fā)電系統(tǒng)的建模與仿真[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2 王雨;胡仁杰;;基于MATLAB的光伏模塊輸出特性及MPPT的建模與仿真[J];半導體光電;2012年01期
3 莫小紅;程玉華;雷凱;;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的MPPT方法研究[J];變頻器世界;2012年02期
4 肖俊明;杜迎虎;李燕斌;祝海明;劉鵬程;;光伏系統(tǒng)蓄電池二階段快速充電法的研究[J];蓄電池;2012年01期
5 周亮;汪光森;揭貴生;;光伏電池、組件、陣列的精確模型仿真研究[J];船電技術;2011年11期
6 鄒建章;陳喬夫;張長征;;光伏逆變器綜合性能測試平臺研究[J];電測與儀表;2010年08期
7 張鴻博;蔡曉峰;趙慧光;;獨立光伏系統(tǒng)高效充電策略研究[J];電測與儀表;2010年10期
8 張馳;張代潤;;基于改進的變步長光伏并網系統(tǒng)MPPT控制策略研究[J];電測與儀表;2012年01期
9 鄭鶴玲;葛寶明;畢大強;;基于RT-LAB的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實時仿真[J];電工電能新技術;2010年04期
10 任航;葉林;;模擬分析環(huán)境因素對小型太陽能發(fā)電系統(tǒng)運行特性的影響[J];電工技術學報;2010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榮延澤;劉士榮;毛軍科;李松峰;;一種基于dp/dv=0的最大功率跟蹤控制策略[A];中國自動化學會控制理論專業(yè)委員會B卷[C];2011年
2 張淵明;孫彥廣;張云貴;;非均勻輻射條件下光伏陣列建模及運行穩(wěn)定性分析[A];全國冶金自動化信息網2012年年會論文集[C];2012年
3 陶曉峰;吳紅斌;;三相光伏并網發(fā)電系統(tǒng)的動態(tài)仿真[A];中國高等學校電力系統(tǒng)及其自動化專業(yè)第二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08年
4 康雪楊;吳秋軒;薛楚;;在線閉環(huán)自適應模糊控制的MPPT算法研究[A];浙江省電子學會2012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5 趙耀;趙庚申;程如岐;郭天勇;;微網中直流母線能量優(yōu)化利用方法的研究[A];2012中國智能電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6 苑舜;吳桐;蔡志遠;;基于Matlab/Simulink的光伏電池特性仿真研究[A];2012輸變電年會論文集[C];2012年
7 武洪濤;臧海洋;;基于電流滯環(huán)控制的兩級式光伏并網系統(tǒng)仿真研究[A];2014年十一。ㄊ校┙饘伲ㄒ苯穑⿲W會冶金安全環(huán)保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
8 周建萍;朱建萍;;自適應變步長電導增量法的最大功率點跟蹤控制的研究[A];智能化電站技術發(fā)展研討暨電站自動化2013年會論文集[C];2013年
9 段曉波;戎士洋;李鵬;;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并網穩(wěn)態(tài)分析[A];第五屆電能質量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10 曾志;李益國;沈炯;;基于滑模極值搜索控制的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最大功率點跟蹤[A];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第十屆長三角能源論壇論文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于蓉蓉;光伏發(fā)電關鍵技術及電動汽車充電站可靠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2 龔宇雷;微電源并網同步檢測與定功率輸出控制技術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3 劉鴻鵬;基于Z源網絡的光伏并網逆變系統(tǒng)的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1年
4 胡義華;小型光伏系統(tǒng)及其關鍵問題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1年
5 林世平;分布式能源系統(tǒng)中能源與環(huán)境耦合特性及優(yōu)化集成模型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6 袁建華;分布式光伏發(fā)電微電網供能系統(tǒng)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7 黃漢奇;風力發(fā)電與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小干擾穩(wěn)定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2年
8 翟載騰;任意條件下光伏陣列的輸出性能預測[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8年
9 張軍朝;路燈、景觀燈照明控制系統(tǒng)節(jié)能技術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2年
10 朱艷偉;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效率提高理論方法及關鍵技術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毛娟;用于礦燈充電的獨立光伏系統(tǒng)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李本元;太陽能光伏發(fā)電單相并網逆變器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李亭;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自適應控制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4 耿興華;基于DSP的單級式光伏并網系統(tǒng)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5 陳麗;風光聯(lián)合發(fā)電系統(tǒng)建模與設計[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6 王恩;戶用光伏逆變電源系統(tǒng)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7 陳廣華;光伏水泵系統(tǒng)控制策略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8 許曉艷;并網光伏電站模型及其運行特性研究[D];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2009年
9 翟津川;微網運行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10 趙亮亮;船用太陽能電池板玻璃蓋片光學性能損傷效應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衛(wèi)東;薛峰;徐泰山;方勇杰;李碧君;;光伏并網發(fā)電系統(tǒng)對電網的影響及相關需求分析[J];水電自動化與大壩監(jiān)測;2009年04期
2 張超,何湘寧;非對稱模糊PID控制在光伏發(fā)電MPPT中的應用[J];電工技術學報;2005年10期
3 傅誠;陳鳴;沈玉j;余世杰;;基于輸出參數(shù)的光伏電池最大功率點控制[J];電工技術學報;2007年02期
4 卞海紅;徐青山;高山;雪田和人;一柳勝宏;;考慮隨機陰影影響的光伏陣列失配運行特性[J];電工技術學報;2010年06期
5 陳阿蓮;馮麗娜;杜春水;張承慧;;基于支持向量機的局部陰影條件下光伏陣列建模[J];電工技術學報;2011年03期
6 任碧瑩;鐘彥儒;孫向東;同向前;;基于模糊控制的最大功率點跟蹤方法研究[J];電力電子技術;2008年11期
7 羅明;楊金明;;雙級式光伏系統(tǒng)最大功率點跟蹤研究[J];電力電子技術;2009年05期
8 撖奧洋;鄧星;文明浩;李惠宇;陳曉燕;;高滲透率下大電網應對微網接入的策略[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10年01期
9 宋菁;徐青山;祁建華;周琦;;光伏電池運行失配模式及特性分析[J];電力系統(tǒng)及其自動化學報;2010年06期
10 熊遠生;俞立;徐建明;;固定電壓法結合擾動觀察法在光伏發(fā)電最大功率點跟蹤控制中應用[J];電力自動化設備;2009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邦銀;建筑集成光伏系統(tǒng)的能量變換與控制技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黃克亞;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最大功率點跟蹤算法研究及實現(xiàn)[D];蘇州大學;2010年
2 虞正琦;基于模糊控制的光伏發(fā)電系統(tǒng)MPPT技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鵬;劉松;沈楚焱;;一種數(shù)字式光伏陣列模擬系統(tǒng)的研究[J];電工電氣;2011年02期
2 陳阿蓮;馮麗娜;杜春水;張承慧;;基于支持向量機的局部陰影條件下光伏陣列建模[J];電工技術學報;2011年03期
3 劉曉艷;祁新梅;鄭壽森;陳達明;王飛;;局部陰影條件下光伏陣列仿真模型的研究[J];系統(tǒng)仿真學報;2012年05期
4 梁雙;胡學浩;張東霞;徐連峰;;基于綜合價值的固定式光伏陣列朝向與傾角優(yōu)化方法[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12年20期
5 王曉蘭;葛鵬江;;基于相似日和徑向基函數(shù)神經網絡的光伏陣列輸出功率預測[J];電力自動化設備;2013年01期
6 寧丁;;光伏陣列低能耗趨光性研究[J];電子設計工程;2013年06期
7 王冰清;童亦斌;曾國宏;;部分陰影下光伏陣列功率輸出多峰特性研究[J];低壓電器;2013年01期
8 宋長江;梁嵐珍;;光伏陣列冪函數(shù)模型及其模擬裝置[J];可再生能源;2013年06期
9 侯金明;許鵬;;基于四參數(shù)模型的光伏陣列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J];可再生能源;2013年06期
10 魯志平;王東;;一種新型光伏陣列模擬器的設計研究[J];電氣技術;2013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傅望;羅時武;青志明;;局部陰影條件下光伏陣列輸出特性方程研究[A];2013年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年會論文集[C];2013年
2 張國榮;瞿曉麗;蘇建徽;劉寧;董康;;基于動態(tài)電容充電的光伏陣列Ⅰ-Ⅴ測試儀[A];2009安捷倫科技節(jié)論文集[C];2009年
3 張淵明;孫彥廣;張云貴;;非均勻輻射條件下光伏陣列建模及運行穩(wěn)定性分析[A];全國冶金自動化信息網2012年年會論文集[C];2012年
4 王培珍;;太陽能光伏陣列的溫度與紅外特性分析[A];安徽省第五屆“興皖之光”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工科卷)[C];2005年
5 代倩;段善旭;蔡濤;陳昌松;;基于氣象因子的神經網絡模型在光伏發(fā)電預測中的應用研究[A];第27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氣候資源應用研究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6 黃智勇;;水利水電工程中太陽能的利用[A];2013年電氣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C];2013年
7 謝標鍇;沈輝;朱薇樺;;六種太陽電池光伏陣列實際發(fā)電性能比較[A];第十屆中國太陽能光伏會議論文集:迎接光伏發(fā)電新時代[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培珍;光伏陣列故障狀態(tài)的識別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5年
2 吳小進;光伏陣列及并網逆變器關鍵技術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年
3 翟載騰;任意條件下光伏陣列的輸出性能預測[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兵峰;光伏陣列故障檢測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2 馮麗娜;局部陰影下光伏陣列的建模與動態(tài)組態(tài)優(yōu)化[D];山東大學;2012年
3 徐勇;一種光伏陣列故障診斷與定位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學;2012年
4 岑長岸;基于組態(tài)優(yōu)化的光伏陣列控制技術的研究[D];廣東工業(yè)大學;2008年
5 龐志超;局部陰影條件下基于模糊控制的光伏陣列重構系統(tǒng)的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6 楊潔;微氣候對光伏陣列性能影響的研究[D];東華大學;2014年
7 傅望;數(shù)字式光伏陣列模擬器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8 唐佳能;太陽能光伏陣列故障檢測及仿真分析[D];華北電力大學;2012年
9 陳e,
本文編號:18380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1838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