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核支持向量機在放電模式識別中的優(yōu)化策略
本文選題:局部放電 + 組合核。 參考:《電工技術學報》2015年02期
【摘要】:傳統(tǒng)的單一核函數(shù)SVM無法實現(xiàn)局部放電中的多特征空間向量的映射分類,且目前SVM大都采用不同尺度的徑向基函數(shù)作為核函數(shù),核的調(diào)整空間較為有限,無法針對不同特征空間的放電參數(shù)達到普適的效果。針對上述問題,本文提出一種基于多分組特征的組合核多分類SVM的局部放電識別方法。該方法首先完成多類特征空間在不同類型SVM核函數(shù)中的映射分類,再采用骨干粒子群(BBPSO)優(yōu)化方法選取最佳核參數(shù),并求解核函數(shù)權(quán)值系數(shù),最終形成最優(yōu)核函數(shù)組合分類模型。實驗結(jié)果表明,該方法對多個特征空間數(shù)據(jù)具有普適性,且融合效果理想,分類精度高于誤差反向傳播神經(jīng)網(wǎng)絡(BPNN)和SVM識別方法。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single kernel function SVM can not realize the mapping classification of multi-feature space vectors in partial discharge. At present, most of SVM uses radial basis function of different scales as kernel function, and the adjustment space of kernel is relatively limited. The discharge parameters in different feature spaces can not achieve universal effe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of partial discharge recognition based on multi-packet feature combined kernel multi-classification SVM. In this method, the mapping classification of multi-class feature spaces in different types of SVM kernel functions is completed, and then the optimal kernel parameters are selected by using the backbon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method, and the weight coefficients of the kernel functions are solved, finally the optimal kernel function combination classification model is form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is universal for multiple feature space data, and the fusion effect is ideal, and the classification accuracy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error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 and the SVM recognition method.
【作者單位】: 華北電力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東北電力大學電氣工程學院;
【基金】:中央高;究蒲袑m椯Y金(2014ZD32,13MS69)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1204027)資助項目
【分類號】:TM855;TP1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滿玉巖;高文勝;高凱;談克雄;;發(fā)電機局部放電的統(tǒng)計特征識別[J];電工技術學報;2006年04期
2 王國利,郝艷捧,李彥明;油中典型局部放電模型放電波形特征參數(shù)的提取[J];電網(wǎng)技術;2001年10期
3 梁帥偉;廖瑞金;楊麗君;解兵;;油紙絕緣老化的超寬頻帶局部放電信號時頻域特性逐步判別分析[J];電網(wǎng)技術;2007年22期
4 胡文堂;高勝友;余紹峰;談克雄;高文勝;;統(tǒng)計參數(shù)在變壓器局部放電模式識別中的應用[J];高電壓技術;2009年02期
5 榮海娜;張葛祥;金煒東;;系統(tǒng)辨識中支持向量機核函數(shù)及其參數(shù)的研究[J];系統(tǒng)仿真學報;2006年11期
6 劉雙寶;呂超;于繼來;王立欣;;希爾伯特 黃變換在變壓器局部放電脈沖識別中的應用[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8年3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欣;吳瑛;;核Fisher判別分析在數(shù)字信號分類中的應用[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2 趙晶瑩;孫興濱;呂偉民;崔福義;;基于小波分析的紅蟲識別[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3 呂啟深;吳磊;梁基重;楊益公;;GA-BP神經(jīng)網(wǎng)絡在GIS典型缺陷局部放電識別中的應用[J];電瓷避雷器;2011年04期
4 宋明零;周力行;鄧勇;胡靖濤;;HHT與傅立葉變換在電網(wǎng)故障分析中的仿真比較研究[J];電瓷避雷器;2011年06期
5 張曉星;唐炬;孫才新;姚堯;;基于核統(tǒng)計不相關最優(yōu)鑒別矢量集的GIS局部放電模式識別[J];電工技術學報;2008年09期
6 王振樹;李林川;牛麗;;基于貝葉斯證據(jù)框架的支持向量機負荷建模[J];電工技術學報;2009年08期
7 陳偉根;蔚超;凌云;王有元;;油紙絕緣氣隙放電特征信息提取及其過程劃分[J];電工技術學報;2011年04期
8 汪可;楊麗君;廖瑞金;齊超亮;周nv;;基于離散隱式馬爾科夫模型的局部放電模式識別[J];電工技術學報;2011年08期
9 劉青;張媛;王增平;;多分辨HHT在STATCOM并補線路故障位置識別中的應用[J];電力自動化設備;2010年11期
10 劉志剛;李文帆;孫婉璐;;Hilbert-Huang變換及其在電力系統(tǒng)中的應用[J];電力自動化設備;201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劉丹軍;胡邦輝;袁野;張輝;;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機在能見度預報中的應用[A];第26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災害天氣事件的預警、預報及防災減災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2 付偉基;王俊;劉丹軍;趙峰;;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機的云量釋用預報技術研究[A];第27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災害天氣研究與預報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3 呂游;劉吉臻;楊婷婷;;基于特征提取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機結(jié)合的NO_x排放特性建模[A];2012電站自動化信息化學術和技術交流會議論文集[C];2012年
4 彭煒文;田慕琴;宋建成;溫敏敏;;礦用隔爆型干式變壓器典型局部放電模式識別[A];第24屆全國煤礦自動化與信息化學術會議暨第6屆中國煤礦信息化與自動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海龍;110~220kV XLPE電纜絕緣在線檢測技術研究[D];武漢大學;2009年
2 靳濤;火電機組反向建模方法的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3 王寧玲;基于數(shù)據(jù)挖掘的大型燃煤發(fā)電機組節(jié)能診斷優(yōu)化理論與方法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4 曹楊;基于自組織理論的建筑業(yè)企業(yè)信用治理體系研究[D];天津大學;2011年
5 王正齊;無軸承異步電機非線性解耦控制策略研究[D];江蘇大學;2011年
6 李燕青;超聲波法檢測電力變壓器局部放電的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4年
7 辛菁;機器人無標定視覺伺服控制系統(tǒng)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7年
8 龐新良;機載光電穩(wěn)定平臺數(shù)字控制關鍵技術研究[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7年
9 王笑丹;畜肉品質(zhì)評定方法及綜合評定系統(tǒng)研究[D];吉林大學;2008年
10 譚泗橋;支持向量回歸機的改進及其在植物保護中的應用[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振鋒;基于SVR的激勵合約量化分析方法研究[D];江南大學;2011年
2 喬子芮;基于粒計算的屬性約簡算法及應用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3 謝福民;基于支持向量機的軟測量方法及其應用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1年
4 齊元俊;基于支持向量機的故障診斷問題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2011年
5 李輝;基于支持向量機的說話人識別系統(tǒng)的開發(fā)[D];東北石油大學;2011年
6 楊真真;基于信息幾何的FSVM理論及算法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1年
7 苑一方;基于SIS數(shù)據(jù)的過熱汽溫模型參數(shù)的辨識[D];華北電力大學;2011年
8 張冰;模糊分類的魯棒性及模糊RMM一類分類器[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0年
9 吳建蓉;組合電器局部放電模式識別與放電量的高頻信號校準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10 謝玲;集成Logistic和SVM的分類算法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啟平,薛五德,藍之達;變壓器絕緣老化的診斷與壽命評估[J];變壓器;2004年02期
2 鄭重,談克雄,王猛,吳浩;基于脈沖波形時域特征的局部放電識別[J];電工電能新技術;2001年02期
3 樂波,李儉,張曉虹,謝恒X;基于指紋參量的環(huán)氧云母絕緣多因子老化的實驗研究[J];電工電能新技術;2001年02期
4 郝艷捧,王國利,賈志東,蔣雄偉,謝恒悴;單個局部放電脈沖測量系統(tǒng)[J];電工電能新技術;2001年04期
5 成永紅,謝恒X,李偉,詹翔;超寬頻帶范圍內(nèi)局部放電和干擾信號的時頻域特性研究[J];電工技術學報;2000年02期
6 王猛,談克雄,高文勝,鄭重;局部放電脈沖波形的時頻聯(lián)合分析特征提取方法[J];電工技術學報;2002年02期
7 王曉蓉,楊敏中,董明,嚴璋;基于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局部放電脈沖特征參數(shù)選擇方法[J];電工技術學報;2002年03期
8 孫才新,李劍;局部放電圖像的小波多尺度分析與識別方法[J];電氣應用;2005年01期
9 楊霽,李劍,孫才新,王有元,楊眉;基于小波多尺度變換的局部放電圖像識別方法[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05年22期
10 黎洪生,吳小娟,葛源;EMD信號分析方法端點問題的處理[J];電力自動化設備;2005年09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麗娜;液體介質(zhì)中局部放電的測量方法研究[J];國際電力;2005年01期
2 李學鋒;黃成軍;錢勇;江秀臣;;局部放電趨勢分析方法初步研究[J];高壓電器;2007年06期
3 司文榮;李軍浩;袁鵬;李延沐;李彥明;;局部放電光測法的研究現(xiàn)狀與發(fā)展[J];高壓電器;2008年03期
4 張發(fā)英;;變壓器局部放電和檢測[J];甘肅科技;2012年24期
5 李明清;;用聲放射技術檢測變壓器內(nèi)的局部放電(上)[J];四川電力技術;1980年03期
6 ;局部放電測試中方波定量問題的研究[J];絕緣材料通訊;1980年01期
7 Y.Ikeda;Y.Nitta;T.Tanaka;翁瑞琪;;用于局部放電耐久試驗的新電極[J];絕緣材料通訊;1980年01期
8 李明清;;用聲放射技術檢測變壓器內(nèi)的局部放電(下)[J];四川電力技術;1980年04期
9 吳成琦;;運行變壓器中局部放電位置的確定[J];電力技術;1981年12期
10 朱介人;;應用光傳輸自動裝置監(jiān)視變壓器局部放電[J];四川電力技術;1982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靜;唐炬;魏剛;李劍;;統(tǒng)計參數(shù)用于局部放電模式識別的研究[A];’02全國電工測試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2年
2 李剛;韓立臏;朱鐵劍;;數(shù)字式局部放電測試系統(tǒng)的研制[A];’02全國電工測試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2年
3 朱祖松;張紅斌;;局部放電現(xiàn)場測試技術[A];’02全國電工測試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2年
4 冉漢政;劉華昌;于成龍;;直流局部放電測試系統(tǒng)的研制[A];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報(2005)[C];2005年
5 虞蒼璧;高勝友;李福祺;談克雄;;使用組合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電容器模型局部放電模式識別研究[A];’02全國電工測試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2年
6 劉華昌;;電容器直流局部放電指紋分析[A];2008中國儀器儀表與測控技術進展大會論文集(Ⅲ)[C];2008年
7 錢勇;黃成軍;姚林朋;郭燦新;高明月;江秀臣;;地鐵直流電纜局部放電故障分析[A];08全國電工測試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8 于成龍;吳偉;;基于超高頻傳感器的變壓器局部放電定位方法[A];第十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信息科學與工程技術分冊)[C];2013年
9 王中龍;張營;戴嘉彤;王澤眾;史琳;李歡歡;;一種識別局部放電類型的新方法[A];山東電機工程學會2012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10 彭煒文;田慕琴;宋建成;溫敏敏;;礦用隔爆型干式變壓器典型局部放電模式識別[A];第24屆全國煤礦自動化與信息化學術會議暨第6屆中國煤礦信息化與自動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通訊員 李想 聶津;福州電業(yè)局局部放電測試技術通過鑒定[N];中國電力報;2005年
2 記者 祁文運;山西公司三科技項目通過驗收[N];國家電網(wǎng)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牛海清;高壓直流局部放電的模糊識別及去噪策略[D];華南理工大學;2009年
2 楊霽;基于小波多尺度變換的局部放電去噪與識別方法研究[D];重慶大學;2004年
3 常文治;電力電纜中間接頭典型缺陷局部放電發(fā)展過程的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3年
4 劉帆;局部放電下六氟化硫分解特性與放電類型辨識及影響因素校正[D];重慶大學;2013年
5 金卓睿;變壓器局部放電超高頻監(jiān)測分形天線與最優(yōu)小波去噪及信號識別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6 畢為民;變壓器局部放電監(jiān)測中以小波包去噪和統(tǒng)計量識別放電模式的研究[D];重慶大學;2003年
7 杜林;大電機主絕緣局部放電測量及老化特征研究[D];重慶大學;2004年
8 程昌奎;變壓器局部放電監(jiān)測希爾伯特分形天線優(yōu)化與自適應去噪方法[D];重慶大學;2014年
9 李燕青;超聲波法檢測電力變壓器局部放電的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4年
10 張曉星;組合電器局部放電非線性鑒別特征提取與模式識別方法研究[D];重慶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宇鵬;電氣設備局部放電的超聲波檢測方法研究[D];重慶大學;2009年
2 王娟;基于數(shù)據(jù)融合技術的局部放電檢測方法的研究[D];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3 李志力;變壓器局部放電超聲波檢測中內(nèi)外置傳感器檢測方式的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05年
4 辛海軍;變壓器局部放電的檢測單元與信號處理[D];沈陽工業(yè)大學;2005年
5 張婷婷;基于信號時頻分析的絕緣熱老化局部放電試驗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08年
6 張富春;固體絕緣單氣隙局部放電行為的模型構(gòu)建與動態(tài)仿真[D];湖南大學;2010年
7 徐國權(quán);圖形分析方法在局部放電測量中的應用[D];華北電力大學;2002年
8 劉強;變壓器油中溶解氣體分析與局部放電監(jiān)測技術關系的研究[D];重慶大學;2004年
9 張淳;基于嵌入式技術的局部放電在線檢測信號預處理研究[D];重慶大學;2006年
10 楊恩星;一種新型局部放電在線監(jiān)測裝置的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18285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1828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