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型與電子式電流互感器傳變和應涌流比較
本文關鍵詞:電磁型與電子式電流互感器傳變和應涌流比較 出處:《電力自動化設備》2015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電流互感器 電磁型電流互感器 電子式電流互感器 和應涌流 傳變特性 差動保護 諧波分析
【摘要】:電子式電流互感器在數(shù)字化與智能變電站中大規(guī)模應用,其特性與傳統(tǒng)的電磁型電流互感器差異較大,需研究電磁型與電子式電流互感器傳變和應涌流的特性。通過理論計算電磁型電流互感器暫態(tài)飽和后傳變各次諧波的增益,證明和應涌流導致電磁型電流互感器飽和后,傳變2次諧波的能力比傳變基波的能力強,故2次諧波比反而升高;但分析表明經(jīng)暫態(tài)飽和的電磁型電流互感器傳變后和應涌流的間斷角將減小。通過理論推導基于空心線圈的電子式電流互感器的傳遞函數(shù),揭示了電子式電流互感器能否正確傳變和應涌流主要取決于積分時間常數(shù)和衰減時間常數(shù),和應涌流經(jīng)電子式電流互感器傳變后可能導致波形發(fā)生偏移,但其間斷角特征和2次諧波含量不變,間斷角和2次諧波制動判據(jù)不受影響。
[Abstract]:The large scale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current transformer in digitalized and intelligent substation has great difference from traditional electromagnetic current transformer.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omagnetic and electronic current transformer's transmission and inrush current. The calculation of electromagnetic transient saturation of current transformer and variable harmonics through theoretical gain, proved sympathetic causes of electromagnetic current transformer saturation, the ability to transfer 2 harmonic capacity than the transmission wave, the 2 harmonic Bobbi increased; but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intermittent electromagnetic current transformer transient saturation transferred inrush angle will decrease. Through the theoretical derivation of the transfer function of electronic current transformer based on hollow coil, reveals the electronic current transformer can correct transmission of sympathetic inrush mainly depends on the integral time constant and decay time constant, and should be poured through the electronic current transformer transferred may lead to waveform shift, but the off angl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2 harmonic content unchanged, discontinuous angle and 2 harmonic restraint criterion is not affected.
【作者單位】: 昆明理工大學電力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007035,U1202233) 云南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09ZC016M) 昆明理工大學人才培養(yǎng)基金資助項目(KKZ3201004003)~~
【分類號】:TM452
【正文快照】: 0引言當變壓器空載合閘或故障切除后電壓恢復時,會在相鄰變壓器中產(chǎn)生和應涌流。據(jù)文獻報道,和應涌流是導致變壓器差動保護誤動的原因之一[1-5]。目前對于和應涌流的產(chǎn)生機理及其特點已有較為清楚的認識,雖然導致變壓器飽和的原因不同,但是產(chǎn)生勵磁涌流與和應涌流的根本原因均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雁,畢然;空心線圈電流傳感器對暫態(tài)電流響應的仿真分析[J];電工技術學報;2004年11期
2 余高旺,畢大強,王志廣,吳水蘭;變壓器和應涌流現(xiàn)象及實例分析[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05年06期
3 畢大強;孫葉;李德佳;余高旺;王祥珩;王維儉;;和應涌流導致差動保護誤動原因分析[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07年22期
4 李艷鵬;侯啟方;劉承志;;非周期分量對電流互感器暫態(tài)飽和的影響[J];電力自動化設備;2006年08期
5 束洪春;賀勛;李立新;;變壓器和應涌流分析[J];電力自動化設備;2006年10期
6 李立新;束洪春;;變壓器電壓恢復涌流分析[J];電力自動化設備;2007年10期
7 谷君;鄭濤;劉萬順;胡笳;;基于平方根濾波法參數(shù)辨識的變壓器保護新方法[J];電力自動化設備;2008年03期
8 張霖;呂艷萍;;光電式電流互感器傳感特性仿真分析[J];電力自動化設備;2008年09期
9 李偉;尹項根;陳德樹;陳衛(wèi);張哲;聶一雄;韓小濤;謝彬;;基于Rogowski線圈的電子式電流互感器暫態(tài)特性研究[J];電力自動化設備;2008年10期
10 孫向飛;束洪春;于繼來;;變壓器并聯(lián)與串聯(lián)和應涌流對差動保護影響的比較研究[J];電力自動化設備;2009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肖華賓;;500KV變壓器空投時涌流分析及保護誤動預控措施[J];中國城市經(jīng)濟;2012年01期
2 束洪春;孫向飛;;電流互感器星-三角變換對傳變和應涌流的影響[J];電力科學與技術學報;2008年04期
3 林湘寧;;復雜電磁暫態(tài)下變壓器差動保護異常動作行為分析及對策[J];電力科學與技術學報;2010年03期
4 李浪輝;;一起因勵磁涌流引起發(fā)電機跳閘事故原因分析[J];水電自動化與大壩監(jiān)測;2012年01期
5 潘洋;來磊;石雷兵;范宜鋒;林艷;;鉗形電流表校準不確定度的分析與評定[J];電測與儀表;2009年08期
6 張雷;朱永利;張敬敬;鄧雷;;穩(wěn)態(tài)和暫態(tài)電流測量合一的電子式電流互感器量程切換設計[J];電測與儀表;2010年08期
7 徐雁;胡浩亮;韓小濤;梁琳;余岳輝;;空心線圈用于RSD開關電流測量[J];電工技術學報;2008年09期
8 王陽光;尹項根;游大海;徐天奇;王博;;影響變壓器和應涌流的各種因素[J];電工技術學報;2009年09期
9 馬晉輝;徐立明;;發(fā)電廠廠用備用電源母線縱聯(lián)電流差動保護配置及整定[J];電氣應用;2009年05期
10 畢大強;孫葉;李德佳;余高旺;王祥珩;王維儉;;和應涌流導致差動保護誤動原因分析[J];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2007年2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毛偉洪;;礦用Rogowski線圈式電流互感器校準方法的研究[A];第22屆全國煤礦自動化與信息化學術會議暨第4屆中國煤礦信息化與自動化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2年
2 侯廣松;;變壓器和應涌流引起的差動保護誤動[A];山東電機工程學會第十二屆優(yōu)秀論文匯編[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勇;節(jié)能發(fā)電調(diào)度模式下梯級電站優(yōu)化調(diào)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0年
2 李偉;電子式電流互感器及數(shù)字化電站新技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3 鄧祥力;大型變壓器保護新原理研究和裝置研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4 張雪松;數(shù)字式變壓器差動保護若干問題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5 孫鳴;大型電力變壓器快速主保護新原理及其應用問題的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8年
6 邵德軍;大型變壓器暫態(tài)機理與保護新原理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7 翁漢t ;復雜電磁暫態(tài)下變壓器差動保護異常動作行為分析及對策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8 孫向飛;合閘行波與變壓器和應涌流特征新探及相關保護問題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9 金明亮;大型發(fā)變組復雜異常工況下主保護新技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10 范新橋;基于多點電流測量的輸電線路故障定位方法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少雄;李斌;;傳統(tǒng)變電站分階段實施數(shù)字化改造方案探討[J];安徽電力;2009年04期
2 喬峨,安作平,羅承沐;應用在混合式光電電流互感器中的Rogowski線圈[J];變壓器;2000年05期
3 杜繼偉;;變壓器和應涌流影響因素的仿真研究[J];變壓器;2008年01期
4 陸于平;李鵬;趙永彬;;1000MW發(fā)電機變壓器組保護容錯設計和配置[J];電力科學與技術學報;2008年04期
5 李維波,毛承雄,陸繼明,余翔;分布電容對Rogowski線圈動態(tài)特性影響研究[J];電工技術學報;2004年06期
6 徐雁,畢然;空心線圈電流傳感器對暫態(tài)電流響應的仿真分析[J];電工技術學報;2004年11期
7 張岡;王程遠;陳幼平;;PCB空心線圈電流傳感器的暫態(tài)特性[J];電工技術學報;2010年11期
8 張炳如;胡麗萍;;萬家寨水電廠主變保護動作分析[J];電力學報;2006年02期
9 羅承沐;張貴新;王鵬;;電子式互感器及其技術發(fā)展現(xiàn)狀[J];電力設備;2007年01期
10 吳伯華;李紅斌;劉延冰;;電子式互感器的使用現(xiàn)狀及應用前景[J];電力設備;2007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韓小濤;光電傳感數(shù)字化及其繼電保護技術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呂赤炎;電子蜂嗚器的需求量為什么會急劇增加[J];壓電與聲光;1980年01期
2 張壽柏,趙小林,丁桂甫,張琛;電磁型微馬達的研究[J];功能材料與器件學報;1998年02期
3 潘湛榮,吳燕平,夏文雄;改進電磁型出口回路提高動作可靠性[J];廣東輸電與變電技術;2004年03期
4 余晉岳,張琛,楊春生,朱軍,錢建國,張明生,周狄,俞愛斌,魏福林;直徑1mm電磁型雙定子微馬達的結構特點及稀土永磁在其中的應用[J];磁性材料及器件;2000年01期
5 ;電磁型微馬達獲國家技術發(fā)明進步獎二等獎[J];上海教育;2001年19期
6 余晉岳,張琛,楊春生,俞愛斌,朱軍,錢建國,雷蔚,任敏華,馮建智,魏福林;直徑 2mm 電磁型微馬達的研制及其氣隙磁場的分析[J];磁性材料及器件;1998年06期
7 姜永春;;電磁型開關控制在煤礦的應用[J];煤炭技術;2006年04期
8 張琛;直徑只有兩毫米的電磁型微馬達[J];機器人技術與應用;1997年01期
9 徐偉,劉朝明;電磁型繼電器的檢查與調(diào)整[J];計量技術;2000年02期
10 楊志斌,黎海文,吳一輝;基于ML4426的電磁型平面微電機轉速控制[J];微電機(伺服技術);2004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郭占社;基于微機械工藝的電磁型平面微電機的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2003年
,本文編號:13440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lw/1344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