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電池硬碳負極的改性制備及電化學性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9-11 17:17
鋰離子電池是一種環(huán)境友好,能量密度高的化學電源,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傳統(tǒng)化石能源枯竭以及由使用化石能源帶來的環(huán)境污染等問題。鋰離子電池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十分廣泛,人們對于鋰離子電池的容量、循環(huán)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電極材料對鋰離子電池性能具有重要影響,開發(fā)高容量、高穩(wěn)定性的電極材料對于鋰離子電池性能提高具有重要影響。硬碳是一種容量較高,使用壽命長的碳基負極材料。但硬碳同時具有首圈庫倫效率低等缺點,限制了硬碳的推廣使用。本文主要通過氮摻雜及復合方式針對硬碳進行改性,以獲得較大的容量及較高的庫倫效率。采用化學氣相沉積的方法制備了氮摻雜硬碳負極材料,CVD溫度分別為300℃、400℃、500℃。當CVD溫度為500℃時,首圈庫倫效率71.18%,高于未經(jīng)處理硬碳的67.12%;循環(huán)80圈后,CVD溫度500℃氮摻雜硬碳負極放電容量261.8mAhg-1,比未經(jīng)處理硬碳高35.1 mAhg-1。在循環(huán)7圈后,未經(jīng)處理硬碳與氮摻雜硬碳庫倫效率都可達到99%左右。通過機械混合并在一定溫度下保溫處理,制備SiOx/HC復合負極材料。S...
【文章來源】: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黑龍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7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至2050年世界能源需求[2]
富鋰狀態(tài)下的鈷酸鋰有鋰離子從晶格中脫出,電子由負極,正極電位升高;由鈷酸鋰正極脫出的鋰離子進入電解液,在負極移動,插入石墨間層,這個過程中 Co3+被氧化為 Co4+[];負極,鋰離子在負極與石墨發(fā)生反應,生成間層化合物,達到了存儲電電時,負極有鋰離子脫出,進入電解液,為保持電荷平衡,外電路流向正極,負極電位上升,正極電位下降;電解液中鋰離子在電場擴散至正極,正極又處于富鋰態(tài),Co4+被還原至 Co3+。其中石墨負為插入機制[12],鋰離子可逆地插入、存儲在碳負極中,如式(1-1)至電過程中電化學反應:極: LiCoO2→Li1-xCoO2+xLi++xe-極: C+xLi++xe-→CLix電過程中電化學反應:極: Li1-xCoO2+xLi++xe-→LiCoO2極: CLix→C+xLi++xe-
池、全固態(tài)電池和鋰空氣電池能量和功率密度 Ra作時,電解液中的鋰離子在正負極間擴散,,這就要求正負極不可直接接觸,不可有電負電極分離,一定的空隙結構可以使鋰離子輸阻力減小[52]。因此,如圖 1-4 所示,隔膜性、循環(huán)性能、倍率性能及壽命[53-55]。為提條件[56-58]:時允許離子傳輸通過。機械性能,在不易被細小的顆粒破壞。穩(wěn)定。在溫度變化或電池工作時不易變形或潤濕,良好的隔膜-電解液界面更有利于鋰隙率,且分布均勻。電時,微孔可以閉合,切斷電路,起到一定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鋰離子電池隔膜技術研究進展[J]. 封志芳,肖勇,溫旭明,周志軍. 江西化工. 2019(01)
[2]A Review: Enhanced Anodes of Li/Na-Ion Batteries Based on Yolk–Shell Structured Nanomaterials[J]. Cuo Wu,Xin Tong,Yuanfei Ai,De-Sheng Liu,Peng Yu,Jiang Wu,Zhiming M.Wang. Nano-Micro Letters. 2018(03)
[3]全固態(tài)鋰離子電池關鍵材料研究進展[J]. 李楊,丁飛,桑林,鐘海,劉興江. 儲能科學與技術. 2016(05)
[4]不同分子量前驅物熱解硬碳負極材料的儲鈉性能[J]. 邱珅,吳先勇,盧海燕,艾新平,楊漢西,曹余良. 儲能科學與技術. 2016(03)
[5]鋰離子電池SiOx(0<x≤2)基負極材料[J]. 劉欣,趙海雷,解晶瑩,呂鵬鵬,王可,崔佳佳. 化學進展. 2015(04)
[6]鋰離子電池隔膜研究與應用進展[J]. 劉全兵,毛國龍,張健,彭響方. 電源技術. 2015(04)
[7]全固態(tài)鋰電池技術的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 許曉雄,邱志軍,官亦標,黃禎,金翼. 儲能科學與技術. 2013(04)
[8]靜電紡絲法制備鋰離子電池隔膜的研究進展[J]. 于建香,劉太奇. 新技術新工藝. 2012(05)
[9]鋁/氟比對改性尖晶石錳酸鋰性能的影響[J]. 金維華,蔡振平,溫力蓉. 無機化學學報. 2007(09)
[10]鋰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研究進展[J]. 任旭梅,吳川,何國蓉,李漢軍,吳鋒,王國慶,陳實. 化學研究與應用. 2000(04)
博士論文
[1]鋰(鈉)離子電池硬碳負極材料的制備與電化學性能研究[D]. 呂偉明.燕山大學 2016
[2]鋰離子電池硅碳復合負極材料的合成及電化學性能研究[D]. 任文鋒.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2016
碩士論文
[1]鋰離子電池三元正極材料NCA的制備及改性研究[D]. 余劍琳.廣東工業(yè)大學 2018
[2]鋰離子電池硅氧碳復合負極材料的制備及電化學性能研究[D]. 錢玲芝.北京化工大學 2017
[3]鋰離子電池Si/C負極材料電解液的研究[D]. 楊素慧.浙江大學 2016
[4]鋰離子電池電解液色譜分析研究[D]. 譚立志.天津大學 2015
[5]均勻負載氧化鎳納米顆粒多孔硬碳球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D]. 張遠航.天津大學 2014
[6]碳、ZnO/碳多孔微球制備及其在鋰離子電池負極上的應用研究[D]. 曹陽.華中師范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393401
【文章來源】: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黑龍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7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至2050年世界能源需求[2]
富鋰狀態(tài)下的鈷酸鋰有鋰離子從晶格中脫出,電子由負極,正極電位升高;由鈷酸鋰正極脫出的鋰離子進入電解液,在負極移動,插入石墨間層,這個過程中 Co3+被氧化為 Co4+[];負極,鋰離子在負極與石墨發(fā)生反應,生成間層化合物,達到了存儲電電時,負極有鋰離子脫出,進入電解液,為保持電荷平衡,外電路流向正極,負極電位上升,正極電位下降;電解液中鋰離子在電場擴散至正極,正極又處于富鋰態(tài),Co4+被還原至 Co3+。其中石墨負為插入機制[12],鋰離子可逆地插入、存儲在碳負極中,如式(1-1)至電過程中電化學反應:極: LiCoO2→Li1-xCoO2+xLi++xe-極: C+xLi++xe-→CLix電過程中電化學反應:極: Li1-xCoO2+xLi++xe-→LiCoO2極: CLix→C+xLi++xe-
池、全固態(tài)電池和鋰空氣電池能量和功率密度 Ra作時,電解液中的鋰離子在正負極間擴散,,這就要求正負極不可直接接觸,不可有電負電極分離,一定的空隙結構可以使鋰離子輸阻力減小[52]。因此,如圖 1-4 所示,隔膜性、循環(huán)性能、倍率性能及壽命[53-55]。為提條件[56-58]:時允許離子傳輸通過。機械性能,在不易被細小的顆粒破壞。穩(wěn)定。在溫度變化或電池工作時不易變形或潤濕,良好的隔膜-電解液界面更有利于鋰隙率,且分布均勻。電時,微孔可以閉合,切斷電路,起到一定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鋰離子電池隔膜技術研究進展[J]. 封志芳,肖勇,溫旭明,周志軍. 江西化工. 2019(01)
[2]A Review: Enhanced Anodes of Li/Na-Ion Batteries Based on Yolk–Shell Structured Nanomaterials[J]. Cuo Wu,Xin Tong,Yuanfei Ai,De-Sheng Liu,Peng Yu,Jiang Wu,Zhiming M.Wang. Nano-Micro Letters. 2018(03)
[3]全固態(tài)鋰離子電池關鍵材料研究進展[J]. 李楊,丁飛,桑林,鐘海,劉興江. 儲能科學與技術. 2016(05)
[4]不同分子量前驅物熱解硬碳負極材料的儲鈉性能[J]. 邱珅,吳先勇,盧海燕,艾新平,楊漢西,曹余良. 儲能科學與技術. 2016(03)
[5]鋰離子電池SiOx(0<x≤2)基負極材料[J]. 劉欣,趙海雷,解晶瑩,呂鵬鵬,王可,崔佳佳. 化學進展. 2015(04)
[6]鋰離子電池隔膜研究與應用進展[J]. 劉全兵,毛國龍,張健,彭響方. 電源技術. 2015(04)
[7]全固態(tài)鋰電池技術的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 許曉雄,邱志軍,官亦標,黃禎,金翼. 儲能科學與技術. 2013(04)
[8]靜電紡絲法制備鋰離子電池隔膜的研究進展[J]. 于建香,劉太奇. 新技術新工藝. 2012(05)
[9]鋁/氟比對改性尖晶石錳酸鋰性能的影響[J]. 金維華,蔡振平,溫力蓉. 無機化學學報. 2007(09)
[10]鋰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研究進展[J]. 任旭梅,吳川,何國蓉,李漢軍,吳鋒,王國慶,陳實. 化學研究與應用. 2000(04)
博士論文
[1]鋰(鈉)離子電池硬碳負極材料的制備與電化學性能研究[D]. 呂偉明.燕山大學 2016
[2]鋰離子電池硅碳復合負極材料的合成及電化學性能研究[D]. 任文鋒.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過程工程研究所) 2016
碩士論文
[1]鋰離子電池三元正極材料NCA的制備及改性研究[D]. 余劍琳.廣東工業(yè)大學 2018
[2]鋰離子電池硅氧碳復合負極材料的制備及電化學性能研究[D]. 錢玲芝.北京化工大學 2017
[3]鋰離子電池Si/C負極材料電解液的研究[D]. 楊素慧.浙江大學 2016
[4]鋰離子電池電解液色譜分析研究[D]. 譚立志.天津大學 2015
[5]均勻負載氧化鎳納米顆粒多孔硬碳球的制備及其電化學性能[D]. 張遠航.天津大學 2014
[6]碳、ZnO/碳多孔微球制備及其在鋰離子電池負極上的應用研究[D]. 曹陽.華中師范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39340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339340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