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電池多晶硅復合絨面的制備及其潤濕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太陽能電池多晶硅復合絨面的制備及其潤濕性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黑硅是一種具有納米陷光結構、在可見光范圍內(nèi)具有極低反射率的新型材料。近年來,黑硅減反特性的利用受到了國內(nèi)外晶硅太陽能電池行業(yè)科研人員的普遍關注和研究。在眾多黑硅納米結構的制備方法中,金屬輔助化學刻蝕法因所需設備簡單、成本低、更容易工業(yè)化生產(chǎn)等優(yōu)點,而備受青睞。本論文采用金屬輔助化學刻蝕法,在多晶硅片傳統(tǒng)酸制絨絨面上形成納米結構,獲得了微米-納米復合絨面,并對其減反射性能、光電性能及表面潤濕性能進行了研究。本文利用一步法和兩步法Ag輔助化學刻蝕在RENA制絨多晶硅片上制備了納米絨面,顯著降低了多晶硅片表面反射率。其中兩步法制絨得到的微米-納米復合絨面反射率可低至5%以下。利用四甲基氫氧化銨(TMAH)對微米-納米絨面進行修正刻蝕。隨修蝕時間的增加,表面缺陷減少,但硅片表面反射率增加。經(jīng)優(yōu)化,獲得了平均光電轉換效率比對比片高0.21%的多晶硅電池片。本文利用混合酸(HNO3-HF溶液)對微米-納米絨面進行修正刻蝕,發(fā)現(xiàn)硅片表面納米孔經(jīng)相互合并最終形成亞微米孔,同時由于水平與硅基體方向的修蝕速度大于垂直基體方向的修蝕速度,小孔的深徑比不斷減小,最終形成大而淺的孔。在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法(PECVD)鍍膜前,在硅片表面采用臭氧鈍化制備Si02層,形成Si-SiO2-SiNx結構,有效提高了電池片的轉換效率。改變制結磷擴散工藝,控制方阻在90/□時,電池轉換效率較好。經(jīng)優(yōu)化,最終獲得的復合絨面電池片平均光電轉換效率比對比片穩(wěn)定提升0.36%。本文針對上述實驗中修蝕帶來的絨面亞微米孔深徑比減小問題,從表面溶液腐蝕基礎問題出發(fā),表征了硅片表面潤濕性,研究了硅片表面結構以及晶粒晶向對其潤濕性的影響,探討了絨面微米-納米底部、頂部等部位的刻蝕行為。采用表面活性劑對硅片表面潤濕性進行改進,以控制硅片的腐蝕行為,獲得所期的絨面結構。研究發(fā)現(xiàn),硅片表面絨面結構尺寸越小,其表面水接觸角越大。不同晶粒由于表面能不同,而表現(xiàn)出不同的水接觸角。H2O2-HF溶液和TMAH溶液刻蝕硅片時,硅片表面容易滯留氣泡。利用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吐溫系列)改善了硅片與水之間的潤濕性。在AgNO3-HF溶液中加入Tween-80后,制得了表面深孔較多的微米-亞微米復合絨面。
【關鍵詞】:多晶硅太陽能電池 金屬輔助化學刻蝕 微米-納米復合絨面 反射率 光電轉換效率 潤濕性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建筑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M914.4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緒論10-20
- 1.1 黑硅的簡介11-14
- 1.2 太陽能電池簡介14-17
- 1.3 表面潤濕性簡介17-19
- 1.4 本文的研究內(nèi)容19-20
- 第2章 實驗及表征20-23
- 2.1 主要實驗原料與設備20-21
- 2.2 實驗方法21-23
- 第3章 多晶硅納米絨面制備及性能研究23-35
- 3.1 納米絨面制備及其光電性能研究23-30
- 3.2 TMAH修正刻蝕納米絨面及其電池性能的研究30-34
- 3.3 本章小結34-35
- 第4章 混合酸修正刻蝕納米絨面及電池制備工藝優(yōu)化35-47
- 4.1 混合酸修正刻蝕納米絨面35-39
- 4.2 微米-亞微米復合絨面電性能研究及優(yōu)化39-46
- 4.3 本章小結46-47
- 第5章 硅片表面潤濕性研究47-63
- 5.1 硅片表面水的潤濕性研究47-54
- 5.2 硅片表面刻蝕液的潤濕性研究54-57
- 5.3 表面活性劑對硅片表面潤濕性的影響57-61
- 5.4 本章小結61-63
- 第6章 結論和展望63-65
- 6.1 結論63-64
- 6.2 創(chuàng)新點64
- 6.3 不足和展望64-65
- 參考文獻65-70
- 致謝70-71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論文發(fā)表及科研情況7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盧景霄,孫曉峰,王海燕,李維強,谷錦華;化學腐蝕法制備多晶硅的絨面[J];太陽能學報;2004年02期
2 孫曉峰,王海燕,盧景霄,李維強;大面積多晶硅絨面的制備[J];半導體光電;2004年03期
3 張妹玉;陳朝;;兩步腐蝕法制備多晶硅絨面[J];半導體光電;2011年02期
4 王坤霞;馮仕猛;徐華天;單以洪;田嘉彤;黃建華;楊樹泉;黃璐;周利榮;;表面鈍化對多晶硅絨面形貌的影響[J];光子學報;2012年02期
5 張力典;沈鴻烈;岳之浩;王威;蔣曄;;低反射率多晶硅絨面的濕法制備研究[J];電子器件;2013年03期
6 丘山;丘星初;曾志華;;絨面鎳鍍液主要成分的診斷[J];涂裝與電鍍;2007年03期
7 郎芳;劉偉;孫小娟;王志國;張紅妹;;多晶硅表面絨面的制備及優(yōu)化[J];電氣技術;2009年08期
8 周正權;淺談絨面涂料技術的開發(fā)[J];中國建材科技;1995年04期
9 馮延昌;水性絨面涂料及其施工[J];上海建材;1995年03期
10 趙孝友;絨面涂料[J];化學建材;1997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張忠文;李景天;李杰慧;劉祖明;高天榮;姚朝暉;;絨面腐蝕液中使用化學添加劑改進大批量加工的穩(wěn)定性[A];21世紀太陽能新技術——2003年中國太陽能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2 劉新民;;多晶硅太陽電池的酸腐絨面技術[A];第十屆中國太陽能光伏會議論文集:迎接光伏發(fā)電新時代[C];2008年
3 李海玲;趙雷;周春蘭;刁宏偉;王文靜;;單晶硅太陽電池中不同絨面制備方法的比較[A];第十屆中國太陽能光伏會議論文集:迎接光伏發(fā)電新時代[C];2008年
4 薛俊明;陳新亮;李林娜;段苓偉;黃宇;孫建;趙穎;耿新華;;用于薄膜太陽電池的絨面ZnO透明導電薄膜的研究[A];第十屆中國太陽能光伏會議論文集:迎接光伏發(fā)電新時代[C];2008年
5 陳新亮;張德坤;薛俊明;孫建;趙穎;耿新華;;種子層誘導法低溫生長絨面結構ZnO薄膜[A];第十屆中國太陽能光伏會議論文集:迎接光伏發(fā)電新時代[C];2008年
6 宋曦;劉曉光;靳洋;;硅納米線陣列絨面的太陽能電池在光伏發(fā)電中的應用[A];2012年電力通信管理暨智能電網(wǎng)通信技術論壇論文集[C];2013年
7 王文娜;張大偉;陶春先;;絨面AZO干法制備及性能研究[A];中國光學學會2011年學術大會摘要集[C];2011年
8 許彥旗;汪義川;季靜佳;施正榮;;關于單晶硅各向異性腐蝕機理的討論[A];21世紀太陽能新技術——2003年中國太陽能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9 季靜佳;;絨面技術在太陽能電池領域中的應用[A];江蘇省能源研究會成立二十周年紀念暨第十屆學術年會熱電專委會第十二屆年會暨學術報告會論文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恒生印染副總經(jīng)理 葛海華;割絨面料在染整工藝上的新突破[N];中國紡織報;2011年
2 ;織浪形貂工藝技術研究和產(chǎn)品開發(fā)[N];中國紡織報;2005年
3 華梅;乍暖還寒時候[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1年
4 楊樹明;超級彈性面料:給你愜意[N];中國紡織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王穎;絨面AZO透明導電薄膜的制備及其特性研究[D];大連交通大學;2012年
2 王海燕;硅基太陽能電池陷光材料及陷光結構的研究[D];鄭州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靜;制絨條件對硅絨面結構和光學性質的影響[D];南京大學;2013年
2 尹杰;絨面氧化鋅用作非晶硅薄膜電池前電極的研究[D];東華理工大學;2016年
3 劉相局;太陽能電池多晶硅復合絨面的制備及其潤濕性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6年
4 程澤秀;多晶硅絨面制備工藝的研究[D];南昌航空大學;2012年
5 王立娟;單晶硅太陽能電池絨面的制備[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6 李嘉媛;太陽能電池絨面的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7 田嘉彤;單晶硅絨面金字塔的調控技術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8 彭瑞群;功能玻璃鏡面聚焦和絨面霧化的光學研究及其應用[D];浙江大學;2013年
9 錢勇;亞硝酸腐蝕的多晶硅絨面結構[D];上海交通大學;2013年
10 王藝帆;多晶硅太陽能電池片絨面化處理增效的研究[D];南昌大學;2008年
本文關鍵詞:太陽能電池多晶硅復合絨面的制備及其潤濕性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188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ianlidianqilunwen/318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