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路段逆反射輪廓標設置技術研究
本文關鍵詞:隧道路段逆反射輪廓標設置技術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安全工程 隧道 逆反射輪廓標 視覺 舒適性 行車安全
【摘要】:隧道是高速公路事故多發(fā)路段,為了提高隧道路段行車安全性,需為駕駛員提供與一般路段相近的視覺環(huán)境,以有效減少由隧道行車環(huán)境變化引起的駕駛員判斷和操作失誤,逆反射技術在提高隧道路段駕駛員視覺舒適性方面具有潛力。為了確定隧道路段輪廓標設計方案,利用Smart-Eye Pro 5.7型眼動儀,對隧道路段逆反射輪廓標設置技術進行試驗,獲得了不同逆反射輪廓標組合方案的駕駛員視覺數(shù)據(jù)。結果表明,小型車和大型車駕駛員對逆反射輪廓標設置高度的視覺差異性明顯,設置高度約為0.4 m的逆反射輪廓標對小型車駕駛員的視覺環(huán)境改善效果最佳,相應地,大型車約為1.0 m。從控制隧道內明暗變化的閃頻出發(fā),輪廓標間距以15 m左右為宜。為滿足駕駛員視覺舒適性要求,應將駕駛員瞳孔直徑變化率控制在0.396~1.302 mm/s,據(jù)此確定小型車適用的輪廓標反光膜為超強級,大型車為工程級。研究成果在G65高速公路木沖隧道的應用使駕駛員瞳孔直徑變化率控制在1.302 mm/s以內,并使同期事故減少了51.8%。
【作者單位】: 內蒙古大學交通學院;重慶交通大學交通土建工程材料國家地方聯(lián)合工程實驗室;中鐵上海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關鍵詞】: 安全工程 隧道 逆反射輪廓標 視覺 舒適性 行車安全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378520)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交通廳科技項目(桂交科教發(fā)[2012]26號)
【分類號】:U491.52
【正文快照】: 交通土建工程材料國家地方聯(lián)合工程實驗室,重慶400074;3中鐵上海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上海200070)0引言隧道,特別是長隧道的交通安全問題非常突出。已有的研究認為,除由道路幾何條件改變帶來的不利影響外,由行車環(huán)境變化引起的駕駛員視覺不適是造成隧道交通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楊阿榮;;高速公路交通標志設置角度和反光材料選擇的研究[J];城市道橋與防洪;2008年12期
2 蘇文英;李丹;;道路交通標志逆反射性能與夜間視認性[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02期
3 姜明;張帆;黎峰;;自然環(huán)境中指路標志反光膜逆反射系數(shù)衰減規(guī)律[J];公路交通科技;2012年03期
4 劉嘉;楊海峰;劉浩學;白翰;葉飛;朱彤;;公路隧道出口段亮度優(yōu)化計算[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14年01期
5 鄭安文,牛倬民;高速公路靜態(tài)交通標志設置科學性分析[J];交通運輸工程學報;2002年04期
6 杜志剛;潘曉東;郭雪斌;;公路隧道進出口行車安全評價指標應用研究[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3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于麗;王明年;施洪乾;;高速公路隧道群交通事故區(qū)段劃分[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2年S1期
2 慕慧;楊少偉;趙一飛;潘兵宏;;基于視覺適應性的公路隧道限速研究[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2期
3 趙煒華;劉浩學;劉瑋;林淼;朱彤;;高速公路隧道群出、入口段駕駛人視覺特征[J];交通科學與工程;2011年03期
4 付松;劉建軍;謝留宏;;車身反光標識的交通安全效果分析[J];道路交通與安全;2010年05期
5 李文權;王煒;;高速公路路側標志設置問題[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1期
6 姜軍;陸建;李婭;;基于駕駛人視認特性的城市道路指路標志設置[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5期
7 魏瀾;;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與隧道出口最小安全間距探討[J];福建建筑;2012年06期
8 蔣貴川;;旅游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方法研究[J];公路;2008年04期
9 宋玉才;李素梅;陳帥;朱小峰;;高速公路左出口交通標志設置方法研究[J];公路;2010年01期
10 施盧丹;劉浩學;趙煒華;顏先華;丁光明;;特長隧道燈光帶對駕駛員視覺信息獲取的影響[J];公路;2011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王劍;區(qū)域高速公路改擴建模式及交通分流技術研究[D];長安大學;2008年
2 鞏航軍;高速公路隧道運營安全綜合評價研究[D];長安大學;2009年
3 戴學臻;公路隧道運營安全評價及管理系統(tǒng)開發(fā)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4 錢宇彬;夜間高速公路長途大型客車駕駛員心電與操作行為特征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5 閆彬;山區(qū)高速公路橋隧群路段行車安全研究[D];長安大學;2013年
6 趙巖;公路路面警示耦合仿生研究[D];長安大學;2013年
7 于仁杰;交通事件下高速公路限速問題研究[D];長安大學;2014年
8 關偉;駕駛員對交通標志的視覺信息認知過程實驗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4年
9 馬池香;企業(yè)安全標識及其效果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文斌;視知覺理論模型在中長隧道進口安全改善中的應用[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2 施盧丹;高速公路特長隧道駕駛人眼動注視特性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3 邵文建;基于ADSP-BF533的駕駛員疲勞實時檢測系統(tǒng)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09年
4 韓颯;山區(qū)高速公路隧道路段駕駛員眼動特性研究[D];長安大學;2008年
5 何操;山區(qū)高速公路隧道路段對駕駛人生理心理影響研究[D];長安大學;2009年
6 王輝;高速公路長隧道路段駕駛人眼動特性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7 于會江;高速公路橋(路)隧過渡段橫斷面合理銜接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8 王秀;駕駛員疲勞檢測系統(tǒng)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9 喬飛艷;高速公路隧道路段對駕駛員視覺及心率影響規(guī)律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10 席海華;高速公路長隧道出口段夜間照明優(yōu)化研究[D];長安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勇,陰國恩,陳燕麗;閱讀中疲勞、心理負荷因素對瞳孔大小的調節(jié)作用[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4年03期
2 胡英奎;翁季;李毅;陳仲林;張青文;;道路照明條件下駕駛員瞳孔大小變化規(guī)律[J];重慶大學學報;2010年08期
3 殷瑞華,朱光儀;淺談公路隧道線形的安全設計[J];公路;2003年03期
4 張伯明;;交通標志漢字視認性的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1993年02期
5 蘇文英;李丹;;道路交通標志逆反射性能與夜間視認性[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02期
6 劉琪;姜學鵬;蔡崇慶;冉啟兵;袁月明;;盾構隧道安全通道正壓送風排煙的設計計算[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13年02期
7 張恒;陳壽根;楊家松;;無露頭特長隧洞群無軌運輸施工通風技術研究[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13年03期
8 杜志剛;潘曉東;郭雪斌;;高速公路隧道進出口視覺適應實驗[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07年12期
9 梁華;;自適應隧道節(jié)能專用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10年11期
10 蘇文英;;反光膜逆反射性能綜述[J];交通標準化;2006年1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李丹;崔晗晶;;輪廓標光度性能研究[J];交通標準化;2009年Z2期
2 ;光電防霧輪廓標[J];交通標準化;2009年22期
3 肖毅進;;輪廓標在公路養(yǎng)護中的應用及發(fā)展[J];中國公路;2003年12期
4 王瑋;;輪廓標逆反射性能及其對安全行車的影響[J];交通標準化;2009年20期
5 韓立祥;;路與“路文化”[J];求知;1994年05期
6 ;橋梁、橋墩輪廓標[J];交通標準化;2009年14期
7 ;橋梁、橋墩輪廓標[J];交通標準化;2010年02期
8 ;橋梁、橋墩輪廓標[J];交通標準化;2011年13期
9 ;[J];;年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本報記者 楊繼東;公路安保設施兩地遭受不同際遇[N];團結報;2006年
2 冷志杰 劉成甫;隆化縣公路管理站全力打造保優(yōu)質暢通的團隊[N];承德日報;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劉洋;高速公路安全設施設計方法[D];長安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79723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797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