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橋過渡段容許臺階高度的確定
本文關鍵詞:路橋過渡段容許臺階高度的確定
更多相關文章: 路橋過渡段 容許臺階高度 數(shù)值模擬 局部沖擊系數(shù) 舒適度 加權加速度均方根值
【摘要】:為確定路橋過渡段的容許臺階高度,對車輛通過路橋過渡段時的整車舒適度和車橋安全性進行了研究.以平均加權加速度均方根值作為整車舒適度指標,以車輪動力荷載最小值作為車輛安全性指標,以局部沖擊系數(shù)作為橋梁安全性指標,提出了一種基于整車舒適度和車橋安全性的容許臺階高度確定方法.分析了車速和臺階高度等因素對整車舒適度和局部沖擊系數(shù)的影響.結果表明:對高速公路和一級公路,整車舒適度對容許臺階高度的要求更為嚴格,其次是車輛安全性.對二級公路,容許臺階高度各控制指標的嚴格程度由高到低依次為:整車舒適度、橋梁安全性和車輛安全性.對二級以下公路,其嚴格程度由高到低依次為:橋梁安全性、整車舒適度和車輛安全性.該方法從車輛舒適度、車輛安全性及橋梁安全性對臺階高度提出了更合理的控制標準.
【作者單位】: 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湖南省交通科學研究院;
【關鍵詞】: 路橋過渡段 容許臺階高度 數(shù)值模擬 局部沖擊系數(shù) 舒適度 加權加速度均方根值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208189,51478176) 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資助項目(14JJ1014)~~
【分類號】:U442.5;U416
【正文快照】: 由于橋頭引道和橋臺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沉降差異,在不設橋頭搭板的路橋過渡段往往會形成一定高度的臺階,即“錯臺型”沉降.由此引起的橋頭跳車會影響行車的舒適度和安全性,其沖擊作用也會加速橋臺、伸縮縫及支座等的破壞.現(xiàn)有的路面設計規(guī)范尚未針對路橋過渡段的差異沉降量提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鮑明偉,金太學;公路橋頭臺階的防治[J];公路;1994年05期
2 張洪亮,胡長順,高江平;路橋過渡段容許臺階高度確定的參數(shù)影響[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3期
3 陳景星;馮忠居;鄭木蓮;孟建黨;;基于安全性的路橋過渡段差異沉降控制標準[J];公路交通科技;2013年02期
4 胡思濤;項喬君;;公路路橋過渡段容許臺階高度的確定方法[J];公路;2014年02期
5 黃志剛;朱慧;梁新成;毛恩榮;;微型轎車七八自由度模型動態(tài)仿真研究[J];計算機仿真;2011年02期
6 鄭鄖;汽車振動舒適性的測量與評價[J];客車技術與研究;2000年04期
7 張洪亮,胡長順;基于五自由度車輛模型的橋頭搭板容許縱坡變化值研究[J];土木工程學報;2005年06期
8 丁勇;黃奇;謝旭;黃劍源;;載重汽車橋梁伸縮縫跳車動力荷載計算方法與影響因素分析[J];土木工程學報;2013年07期
9 馮忠居,方貽立,龔堅城,朱建斌;高等級公路橋頭跳車的危害及其機理的分析[J];西安公路交通大學學報;1999年04期
10 丁勇;諸葛萍;謝旭;李輝;黃劍源;;考慮車輪-路面接觸長度的橋頭跳車動力荷載分析[J];振動與沖擊;2013年09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嵇震宇;馬俊;田青;朱定芳;;車載隨機振動隔離系統(tǒng)的優(yōu)化設計[J];安徽工學院學報;1989年04期
2 陳朝陽;邵仁玉;韓星;樊劍;;汽車平順性研究中“人—椅”系統(tǒng)模型再探[J];安徽工學院學報;1992年01期
3 肖平;;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的建模與仿真研究[J];安徽工程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3期
4 劉靈芝;;ISG型混合動力汽車系統(tǒng)設計與性能仿真[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2期
5 曹明柱;馮能蓮;夏傳超;何彩青;吳加偉;;電動汽車的建模與仿真[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6 孫旭;張春雨;;一種機動車前輪懸架的設計及應用[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7 劉日山;陳建武;曹勁;;汽車防抱死制動系統(tǒng)模糊控制器的設計[J];安陽工學院學報;2006年05期
8 梁龍,張欣,李國岫,王浩;并聯(lián)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動力總成系統(tǒng)的仿真研究[J];北方交通大學學報;2002年04期
9 楊杰;毋云龍;丁寶書;;康明斯NT(A)855發(fā)動機油底殼進柴油故障分析[J];包鋼科技;2008年02期
10 趙六奇,易慶紅;車輛懸架與減振器阻尼的匹配研究[J];兵工學報(坦克裝甲車與發(fā)動機分冊);1994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福庚;呂召全;;先進分析方法在重卡前軸結構設計中的應用[A];安徽省第五屆“興皖之光”青年學術年會論文集(工科卷)[C];2005年
2 石勇;;傳動系的優(yōu)化設計[A];“2011西部汽車產(chǎn)業(yè)·學術論壇”暨四川省汽車工程學會四屆第九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劉相;;汽車車速的計算及優(yōu)化[A];“2011西部汽車產(chǎn)業(yè)·學術論壇”暨四川省汽車工程學會四屆第九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李輝;孫利平;雷龍;;板簧支架動態(tài)外載的計算和疲勞分析[A];第八屆河南省汽車工程科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11年
5 李倩;王斌剛;;淺談ABS在汽車中的應用[A];第八屆河南省汽車工程科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C];2011年
6 李言寶;;操縱穩(wěn)定性客觀評價國標與ISO的對比分析[A];科學發(fā)展與社會責任(A卷)——第五屆沈陽科學學術年會文集[C];2008年
7 任艷飛;陳力奮;;磁流變阻尼器結構參數(shù)對汽車懸掛系統(tǒng)減振效果的影響與分析[A];第九屆全國振動理論及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8 史建鵬;;分動器轉矩分配比確定理論研究[A];第四屆中國CAE工程分析技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秦民;蔣永峰;程超;;扭桿式半獨立懸架特性分析與優(yōu)化[A];第五屆中國CAE工程分析技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10 徐文濤;張亞輝;林家浩;;基于PEM-PIM方法的車輛非平穩(wěn)振動靈敏度分析及優(yōu)化[A];結構及多學科優(yōu)化工程應用與理論研討會’2009(CSMO-2009)論文集[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永林;車輛道路數(shù)值模擬與仿真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陳平錄;氣動燃油混合動力車混合效能分析及其電控氣動發(fā)動機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3 吳參;車輛半主動懸架非線性特性與控制算法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4 楊鈁;面向產(chǎn)品工程化的混合動力客車設計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王歡;多軸車輛轉向系統(tǒng)與懸架系統(tǒng)集成控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郝赫;多軸重型汽車剛彈耦合虛擬樣機分析與匹配[D];吉林大學;2011年
7 張冰戰(zhàn);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能量管理策略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1年
8 魏占國;林木聯(lián)合采育機底盤設計理論研究與應用[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9 蔡團結;汽車燃油經(jīng)濟性不解體檢測關鍵技術研究[D];長安大學;2009年
10 林廣宇;基于嵌入式技術的車載圖像監(jiān)控系統(tǒng)研究[D];長安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柳東委;土工格柵在六潛高速公路中處理橋頭跳車應用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9年
2 陳猛;轎車副車架設計與優(yōu)化[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3 崔濤;基于模糊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汽車空氣懸架控制系統(tǒng)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0年
4 林瑩杰;汽車傳動系沖擊性能分析系統(tǒng)的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0年
5 呂胤鼎;汽車發(fā)動機動態(tài)綜合試驗系統(tǒng)的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6 王文;基于實訓模擬器互聯(lián)的汽車柴油發(fā)動機實訓模擬系統(tǒng)[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7 孫欣;微型汽車自動離合器執(zhí)行機構與結合規(guī)律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8 陳仁友;可持續(xù)發(fā)展視野下的福建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9 劉夢安;汽車磁流變半主動懸架系統(tǒng)的設計及控制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10年
10 廖明建;小型車輛AMT的控制策略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鐘連德;孫小端;陳永勝;張杰;張國巍;;高速公路大、小車速度差與事故率的關系[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2 方秦;隱式Newmark法分析波動問題精度的探討[J];爆炸與沖擊;1992年01期
3 何啟魁,田貴川;沈大高速公路的橋頭跳車及防治[J];東北公路;1994年02期
4 王廣山;橋頭跳車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J];東北公路;1996年02期
5 葉見曙;橋頭引道工后沉降控制標準的研究[J];東南大學學報;1997年03期
6 許士強;陳水生;桂水榮;;公路橋梁汽車沖擊系數(shù)對比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06年12期
7 鮑明偉,金太學;公路橋頭臺階的防治[J];公路;1994年05期
8 程翔云;橋頭跳車防治綜述[J];公路;1997年12期
9 張洪亮,胡長順,高江平;路橋過渡段容許臺階高度確定的參數(shù)影響[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3期
10 趙衡,劉曉明;橋頭跳車引起的路面受力計算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5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張洪亮;路橋過渡段車路動力學分析及容許差異沉降研究[D];長安大學;2003年
2 陶向華;路橋過渡段差異沉降控制標準與人車路相互作用[D];東南大學;2006年
3 孫筠;已建軟基橋梁橋頭跳車的處治方法機理分析及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謝水友;輪胎接觸壓力對瀝青路面結構的影響研究[D];長安大學;2003年
2 葉向好;汽車發(fā)動機動力總成懸置系統(tǒng)隔振性能的優(yōu)化設計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3 倪晉尚;汽車懸架的平順性優(yōu)化及仿真試驗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馮忠居,程繼夏;路橋過渡段行車荷載的計算[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03期
2 陳曉麟,吳穎峰;路橋過渡段功率譜密度淺析[J];浙江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3 葉國輝;試論路橋過渡段差異沉降[J];中國科技信息;2005年11期
4 柴雪蕎;;鐵路路橋過渡段加固處理施工技術[J];甘肅科技縱橫;2006年01期
5 劉偉;王連俊;;路橋過渡段路基填料及沉降控制研究[J];路基工程;2007年01期
6 單藕琴;;中小型橋梁路橋過渡段的沉降及預防[J];浙江水利水電?茖W校學報;2007年02期
7 王勇;;淺談路橋過渡段施工技術及改進措施[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7年32期
8 丁松喬;;淺談路橋過渡段施工[J];建材與裝飾(下旬刊);2007年07期
9 容永茂;;淺談公路路橋過渡段的設計與施工技術[J];建材與裝飾(下旬刊);2007年11期
10 王曉輝;;高速公路路橋過渡段技術處理措施[J];交通世界(建養(yǎng).機械);2008年Z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任艷清;岳國軍;丁國富;;淺談時速200km路橋過渡段的設置[A];高速重載與普通鐵路橋隧運營管理與檢測修理技術論文集(下冊)[C];2010年
2 張凱;高質;;高速公路路橋過渡段橋頭跳車的防治措施[A];土木建筑學術文庫(第7卷)[C];2007年
3 劉萌成;黃曉明;葛折圣;;基于路面結構開裂的路橋過渡段差異沉降控制標準研究[A];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中國交通——2005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交通運輸工程學科)論文集(下冊)[C];2005年
4 洛桑;;淺談路橋過渡段的常見病害[A];高速重載與普通鐵路橋隧運營管理與檢測修理技術論文集(下冊)[C];2010年
5 王剛;王宇飛;;路橋過渡段沉降處治技術措施研究[A];公路交通與建設論壇(2011)[C];2003年
6 邱木洲;;路橋過渡段軟基路堤的設計與施工[A];廣東省公路學會道路工程專業(yè)委員會學術交流論文集[C];2005年
7 丁芝寧;;淺談高速公路橋梁過渡段施工技術[A];全國城市公路學會第二十一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8 史存林;姚建平;蔡德鉤;陳鋒;李少新;;既有線路橋過渡段加固技術[A];鐵道科學技術新進展——鐵道科學研究院五十五周年論文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宋建華;淺談路橋過渡段軟基路基路面的施工[N];晉中日報;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王崇濤;路橋過渡段差異沉降與動力響應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2 張洪亮;路橋過渡段車路動力學分析及容許差異沉降研究[D];長安大學;2003年
3 羅強;高速鐵路路橋過渡段動力學特性分析及工程試驗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3年
4 陶向華;路橋過渡段差異沉降控制標準與人車路相互作用[D];東南大學;2006年
5 俞永華;路橋過渡段差異沉降處治技術研究[D];長安大學;2005年
6 孫筠;已建軟基橋梁橋頭跳車的處治方法機理分析及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崔夢璇;基于舒適性的路橋過渡段差異沉降控制標準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2 敬偉;基于安全性的路橋過渡段車輛—路面動力響應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3 孟凡會;路橋過渡段的三維動力分析[D];北京交通大學;2007年
4 鄧天棋;彭湖高速路橋過渡段不均勻沉降分析[D];華東交通大學;2011年
5 陳修平;公路路橋過渡段路面—車輛動力相互作用特性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9年
6 陳果元;客運專線路橋過渡段動力特性的試驗研究與數(shù)值分析[D];中南大學;2006年
7 羅丹霞;山區(qū)道路路橋過渡段的病害分析和處治對策[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8 TRAN HUU VINH(陳友永);胡志明市—中梁高速公路某路橋過渡段動態(tài)響應及坡穩(wěn)定性分析[D];北京交通大學;2014年
9 秦德進;高速鐵路路橋過渡段施工技術試驗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10 商麗娜;朔黃鐵路路橋過渡段力學響應及加強措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79447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794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