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線盾構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誘發(fā)地表變形規(guī)律分析
本文關鍵詞:雙線盾構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誘發(fā)地表變形規(guī)律分析
更多相關文章: 盾構隧道 地表變形 建筑物保護 數(shù)值模擬 PECK公式
【摘要】:盾構下穿建(構)筑物施工不可避免對地層及上層建筑產(chǎn)生影響,而雙線隧道穿越同一建筑物同時存在著二次擾動,且同時由于建筑物與地層之間的作用,誘發(fā)的地表變形影響更為復雜。以南京地鐵三號線常府街~夫子廟區(qū)間雙線隧道下穿劉公巷7號樓具體工況為例,結合經(jīng)驗公式和數(shù)值模擬進行對比分析,研究存在建筑物情況下的地表變形規(guī)律。研究結果表明:建筑物的存在使得地表沉降曲線呈非對稱形式,且存在建筑物范圍內(nèi)沉降曲線相對平緩,而PECK預測地表沉降槽為對稱曲線,且相對數(shù)值模擬結果偏大,表明地面建筑物對地層變形具有直接的約束作用;采用peck公式預測存在地面建筑物的地表沉降時,應根據(jù)現(xiàn)場實測數(shù)據(jù)反算確定經(jīng)驗參數(shù),從而考慮建筑物剛度的影響。
【作者單位】: 中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中鐵五局集團電務城通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關鍵詞】: 盾構隧道 地表變形 建筑物保護 數(shù)值模擬 PECK公式
【基金】:湖南省科技廳社會發(fā)展支撐計劃資助項目(2013SK3075) 中鐵五局科技計劃資助項目(201304)
【分類號】:U455.43;TU433
【正文快照】: 隨著城市交通的發(fā)展,地鐵逐漸在全國更多的城市中興建。地鐵線路大多穿越繁華鬧市區(qū),不可避免的會穿越城市建(構)筑物,為減少對建筑物及周邊的影響,大多采用盾構法施工[1]。而在我國,因為地鐵施工引起地層變位,進而造成建筑物破壞的事故時有發(fā)生[2]。因此研究盾構隧道施工誘發(fā)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卿偉宸;廖紅建;錢春宇;;地下隧道施工對相鄰建筑物及地表沉降的影響[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5年06期
2 王長虹;柳偉;;盾構隧道施工對地表沉降及臨近建筑物的影響[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1年02期
3 張明聚;劉曉娟;杜永驍;;復合地層中盾構施工對鄰近建筑物群的影響分析[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13年02期
4 朱逢斌;繆林昌;;盾構隧道鄰近建筑物施工的地面變形分析及預測[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4期
5 孫宇坤;關富玲;;軟土盾構隧道對上方建筑物和地層的影響分析[J];建筑結構;2012年04期
6 姜忻良;崔奕;趙保建;;盾構隧道施工對鄰近建筑物的影響[J];天津大學學報;2008年06期
7 任建喜;李慶園;鄭贊贊;高丙麗;劉朝科;張琨;馮曉光;;盾構誘發(fā)的地表及鄰近建筑物變形規(guī)律研究[J];鐵道工程學報;2014年0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董其昌;黃醒春;於昌榮;;砂礫地層中盾構施工壁后同步注漿的模型實驗與研究[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9年05期
2 王靜;;前海灣站工程施工監(jiān)測[J];安徽建筑;2011年04期
3 胡群芳,黃宏偉,陳龍;盾構隧道施工對城市瀝青路面影響的風險評估[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5年02期
4 張云軍;宰金珉;王旭東;常銀生;戚科駿;;隧道開挖對臨近樁基影響的二維數(shù)值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5年06期
5 鄭宜楓;丁志誠;戴仕敏;;超大直徑盾構推進引起周圍土體變形和土水壓力變化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6年S2期
6 劉影;王旭東;;地下開挖對臨近建筑物損害影響評估綜述[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9年04期
7 韓煊;羅文林;李寧;;地鐵隧道施工引起沉降槽寬度的影響因素[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9年06期
8 趙宏華;陳國興;葉斌;;盾構掘進施工對周邊單樁變形影響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0年04期
9 趙宏華;陳國興;;盾構施工對自由單樁受力性狀的影響[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0年06期
10 周玉;宋宏偉;;城市隧道建設對房屋穩(wěn)定性影響三維數(shù)值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1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宋強輝;趙尚毅;劉東升;郭劍鋒;;城市地下輕軌隧道與上部建筑物相互作用及穩(wěn)定性實例分析[A];第九屆全國巖土力學數(shù)值分析與解析方法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2 魏新江;魏綱;丁智;;盾構施工與鄰近不同位置建筑物相互影響分析[A];第九屆全國巖土力學數(shù)值分析與解析方法討論會論文集[C];2007年
3 王鐵生;張冰;陳南祥;馬開鋒;;基于卡爾曼濾波與AR混合算法的沉降監(jiān)測[A];現(xiàn)代空間定位技術應用研討交流會論文集(第5卷 第3集)[C];2007年
4 藺云宏;;地鐵盾構施工穿越古建筑的加固方案設計[A];西部礦山建設工程理論與實踐[C];2009年
5 宋永輝;葉耀東;;土壓平衡盾構粉性土中施工擾動影響的現(xiàn)場試驗研究[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十一屆、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04年
6 張云軍;宰金珉;王旭東;;隧道開挖對周圍土體的影響分析[A];首屆全國建筑結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7 ;Analysis on influence of conicity of extra-large diameter mixed shield machine on surface settlement[A];The Shanghai Yangtze River Tunnel Theory,Design and Construction[C];2008年
8 汪成兵;高文生;王昆泰;;建筑物下地鐵車站穿越施工數(shù)值模擬方法分析[A];第九屆海峽兩岸隧道與地下工程學術及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9 彭正勇;;注漿抬升在隧道穿越既有建筑物中的研究及應用[A];第九屆海峽兩岸隧道與地下工程學術及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10 魏新江;魏綱;姚寧;;暗挖隧道與鄰近結構物相互作用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A];第一屆中國水利水電巖土力學與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左廷英;基于先驗約束信息的變形監(jiān)測濾波算法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2 周誠;地鐵盾構施工地表變形時空演化規(guī)律與預警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3 王鐵生;地下隧洞測控技術與地表沉降動態(tài)監(jiān)控模型的研究[D];河海大學;2003年
4 杜軍;盾構隧道壁后注漿探測圖像識別及沉降控制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5 韓煊;隧道施工引起地層位移及建筑物變形預測的實用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7年
6 柳厚祥;地鐵隧道盾構施工誘發(fā)地層移動機理分析與控制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8年
7 楊麗明;地鐵淺埋暗挖隧道施工對超近距房屋的安全影響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8年
8 賈嘉陵;濕陷性黃土地層盾構施工引發(fā)地層變形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8年
9 蘇潔;淺埋暗挖法隧道施工對鄰近樁基的影響及其控制[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10 黃強兵;地裂縫對地鐵隧道的影響機制及病害控制研究[D];長安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馬法平;基于FMECA的地鐵盾構施工風險監(jiān)測信息體系研究[D];天津理工大學;2010年
2 彭戢放;淺埋暗挖法開挖地鐵隧道地表沉降規(guī)律分析[D];河北工程大學;2010年
3 牛淑慧;安晉淺埋隧道開挖地表沉降及安全分析[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4 楊開武;地鐵車站的結構變形遠程監(jiān)控系統(tǒng)[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0年
5 劉永林;武漢地鐵虎—名區(qū)間隧道開挖引起的地表沉降研究[D];中國地質(zhì)大學;2011年
6 李茂文;下穿復雜建筑物盾構法隧道施工技術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7 李方楠;復雜地層平行頂管的環(huán)境效應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8 蒲訶夫;復合地層中盾構隧道施工的環(huán)境效應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9 韓冬;黃土地層地鐵隧道施工引起地表移動及變形預測方法[D];西安科技大學;2011年
10 張英雪;基于鄰近建筑物安全的地下工程建設的決策支持系統(tǒng)[D];青島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錢七虎;巖土工程的第四次浪潮[J];地下空間;1999年04期
2 黃宏偉;城市隧道與地下工程的發(fā)展與展望[J];地下空間;2001年04期
3 張云軍;宰金珉;王旭東;常銀生;戚科駿;;隧道開挖對臨近樁基影響的二維數(shù)值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5年06期
4 卿偉宸;廖紅建;錢春宇;;地下隧道施工對相鄰建筑物及地表沉降的影響[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5年06期
5 李大勇,王暉,武亞軍;盾構掘進對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5年S1期
6 劉波;陶龍光;李希平;唐孟雄;;地鐵盾構隧道下穿建筑基礎誘發(fā)地層變形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6年04期
7 付昱凱;陸小龍;丁文其;錢磊;;盾構隧道施工動態(tài)擾動特點及控制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0年04期
8 袁大軍;郭建濤;鄭建國;黃清飛;;西安地鐵盾構施工對古城墻影響[J];交通科學與工程;2009年02期
9 王善勇,唐春安,王述紅,陸培炎;地鐵開挖對地基沉降影響的數(shù)值分析[J];東北大學學報;2002年09期
10 王炳軍;黨彥;;盾構法隧道開挖對摩擦樁的影響[J];水利與建筑工程學報;2006年03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韓煊;隧道施工引起地層位移及建筑物變形預測的實用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7年
2 柳厚祥;地鐵隧道盾構施工誘發(fā)地層移動機理分析與控制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敬霞;劉超;龍仁波;王建鵬;;礦區(qū)高精度GPS地表變形監(jiān)測體系[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年07期
2 董家國;;廣西合山巖溶礦區(qū)地表變形與防治[J];煤田地質(zhì)與勘探;1979年05期
3 劉迅;;邢臺地震地表變形現(xiàn)象初步分析[J];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地質(zhì)力學研究所所刊;1981年01期
4 黃靖,陳慧,張清華;采動區(qū)地表變形作用的隨機有限元實現(xiàn)[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2期
5 譚周地,汪發(fā)武,劉紅軍;撫順市采礦地表變形及防治方針[J];中國地質(zhì)災害與防治學報;1991年04期
6 虞興福;;管幕工程地表變形的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預測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5年05期
7 張勇;;動態(tài)測量方法在煤礦開采引發(fā)地表變形的應用探析[J];科技信息;2011年26期
8 李靜濤;盧毅;焦步青;;煤礦開采巖層與地表變形數(shù)值模擬分析[J];測繪科學;2012年02期
9 張亞民;馬鳳山;王杰;郭捷;閆冬飛;羅爽;;陡傾斷層上下盤開挖引起地表變形的數(shù)值模擬分析[J];中國地質(zhì)災害與防治學報;2012年03期
10 陳雷英;陳仕祥;吳曉紅;;董家溝煤礦地表變形監(jiān)測研究[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0年1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宏;唐春安;;二氧化碳注入煤層引起地表變形的實例研究[A];第三屆廢物地下處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佴磊;;露天及地下采礦對邊坡及地表變形影響特征研究[A];第四屆全國工程地質(zhì)大會論文選集(三)[C];1992年
3 張亞民;馬鳳山;王杰;郭捷;閆冬飛;羅爽;;陡傾斷層上下盤開挖引起地表變形的數(shù)值模擬分析[A];中國科學院地質(zhì)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屆)學術論文匯編——工程地質(zhì)與水資源研究室[C];2013年
4 劉富華;;第四紀含水砂層對地表變形的影響[A];全國開采沉陷規(guī)律與“三下”采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5 任清平;豐定祥;谷志孟;傅衛(wèi)東;余景崇;徐國財;;開采急傾斜礦體圍巖地表變形特征及模式分析[A];巖土力學研究與工程實踐[C];1998年
6 趙結君;;地面預注漿對地表變形的影響[A];礦山建設工程技術新進展——2008全國礦山建設學術會議文集(上)[C];2008年
7 肖士澄;谷志孟;;地下采礦和地表回填對地表變形影響的研究[A];巖土力學研究與工程實踐[C];1998年
8 張順峰;胡瑞林;武雄;;淺埋厚煤層開采地表變形動態(tài)預測與排水設計[A];中國科學院地質(zhì)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屆)學術論文匯編——工程地質(zhì)與水資源研究室[C];2013年
9 石朋飛;烏效鳴;;地下管道施工引起的地表變形分析[A];2011年非開挖技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10 安紅剛;胡向東;;交疊隧道施工地表變形的進化智能預測[A];盛世歲月——祝賀孫鈞院士八秩華誕論文選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記者 殷珂;金山店鐵礦安全通道難打通[N];黃石日報;2011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周誠;地鐵盾構施工地表變形時空演化規(guī)律與預警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張和生;山區(qū)地下開采引起地表變形對長輸氣管線的影響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3年
3 劉艷華;合成孔徑雷達干涉(InSAR)測量技術測量地表變形的理論與算法研究[D];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岳斌;金川鎳礦充填法開采引起的巖體移動和地表變形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5年
2 李靜濤;煤礦開采巖層與地表變形數(shù)值模擬分析[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3 李帥;龍X礦地表變形規(guī)律分析與研究[D];山東理工大學;2014年
4 謝曉龍;采空老區(qū)地表變形及沉陷機理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0年
5 欒長青;采空區(qū)的沉陷機理及地表變形破壞的時空預測研究[D];長安大學;2005年
6 龔聲勝;地表變形計算及預計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D];中南大學;2008年
7 胡華斌;矸石充填開采條件下地表變形監(jiān)測及效果評價方法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3年
8 林健;基于GPS監(jiān)測的地下開采礦山地表變形分析與預測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2009年
9 徐星星;青島地鐵3號線暗挖段地表變形BP神經(jīng)網(wǎng)絡預測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2年
10 吳金;基于基因表達式編程的地鐵隧道地表變形預測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5692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569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