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SRC的車載自組網QoS研究
本文關鍵詞:基于DSRC的車載自組網QoS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車載自組網 專用短距離通信 網絡服務質量 IEEE 802.11p
【摘要】:為了有效解決交通擁堵、交通安全等問題,國際上大力推廣智慧交通系統(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ITS)與車聯網(Internet of Vehicle)。在此背景下,車載自組網(Vehicle Adhoc Network,VANET)作為車聯網的一部分引起了學術界的普遍關注。在國際上,車載自組網協議并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標準,目前最有影響力的是DSRC(Dedicated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s)協議。通過DSRC協議實現車與車、車與路邊基礎設施之間進行數據交互,進而實現安全駕駛與智能交通管理等。DSRC在MAC層使用IEEE 802.11p協議,該協議運用增強的分布式信道機制來解決VANET應用的QoS問題。緊急數據被設置相對較高的用戶優(yōu)先級,能夠使其優(yōu)先搶占信道發(fā)送,而對時延并不敏感的數據賦予相對較低的用戶優(yōu)先級,將其暫時緩存,等到高優(yōu)先級數據被成功發(fā)送以后再將其發(fā)送。DSRC基本能夠滿足VANET應用對QoS的管理要求。但是,當組網車輛密度與網絡流量較大時,VANET應用的端到端時延、信道接入時延與網絡吞吐量性能會明顯降低。因此需要對DSRC協議進行一定的優(yōu)化,以實現車輛密度與網絡流量大時保障VANET的QoS性能。本文基于DSRC提出了適用于VANET的QoS保障方案。該方案主要在MAC層協議IEEE 802.11p的基礎上加入了多級分類器、多級隊列調度器、非安全業(yè)務報文進行流量整形、自適應EDCA參數調整。多級分類器是在AC隊列內部進行更加精細的劃分,與多級調度器相結合,降低端到端時延。按照源地址對非安全業(yè)務報文進行分類后再進行流量整形,保證不同源地址的報文接入信道的公平性。流量整形算法是在WF2Q算法進行了一定的修改。自適應EDCA參數調整是根據包的沖突率來判斷網絡負載,以自適應的調整競爭窗口。
【關鍵詞】:車載自組網 專用短距離通信 網絡服務質量 IEEE 802.11p
【學位授予單位】:電子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U495;TN929.5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緒論9-13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與意義9-10
- 1.2 國內外相關研究現狀10-11
- 1.3 本論文的主要貢獻與創(chuàng)新11-12
- 1.4 本論文的結構安排12-13
- 第二章 車載自組網與DSRC協議13-28
- 2.1 車載自組網13-15
- 2.1.1 車載自組網概述13-14
- 2.1.2 車載自組網特點14-15
- 2.2 DSRC協議棧15-18
- 2.2.1 DSRC協議棧組成15-16
- 2.2.2 DSRC頻譜分配與信道協作模式16-18
- 2.3 IEEE 802.11p18-27
- 2.3.1 IEEE 802.11p物理層18-19
- 2.3.2 IEEE 802.11信道接入控制方式19-21
- 2.3.3 IEEE 802.11p信道接入控制方式21-27
- 2.4 本章小結27-28
- 第三章 現有的QoS保障方案研究28-40
- 3.1 QoS概述28-30
- 3.1.1 QoS結構模型28-30
- 3.1.2 QoS關鍵技術30
- 3.2 經典的隊列調度方案30-39
- 3.2.1 基于GPS隊列調度30-34
- 3.2.2 基于輪詢的隊列調度34-37
- 3.2.3 基于優(yōu)先級的隊列調度37-39
- 3.3 本章小結39-40
- 第四章 基于DSRC的車載自組網QoS保障方案40-50
- 4.1 基于DSRC的車載自組網的QoS保障方案體系結構40-41
- 4.2 基于DSRC的車載自組網QoS保障方案實現41-49
- 4.2.1 多級分類器42-43
- 4.2.2 多級隊列調度器43
- 4.2.3 流量整形43-47
- 4.2.4 自適應EDCA窗口調整47-49
- 4.3 本章小結49-50
- 第五章 仿真系統設計與實驗驗證50-78
- 5.1 OPNET Modeler仿真平臺50-54
- 5.1.1 OPNET Modeler簡介50-51
- 5.1.2 無線節(jié)點模型與MAC層進程模型51-54
- 5.2 仿真系統設計與實現54-63
- 5.2.1 進程模型54-56
- 5.2.2 節(jié)點模型56-57
- 5.2.3 網絡模型57-63
- 5.3 仿真結果分析63-77
- 5.3.1 對比組一64-67
- 5.3.2 對比組二67-71
- 5.3.3 對比組三71-75
- 5.3.4 實驗小結75-77
- 5.4 本章小結77-78
- 第六章 總結與展望78-80
- 6.1 總結78
- 6.2 展望78-80
- 致謝80-81
- 參考文獻81-84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彭選榮;專用短程通信(DSRC)標準比較分析與關鍵內容研究[J];廣東輕工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2 劉富強;項雪琴;邱冬;;車載通信DSRC技術和通信機制研究[J];上海汽車;2007年08期
3 李軍;;DSRC技術原理及其應用[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8年12期
4 劉富強;孫斌;王新紅;;基于DSRC的車載通信平臺設計[J];今日電子;2009年09期
5 馮純康;周又玲;;DSRC短程通信協議研究[J];無線互聯科技;2011年01期
6 張令文;劉留;和雨佳;陶成;;全球車載通信DSRC標準發(fā)展及應用[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S1期
7 向昊;羅禹貢;張書瑋;朱陶;馮輝宗;;多道路調制環(huán)境下DSRC魯棒性研究與仿真[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3年24期
8 熊輝,史其信;DSRC編織車·路網絡神經[J];交通世界;2001年05期
9 趙智明,項洪印;DSRC技術及其在智能交通中的應用[J];中國科技信息;2005年22期
10 郭海陶;鐘勇;;基于國標DSRC的多車道自由流應用系統設計[J];中國交通信息化;2011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肖迪;楊蘊;;對自主創(chuàng)新的中國DSRC技術標準的選擇思路[A];第二屆中國智能交通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Tien-Chen,Ho;;Research on Specification for Dedicated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A];2012年計算機應用與系統建模國際會議論文集[C];2012年
3 陳云;蔡華;許宏科;;個性化交通信息服務系統的初步研究[A];第一屆全國公路科技創(chuàng)新高層論壇論文集智能交通與機電工程卷[C];2002年
4 林樹亮;;基于DSRC技術的多義性路徑識別基站應用研究[A];《IT時代周刊》論文專版(第300期)[C];2014年
5 何玉婉;余立建;袁果;;ITS專用短程通信機制研究[A];2006中國西部青年通信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6 章曙光;;智能交通專用短程通信協議分析[A];城市科學論集[C];2004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實習生 范圓圓;車聯網將如何改變人們出行?[N];科技日報;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國升;基于DSRC的車載自組網QoS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16年
2 郭海陶;智能交通專用短程通信(DSRC)關鍵技術與應用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3 許澤斌;DSRC設備檢測儀的研究與設計[D];武漢理工大學;2012年
4 邱勁;基于DSRC-ETC的福建高速公路聯網收費系統的設計[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5 田奇峰;智能車載終端DSRC協議的研究與實現[D];北京郵電大學;2010年
6 羅佳;不停車收費系統中DSRC綜合測試儀的實現[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文天;專用短程通信協議在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中的實現[D];南京理工大學;2006年
8 張弓;ETC應用中RSU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華東師范大學;2009年
9 李愛生;DSRC邏輯分析儀的設計及其在ETC系統中的應用[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10 王永生;ETC系統中DSRC協議的分析與實現[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5261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526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