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青面層混合料粘彈塑性參數(shù)及車轍預估模型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03 11:00
車轍是江蘇省高速公路瀝青路面的主要病害,目前江蘇省的大部分高速公路路齡已經超過10年,部分超過15年,已經超出了原先的設計使用年限,于是,擺在路面養(yǎng)護管理者面前的主要問題是,現(xiàn)役的瀝青路面高溫性能的是否出現(xiàn)衰減,面層的車轍深度增長是否會在未來數(shù)年出現(xiàn)加速。為了回答這一問題,必須深入研究實際瀝青面層抗車轍性能的變化規(guī)律,并對未來的車轍深度發(fā)展進行合理的預測。首先,本研究設計了一種全新的多序列重復加載試驗,提出了基于該試驗的兩個全新的評價指標——復合平均應變率及復合蠕變勁度模量。通過進行不同加載順序、多個應力循環(huán)下的多序列重復加載試驗以及兩種應力下的傳統(tǒng)重復蠕變試驗,探究了加載順序對復合平均應變率的影響,應力循環(huán)對永久應變率的影響以及永久應變率隨應力大小的變化規(guī)律,對比了新舊評價指標的變異性和對不同改性瀝青混合料高溫性能的區(qū)分度;诼访娼Y構有限元模型的力學響應和溫度場計算結果,確定了用于改進版的多序列局部加載試驗的壓頭直徑、各面層的加載應力范圍及試驗溫度。然后,基于多序列局部加載試驗,提出了一種從蠕變曲線中計算材料動態(tài)模量的方法。對不同級配和瀝青類型的混合料分別進行了不同應力水平下的傳統(tǒng)...
【文章來源】:東南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7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沿江高速通車至2016年的軸載譜數(shù)據(jù)
由于沿江高速為三層改性面層,根據(jù)第五章5-22圖中所示,車轍小于5 mm的路段接近60%,大部分面層仍處于壓密變形期,可認為車轍完全由輪跡帶的凹陷變形所示,將永久變形貢獻率取為1。此時,年永久變形預測值即等于車轍年增量預測值。將基于修正車轍深度計算得到的車轍年增量除以車轍年增量預測值即得到每一年的標定系數(shù),標定系數(shù)的含義可以理解為面層混合料在實際路況下的平均應變率與室內試驗條件下測得的雙重復合平均應變率的比值或差異程度。表6-23展示了通車15年內的車轍檢測深度、車轍修正深度、車轍年增量、車轍年增量預測值、標定系數(shù)。
綜上所述,不再對第一年的車轍年增量預測值進行標定,將第一年的預測值取為當年的車轍修訂值,對預測值的標定從第二年開始。圖6-11顯示了標定系數(shù)隨路齡的變化。由圖可知,在通車2-8年內,標定系數(shù)在0.004-0.006之間波動,均值為0.00528;在通車9-15年間,標定系數(shù)呈現(xiàn)逐年下降的趨勢,這一階段的均值為0.00234。推測造成標定系數(shù)波動或遞減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北京地區(qū)瀝青路面結構內部溫度變化規(guī)律[J]. 韓丁丁,張金喜,魏建軍. 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 2015(04)
[2]基于路表實測溫度的路面溫度場估計模型[J]. 談至明,馬正軍,鄒曉翎. 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05)
[3]路面結構層溫度特征值的估計[J]. 鄒曉翎,談至明,錢晨. 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07)
[4]間接拉伸與單軸壓縮模式瀝青混合料動態(tài)模量比較分析[J]. 馬林,張肖寧. 公路交通科技. 2009(10)
[5]基于間接拉伸試驗模式的瀝青混合料動態(tài)模量[J]. 馬林,張肖寧.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10)
[6]瀝青混合料抗永久變形特性試驗方法評價[J]. 袁峻,賈璐,孫立軍. 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04)
[7]基于加速加載試驗的瀝青路面車轍預估研究[J]. 蘇凱,王春暉,周剛,孫立軍. 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04)
[8]實測瀝青路面溫度場分布規(guī)律的回歸分析[J]. 康海貴,鄭元勛,蔡迎春,劉艷. 中國公路學報. 2007(06)
[9]國外瀝青混合料抗車轍性能試驗方法評價[J]. 陳祥義,吳劍. 中外公路. 2007(01)
[10]AC+CRCP復合式路面溫度場有限元分析[J]. 顧興宇,倪富健,董僑. 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05)
博士論文
[1]改性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關鍵技術研究[D]. 李健.東南大學 2016
碩士論文
[1]不同RAP料摻量熱再生改性瀝青混合料耐久性能研究[D]. 周洲.東南大學 2015
[2]RAP回收工藝及熱再生瀝青混合料路用性能關鍵影響因素研究[D]. 劉振丘.重慶交通大學 2015
[3]瀝青混合料的單軸貫入模量與動態(tài)蠕變模量的關系[D]. 高二利.重慶交通大學 2012
[4]基于ALF加速加載試驗的瀝青路面車轍有限元模擬[D]. 徐東.長安大學 2010
[5]瀝青及瀝青混合料熱物特性及測試方法研究[D]. 黃慧.長沙理工大學 2010
[6]瀝青混合料車轍變形的計算機模擬[D]. 張浩然.長安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473564
【文章來源】:東南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72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沿江高速通車至2016年的軸載譜數(shù)據(jù)
由于沿江高速為三層改性面層,根據(jù)第五章5-22圖中所示,車轍小于5 mm的路段接近60%,大部分面層仍處于壓密變形期,可認為車轍完全由輪跡帶的凹陷變形所示,將永久變形貢獻率取為1。此時,年永久變形預測值即等于車轍年增量預測值。將基于修正車轍深度計算得到的車轍年增量除以車轍年增量預測值即得到每一年的標定系數(shù),標定系數(shù)的含義可以理解為面層混合料在實際路況下的平均應變率與室內試驗條件下測得的雙重復合平均應變率的比值或差異程度。表6-23展示了通車15年內的車轍檢測深度、車轍修正深度、車轍年增量、車轍年增量預測值、標定系數(shù)。
綜上所述,不再對第一年的車轍年增量預測值進行標定,將第一年的預測值取為當年的車轍修訂值,對預測值的標定從第二年開始。圖6-11顯示了標定系數(shù)隨路齡的變化。由圖可知,在通車2-8年內,標定系數(shù)在0.004-0.006之間波動,均值為0.00528;在通車9-15年間,標定系數(shù)呈現(xiàn)逐年下降的趨勢,這一階段的均值為0.00234。推測造成標定系數(shù)波動或遞減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北京地區(qū)瀝青路面結構內部溫度變化規(guī)律[J]. 韓丁丁,張金喜,魏建軍. 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 2015(04)
[2]基于路表實測溫度的路面溫度場估計模型[J]. 談至明,馬正軍,鄒曉翎. 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05)
[3]路面結構層溫度特征值的估計[J]. 鄒曉翎,談至明,錢晨. 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07)
[4]間接拉伸與單軸壓縮模式瀝青混合料動態(tài)模量比較分析[J]. 馬林,張肖寧. 公路交通科技. 2009(10)
[5]基于間接拉伸試驗模式的瀝青混合料動態(tài)模量[J]. 馬林,張肖寧.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10)
[6]瀝青混合料抗永久變形特性試驗方法評價[J]. 袁峻,賈璐,孫立軍. 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04)
[7]基于加速加載試驗的瀝青路面車轍預估研究[J]. 蘇凱,王春暉,周剛,孫立軍. 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8(04)
[8]實測瀝青路面溫度場分布規(guī)律的回歸分析[J]. 康海貴,鄭元勛,蔡迎春,劉艷. 中國公路學報. 2007(06)
[9]國外瀝青混合料抗車轍性能試驗方法評價[J]. 陳祥義,吳劍. 中外公路. 2007(01)
[10]AC+CRCP復合式路面溫度場有限元分析[J]. 顧興宇,倪富健,董僑. 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6(05)
博士論文
[1]改性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關鍵技術研究[D]. 李健.東南大學 2016
碩士論文
[1]不同RAP料摻量熱再生改性瀝青混合料耐久性能研究[D]. 周洲.東南大學 2015
[2]RAP回收工藝及熱再生瀝青混合料路用性能關鍵影響因素研究[D]. 劉振丘.重慶交通大學 2015
[3]瀝青混合料的單軸貫入模量與動態(tài)蠕變模量的關系[D]. 高二利.重慶交通大學 2012
[4]基于ALF加速加載試驗的瀝青路面車轍有限元模擬[D]. 徐東.長安大學 2010
[5]瀝青及瀝青混合料熱物特性及測試方法研究[D]. 黃慧.長沙理工大學 2010
[6]瀝青混合料車轍變形的計算機模擬[D]. 張浩然.長安大學 2003
本文編號:34735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3473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