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外與熱風協(xié)同加熱瀝青路面影響因素仿真分析
發(fā)布時間:2020-07-13 01:42
【摘要】:目前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設備使用不同的加熱方式,其加熱效果表現(xiàn)出不同的優(yōu)勢與缺陷。紅外輻射加熱方法效率高,但易使路面老化焦化。熱風循環(huán)加熱過程中有許多優(yōu)點且溫度梯度小,但是加熱速率低,熱再生所用時間長。因此,為尋找能將不同加熱方式的優(yōu)點融合且降低對路面加熱效果不利影響的新加熱方法,需要對多因素耦合影響的加熱方式與瀝青路面熱再生過程的傳熱規(guī)律進行研究。本文在對比目前幾種主流熱再生方式的優(yōu)缺點后,采用紅外輻射加熱與熱風循環(huán)加熱相融合的加熱方式作為仿真的加熱方法。并對新方法進行多次仿真,得到具有較好加熱效果的工況條件與影響因素的組合。同時通過對仿真結果的數(shù)據(jù)分析,得到了瀝青路面熱再生過程的傳熱規(guī)律。(1)對仿真模型的參數(shù)范圍進行了合理規(guī)劃,并建立了多個協(xié)同加熱瀝青路面的物理模型。對加熱方法的類型進行了多種設計,并將多種影響加熱效果的因素融入其中。利用FlUENT有限元分析軟件進行了仿真計算。(2)通過控制變量法對各組仿真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得到了在加熱距離為5cm,熱風循環(huán)的風速為3m/s,加熱方式選取第二種(紅外輻射與熱風循環(huán)開啟時間比為3:2)時,瀝青路面加熱效果最好。(3)分析了不同因素耦合影響下,當瀝青路面中某處溫度趨于某個溫度定值時,得到了該處距路面表層的距離與該溫度定值的關系。同時分析了不同影響因素對距瀝青路面表層不同深度處的溫度增長量的影響大小與數(shù)學關系。(4)通過借鑒專利中對瀝青路面加熱的新方法,建立了新的三維瀝青路面溫度場的加熱模型,并選擇較優(yōu)的加熱方法對其加熱。根據(jù)仿真結果得出不同模型的加熱特性,對比其加熱效果得出不同工況下耙釘形狀的選擇標準。
【學位授予單位】:長安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U416.217
【圖文】:
熱量流經(jīng)微元體圖
多層瀝青路面示意圖
瀝青路面結構示意圖
本文編號:2752769
【學位授予單位】:長安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U416.217
【圖文】:
熱量流經(jīng)微元體圖
多層瀝青路面示意圖
瀝青路面結構示意圖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登成;馬尉倘;呂春芬;;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施工工藝及質量控制[J];中外公路;2015年06期
2 舒琴;胡筑云;任達成;郭小宏;;就地熱再生過程瀝青路面的加熱梯度與機械作業(yè)參數(shù)控制[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5期
3 郭小宏;陶清容;郭偉;;瀝青路面熱風循環(huán)加熱機理與加熱機作業(yè)參數(shù)研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4年23期
4 郭小宏;;瀝青路面加熱中的溫度變化與就地熱再生目標的實現(xiàn)[J];筑路機械與施工機械化;2014年02期
5 王黎明;譚憶秋;;瀝青路面鋪筑溫度場數(shù)值仿真模型[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13年12期
6 郭小宏;楊健民;李朋偉;;就地熱再生技術加熱等級和作業(yè)速度研究[J];公路工程;2013年03期
7 馬濤;李春雷;張建;黃曉明;;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列車應用研究[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8 張德育;黃曉明;馬濤;陳辰;金晶;顧凡;;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加熱溫度場模擬分析[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6期
9 李萬莉;于睿坤;朱福民;;瀝青路面再生機微波加熱機理及數(shù)值模擬[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4期
10 楊學良;劉伯瑩;;瀝青路面溫度場與結構耦合的有限元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11期
本文編號:27527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752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