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qū)公路橋梁結合部位水毀防治試驗研究
本文選題:公路橋梁 + 漿砌片石; 參考:《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7年08期
【摘要】:為揭示山區(qū)公路橋梁結合部位水毀規(guī)律、明確水毀主要原因、完善水毀防治技術,開展無防水毀、漿砌片石和石籠圍堰3種工況下的水毀防治模型試驗。測定水流流速、水毀堆積物厚度及水毀掏空深度,確認水毀堆積物厚度、掏空深度、水流流速三者與水毀沖刷時間之間的關系。研究表明:無防水毀工況下,模型完全毀壞,其沖刷毀壞過程是漸進的,且有顯著的階段性,水毀堆積物形態(tài)以豎直向和水平向堆積物厚度表征;漿砌片石和石籠圍堰防水毀工況下,模型完好。
[Abstract]:In order to reveal the law of water destruction at the joint part of the highway and Bridge in the mountain area, the main causes of water destruction are clear, the water destruc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is perfected, and the water destruction control model test is carried out under 3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no waterproofing, mortar and stone cage cofferdam. The flow velocity, the thickness of the water destruction and the depth of the water destruction are determined,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water destruction accumulation, the depth of the hollowing and the water flow are confirm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of the flow velocity and the time of water erosion and scouring shows that the model is completely destroyed and the erosion process of the scour is gradual and has a significant stage. The form of the water damage accumul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thickness of the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eposits, and the model is perfect under the waterproof and destruction conditions of the mortar and the cofferdam cofferdam.
【作者單位】: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東北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資助(51504123) 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20170540417) 遼寧省教育廳一般項目(L2015211)
【分類號】:U418.54;U445.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丁晨;商于秦;;水毀!泥石流!生命!——陜西公路水毀搶修紀實[J];中國公路;2002年13期
2 徐學文,管樹國;論山區(qū)公路的水毀防治[J];林業(yè)科技情報;2005年02期
3 凌建明;朱文強;李若靈;;淺議水毀防治措施選擇[J];西部交通科技;2007年01期
4 凌建明;朱文強;李若靈;;淺議水毀防治措施選擇[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7年01期
5 王永紅;王蓉蓉;;高速公路出現(xiàn)水毀路面的若干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7年24期
6 崔興倫;李玉萍;;高速公路出現(xiàn)水毀路面的若干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年17期
7 馬軍峰;;淺談公路的水毀和防治[J];今日科苑;2008年14期
8 郝春風;薛銳;;水毀路面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年05期
9 劉偉兵;惠猛;;淺析防治路面水毀的幾點措施[J];中國科技財富;2009年04期
10 吳瑋;;沿河公路水毀發(fā)生的機理及水毀修復[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9年2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劉丹;;淺談山區(qū)公路的水毀防治[A];全國城市公路學會第二十一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2 姜建平;紀宏;支峰;;濟南山區(qū)道路水毀處治對策探討[A];公路交通與建設論壇(2011)[C];2003年
3 殷昭峰;;高速公路邊坡水毀應急處置方案探究[A];公路交通與建設論壇(2011)[C];2003年
4 郭玉民;;山區(qū)高等級公路常見水毀分析與防治[A];節(jié)能環(huán)保 和諧發(fā)展——2007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一)[C];2007年
5 孫波;;山區(qū)公路水毀路基穩(wěn)定性分析及防范[A];2014年9月建筑科技與管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吳高翔 劉洪春 郁培和;懷遠高標準完成水毀道路復通工程[N];蚌埠日報;2007年
2 記者 吳楚楚;廣東全面核查水毀公路情況[N];中國交通報;2006年
3 王文奇;柞水籌資58萬元修復水毀通村水泥路[N];商洛日報;2007年
4 李高峰;雙槽鄉(xiāng)狠抓水毀道路修復[N];商洛日報;2008年
5 王存富 何衍貴;資峪鄉(xiāng)返鄉(xiāng)農民修復水毀遺留工程[N];商洛日報;2009年
6 記者 陳智通;福建明確修復水毀公路時間節(jié)點[N];中國交通報;2010年
7 記者 齊展;東遼50多座水毀橋恢復運行[N];吉林日報;2010年
8 王德柱 記者 張瑩瑩;我市修復水毀道路橋涵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N];遼源日報;2010年
9 ;機械助力 水毀公路快速修復[N];中國交通報;2011年
10 李輝 記者 邢玉才;敦化市27座水毀橋梁全部竣工通車[N];延邊日報(漢);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趙紅;秦巴山區(qū)公路橋涵抗水毀計算理論研究[D];長安大學;2013年
2 張秀芳;非恒定流作用下丁壩水毀試驗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2年
3 齊洪亮;公路自然災害評價系統(tǒng)的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玉;小米灘丁壩壩根水毀成因的試驗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6年
2 何寧;鐵嶺地區(qū)干線公路路基抗水毀技術與對策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4年
3 馬保成;沿河公路路基水毀災害評價及防治措施研究[D];長安大學;2008年
4 弋珂源;秦巴山區(qū)高速公路橋涵抗水毀設計安全性評價體系研究[D];長安大學;2009年
5 劉愛光;公路路基水毀防治措施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6 韓彥芳;廣巴高速公路某路段暴雨水毀機理及穩(wěn)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7 高明永;公路小橋涵水毀防治技術研究[D];長安大學;2013年
8 孫長輝;遼寧省東部山區(qū)普通公路路基水毀防治關鍵技術的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3年
9 金剛;遼寧東部山區(qū)公路設施沖刷機理及水毀防治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3年
10 周興;遼寧省普通公路橋涵抗水毀能力評價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10533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2105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