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體外預應力加固的簡支梁束界
本文選題:體外預應力加固 + 束界 ; 參考:《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2017年04期
【摘要】:體外預應力加固技術(shù)作為一種主動加固方法,現(xiàn)已廣泛應用于橋梁加固中。對于預應力混凝土構(gòu)件,合理的預應力鋼束線形有利于保證結(jié)構(gòu)承載力及使用性能。針對體外預應力加固簡支梁的束界進行研究,提出體外預應力法加固簡支梁的束界概念,依據(jù)我國現(xiàn)行規(guī)范,對各類預應力構(gòu)件提出束界控制條件并分別推導出束界理論解。此外,提出了預應力鋼束使用效率的概念,通過約定使用效率對前述束界進一步界定。應用有限元建模對基于理論束界的不同體外預應力布束方案的鋼束使用效率和應力進行分析,結(jié)果表明,所述束界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滿足使用階段抗裂性要求和施工階段應力要求;體內(nèi)預應力鋼束使用效率隨束距增大而減小,體外預應力鋼束使用效率隨束距增大而增大。
[Abstract]:As an active reinforcement method, external prestressing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bridge reinforcement. For prestressed concrete members, a reasonable alignment of prestressed steel bundles is helpful to ensure the bearing capacity and service performance of the structure.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beam boundary of simply supported beams strengthened by external prestressing, the concept of beam boundary is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code of our country, the control conditions of the bundle boundary for all kinds of prestressed members are put forward and the theoretical solution of the beam boundary is deduced. In addition, the concept of the efficiency of prestressed steel beam is proposed, and the boundary of the prestressing beam is further defined by the agreed efficiency. The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is used to analyze the efficiency and stress of different external prestressing beam arrangement scheme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beam bounda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am boundary is safe and effective. It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crack resistance and stress in construction stage, the use efficiency of prestressed steel bundl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beam spacing, and the use efficiency of external prestressed steel beam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beam spacing.
【作者單位】: 福建省寧德市公路局;華中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678264) 福建省交通運輸科技發(fā)展重點項目(201435)
【分類號】:U445.7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榮雄;李敬;袁衛(wèi)軍;湯森霖;;體外預應力加固T梁及相關(guān)優(yōu)化研究[J];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2014年01期
2 余志剛;;簡支梁橋縱向裂縫原因分析及加固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shù)版);2012年12期
3 許宏元;宋寧;陳常明;劉士林;;大跨徑混凝土梁橋體外預應力加固技術(shù)[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S2期
4 潘迪;陳彥江;閆維明;楊小森;;鋼筋混凝土簡支梁橋裂縫開展問題研究[J];建筑結(jié)構(gòu);2011年S2期
5 郭寧;馮艷;張令心;郭恩棟;;鋼筋混凝土簡支梁橋典型病害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11年02期
6 尹長順;張西強;陳慧;;簡支T梁病害分析及加固技術(shù)[J];交通科技與經(jīng)濟;2010年05期
7 徐棟,魏華;體外預應力橋梁轉(zhuǎn)向結(jié)構(gòu)分析及配筋研究[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6期
8 陳建新,黃愛珍;鋼筋砼簡支梁結(jié)構(gòu)性裂縫的研究及維修[J];交通科技;2004年03期
9 杜進生,劉西拉;基于結(jié)構(gòu)變形的無粘結(jié)預應力筋應力變化研究[J];土木工程學報;2003年08期
10 黃民元;錨固體系在體外預應力橋梁中的應用[J];湖南交通科技;2001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朱雁;;道路橋梁結(jié)構(gòu)病害分析與維修加固技術(shù)[J];建材與裝飾;2017年35期
2 張軍凌;張忠;周文瑋;王建華;高榮雄;樂穎;;基于體外預應力加固的簡支梁束界[J];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2017年04期
3 徐榮橋;管羽飛;林建平;;考慮滑移的體外預應力筋的分析理論[J];工程力學;2017年05期
4 宋娃麗;宋文彬;;PC箱梁體外預應力加固的非線性分析[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年06期
5 何江靜;;梁式橋梁病害及處理[J];交通世界;2017年11期
6 張志興;鐘毅;;無粘結(jié)預應力筋極限應力計算方法[J];四川建材;2017年02期
7 江碧瑩;;無粘結(jié)預應力CFRP筋混凝土梁抗彎性能有限元分析[J];山西建筑;2017年02期
8 李盛;馬莉;王起才;劉吉元;于本田;張戎令;;體外預應力加固蓋板涵效果分析[J];中國鐵道科學;2016年06期
9 王潘繡;趙海濤;宣衛(wèi)紅;陳育志;;三維混凝土結(jié)構(gòu)“優(yōu)先開裂”裂縫開展全過程分析[J];建筑結(jié)構(gòu);2016年15期
10 李宗哲;王孝兵;高榮雄;胡方杰;樂穎;周文瑋;;梁頂提升主動卸載加固RC梁及其界面應力分析[J];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2016年03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石欠欠;姜新佩;;基于Ansys碳纖維加固混凝土梁的裂縫模擬分析[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2期
2 吳金翔;;橋梁加固技術(shù)研究[J];山西建筑;2010年04期
3 劉山洪;劉毅;;橋梁病害種類及處理方法[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S1期
4 楊勇;;橋梁病害原因的系統(tǒng)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8年24期
5 史慶云;;工程建設(shè)中混凝土的施工溫度與裂縫研究[J];現(xiàn)代商貿(mào)工業(yè);2008年01期
6 周建庭;郝義;沈小俊;劉思孟;劉國金;王世槐;;截面轉(zhuǎn)換加固T梁橋技術(shù)的試驗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5期
7 張麗芳;郭濤;吳文清;葉見曙;;舊橋拓寬中拼接方式對舊橋受力狀態(tài)的影響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6年02期
8 薛予生;;某T梁橋的新型加固方法[J];中外公路;2005年06期
9 王有志,孫大海,徐鴻儒;鋼筋混凝土簡支板梁式橋病害調(diào)查分析與評價[J];華東公路;2002年04期
10 薛建峰,劉桂榮;鋼筋混凝土橋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J];內(nèi)蒙古公路與運輸;2001年S1期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廷召;;橋梁體外預應力加固技術(shù)的工程應用[J];河南科技;2006年12期
2 閆龍;梁力;;樸溝橋體外預應力加固有限元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年08期
3 雷榮軍;;橋梁體外預應力加固技術(shù)的應用[J];甘肅科技;2010年09期
4 勇早建;陳景艷;;淺談橋梁體外預應力加固技術(shù)[J];科技傳播;2010年15期
5 竇勇芝;張楓林;韋福堂;孫長軍;;體外預應力加固技術(shù)的設(shè)計與施工應用[J];預應力技術(shù);2011年06期
6 孫景環(huán);;體外預應力加固設(shè)計[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2年01期
7 藍泠;張澤文;陳盼;;體外預應力加固技術(shù)[J];科技資訊;2012年29期
8 方立志,朱天昒,吳虹斌,任慶銓,唐英;體外預應力加固鋼梁的試驗與實施[J];橋梁建設(shè);1991年01期
9 梁乃金;體外預應力加固舊橋之探討——蕪湖市中江橋加固工程實例分析[J];安徽建筑;2000年05期
10 林高;施加體外預應力加固觀光橋[J];廣東公路交通;2000年S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7條
1 韓春斌;朱傳娣;王翔;;南京火車站站前廣場環(huán)形高架平臺橋體外預應力加固[A];第九屆后張預應力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2 鐘鳴;趙清華;謝國安;;連續(xù)箱梁體外預應力加固施工[A];2013年二省二區(qū)大型橋梁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3 趙人達;錢永久;奉龍成;;鋼筋混凝土簡支梁經(jīng)體外預應力加固后的極限強度試驗研究[A];新世紀預應力技術(shù)創(chuàng)新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2年
4 王新定;丁漢山;戴航;毛學舜;王鵬;袁愛民;;CFRP材料在混凝土橋梁結(jié)構(gòu)體外預應力加固中的應用研究[A];第十七屆全國橋梁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6年
5 郭逢慶;路敦軍;;T形剛構(gòu)橋梁體外預應力加固施工工藝[A];首屆全國既有結(jié)構(gòu)加固改造設(shè)計與施工技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6 竇勇芝;汪孝龍;;體外預應力加固橋梁錨固結(jié)構(gòu)的細部分析[A];第十一屆后張預應力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11年
7 余超良;朱文霞;黃寧;;體外預應力加固技術(shù)的連續(xù)梁橋施工監(jiān)控研究[A];2013年二省二區(qū)大型橋梁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胡彥君;重載鐵路橋梁體外預應力加固法的關(guān)鍵技術(shù)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5年
2 康省楨;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梁橋破壞機理試驗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梟;鋼筋混凝土T梁體外預應力加固研究[D];東北林業(yè)大學;2015年
2 李笑芳;體外預應力加固PC箱梁的非線性分析[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5年
3 裴鵬宇;混凝土橋梁病害分析與體外預應力加固技術(shù)應用研究[D];天津大學;2014年
4 方亮;體外預應力加固連續(xù)剛構(gòu)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6年
5 劉玲;體外預應力加固混凝土T梁及箱梁的試驗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6年
6 苗成銘;體外預應力加固連續(xù)梁橋極限強度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6年
7 汪洋;體外預應力加固變截面梁的應用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4年
8 關(guān)彥超;橋梁體外預應力加固設(shè)計方法的評價分析[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9 李學金;體外預應力加固鋼筋混凝土舊橋的應用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10 張鑫敏;體外預應力加固在連續(xù)剛構(gòu)中的應用[D];長安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92290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9229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