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填方路堤工后沉降監(jiān)測試驗研究
本文選題:道路工程 + 工后沉降 ; 參考:《公路交通科技》2017年03期
【摘要】:為探討高填方路堤在自重應力和汽車荷載作用下的工后沉降,在蘭永一級公路某高填方路堤進行了工后沉降現(xiàn)場監(jiān)測,分別在行車道和路肩位置布置單點沉降計,監(jiān)測了工后沉降變化情況,分析了高填方路堤沉降隨時間和空間的變化規(guī)律。以填方路基工后沉降原位監(jiān)測結果為基礎,探討了高填方路基工后沉降預測回歸模型。研究結果表明:路肩位置沉降大于行車道位置沉降;路基沉降隨時間增加而增大,高填方路堤填筑結束1 a后沉降趨于穩(wěn)定;汽車荷載作用下路堤沉降不會出現(xiàn)較大的增長趨勢;對數(shù)模型能較真實地反映高填方路基的工后沉降規(guī)律。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post-construction settlement of high embankment under the action of deadweight stress and vehicle load, the site monitoring of post-construction settlement of a high embankment on Lanyong first class highway was carried out, and a single point settlement meter was arranged in the carriageway and shoulder position respectively.The changes of settlement after construction were monitored and the variation of settlement with time and space was analyzed.Based on the results of in-situ monitoring of post-construction settlement of embankment, a regression model for prediction of post-construction settlement of high embankment is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oad shoulder settlement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carriageway position, the subgrade settlement increases with time, and the settlement of the high fill embankment tends to be stable after 1 year.The settlement of embankment will not increase greatly under the action of automobile load, and the logarithmic model can truly reflect the settlement law of high embankment after construction.
【作者單位】: 蘭州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568044) 甘肅省交通廳建設科技項目(2013-0613)
【分類號】:U416.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范亮;浸水高填方路堤變形性狀模型實驗研究[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2004年06期
2 殷廣月;高填方路堤常見病害及治理[J];遼寧交通科技;2005年05期
3 周岳;山區(qū)高填方路堤涵洞結構運用探討[J];西部探礦工程;2005年03期
4 呂慶,尚岳全,陳允法,侯利國;高填方路堤粘彈性參數(shù)反演與工后沉降預測分析[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5年07期
5 於永和;李素艷;;施工過程中的高填方路堤自身沉降計算有限元分析[J];中外公路;2006年05期
6 梁波;;公路工程高填方路堤施工質(zhì)量控制探討[J];南方國土資源;2006年10期
7 王志斌;李亮;楊小禮;鄒金鋒;;水平條分法在貼坡高填方路堤穩(wěn)定性分析中的應用[J];中國公路學報;2007年03期
8 喬會平;;公路高填方路堤病害分析與防治措施[J];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9 王全剛;;六武高速公路砂類土高填方路堤質(zhì)量監(jiān)控[J];民營科技;2008年04期
10 曲光增;;高填方路堤中的小橋設計體會[J];北方交通;2008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吳秀飛;盧振亞;;高填方路堤施工中的注意點及動態(tài)觀測[A];土木建筑學術文庫(第15卷)[C];2011年
2 王志斌;李亮;楊小禮;;斜坡地基上高填方路堤極限承載力研究[A];第一屆中國水利水電巖土力學與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3 王宏貴;徐林榮;赫曉光;陳潔金;;加筋間距對高填方路堤穩(wěn)定性影響分析[A];第二屆全國環(huán)境巖土與土工合成材料技術研討會論文集(一)[C];2008年
4 孫宏偉;;北京地區(qū)某高填方路堤通道橋基礎沉降數(shù)值計算與分析[A];中國公路學會橋梁和結構工程學會2002年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5 曾耀;龔玉華;;山區(qū)陡坡高填方路堤穩(wěn)定性分析及處治措施研究[A];貴州省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趙(亻黽);陳功;繆林昌;;連徐高速公路連云港段海相軟土沉降變形規(guī)律分析與計算[A];第二屆全國公路科技創(chuàng)新高層論壇論文集(下卷)[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智超;高填方路堤流變沉降本構模型及其計算方法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高南;高填方路堤災變機理及風險評估[D];重慶交通大學;2015年
2 熊靜;高填方路堤變形及穩(wěn)定性的時間效應分析[D];南昌航空大學;2015年
3 李慧潔;黃土填料高填方路堤沉降預測模型的對比分析及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6年
4 侯亞玲;適用于黃土填料高填方路堤的沉降計算方法[D];太原理工大學;2016年
5 孟旖;高填方路堤的應力應變狀態(tài)及涵洞受力機理分析[D];石家莊鐵道大學;2016年
6 王劍川;麗攀高速某昔格達高填方路堤穩(wěn)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7 任勇;山區(qū)公路高填方路堤安全風險評價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09年
8 崔令;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堤變形與穩(wěn)定性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6年
9 范亮;浸水高填方路堤變形性狀及邊坡穩(wěn)定性的研究[D];重慶交通學院;2004年
10 叢林;山區(qū)高填方路堤沉降規(guī)律及穩(wěn)定性分析[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175351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753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