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路橋論文 >

兩種不同環(huán)境下預應力混凝土梁疲勞破壞試驗對比分析

發(fā)布時間:2018-03-29 01:38

  本文選題:普通鐵路 切入點:預應力混凝土梁 出處:《鐵道標準設計》2015年09期


【摘要】:以我國目前普通鐵路既有線上32 m跨度全預應力混凝土簡支T梁為工程背景,通過12片1/6預應力混凝土模型梁非腐蝕環(huán)境和腐蝕環(huán)境下疲勞試驗,對預應力混凝土梁疲勞破壞形態(tài)進行研究,對其破壞機理進行分析,結(jié)果表明非腐蝕環(huán)境下,恒、活載跨中彎矩在0.45Mu時為配筋合適的預應力混凝土梁疲勞破壞時的臨界荷載點(Mu為跨中靜載極限彎矩,臨界點以疲勞壽命為200萬次進行定義),超過該臨界點后,需要適時加固;腐蝕環(huán)境下,梁底普通鋼筋銹蝕后(預應力筋不銹蝕),疲勞損傷程度隨銹蝕率增大而增大,銹蝕率越大疲勞壽命越短;銹蝕率7%為腐蝕疲勞破壞的臨界點(臨界點以疲勞壽命為200萬次進行定義),超過腐蝕臨界點以后,需要對預應力混凝土梁進行加固。兩種不同環(huán)境下預應力混凝土梁疲勞破壞試驗對比分析結(jié)果表明,預應力混凝土梁中非預應力筋雖然對靜載承載力貢獻不大,但是對疲勞抗裂作用明顯,設計中應保證非預應力鋼筋配置充足,包括充足的細密的箍筋、側(cè)面縱向補充鋼筋和梁底縱向抗裂鋼筋、錨下螺旋鋼筋等非預應力筋,以便分散裂縫寬度,提高疲勞破壞時的延性。
[Abstract]:Taking the 32 m span simply supported T beam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on the existing railway line in China as the engineering background, the fatigue tests of 12 1 / 6 prestressed concrete model beams in non-corrosive environment and corrosion environment are carried out. The fatigue failure modes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s are studied and the failure mechanism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ilure modes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s are constant in non-corrosive environment. 0.45Mu is the critical load point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 under fatigue failure, and the critical point is defined by fatigue life of 2 million times, when the critical point is defined by fatigue life of 2 million times, it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at the right time. In the corrosion environment, the fatigue damage degre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corrosion rate, and the fatigue life is shorter with the increase of corrosion rate. The corrosion rate of 7% is the critical point of corrosion fatigue failure (the critical point is defined by fatigue life of 2 million times and exceeds the critical point of corrosion. It is necessary to reinforce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s. The results of fatigue failure tests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s in two different environments show that the non-prestressed tendons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s have little contribution to the static load bearing capacity of prestressed concrete beams. However, the anti-crack effect on fatigue is obvious, and the design should ensure that the non-prestressed steel bar should be allocated adequately, including sufficient and dense stirrups, longitudinal reinforcement on the side and longitudinal crack resisting steel at the bottom of the beam, non-prestressed bars such as spiral reinforcement under the anchor, etc. In order to disperse the crack width and improve the ductility of fatigue failure.
【作者單位】: 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
【基金】:國家863高技術研究發(fā)展計劃(2009AA11Z10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278496)
【分類號】:U441.4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少偉;鄧瑜;郭蓉;;體外預應力加固RC超靜定梁抗彎性能試驗研究[J];河北工業(yè)大學學報;2010年05期

2 符保舵;;空心板梁預應力施工工藝優(yōu)化初探[J];河南建材;2009年03期

3 馬智永,黃新河,劉海龍;橋梁工程施工力學問題的研究和應用[J];河南科學;2003年05期

4 肖林峻;;薄壁箱形構(gòu)件預應力鋼束凈保護層厚度的討論[J];混凝土與水泥制品;2012年01期

5 石國林,紀衛(wèi)中;對后張法預應力中的鋼鉸線伸長值的誤差分析[J];黃石理工學院學報;2005年01期

6 涂忠仁;許錫賓;;后張預應力混凝土靠船樁抗裂性能試驗研究[J];建筑結(jié)構(gòu);2005年12期

7 張建輝;薛德勝;周又和;;緩凝預應力筋包覆試驗[J];機械工程學報;2008年01期

8 王鶯歌;;后張預應力混凝土結(jié)構(gòu)等效荷載分析[J];嘉應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9 方志,楊劍;預應力CFRP筋混凝土T梁受力性能試驗研究[J];建筑結(jié)構(gòu)學報;2005年05期

10 鄧鵬麒;預應力混凝土結(jié)構(gòu)疲勞研究綜述[J];山西建筑;2005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燦;橫向預應力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及預應力損失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王新宇;折線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箱梁受力性能及工程應用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3 江俊峰;用于結(jié)構(gòu)健康監(jiān)測的光纖傳感解調(diào)系統(tǒng)的理論與方法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4 張建玲;緩粘結(jié)部分預應力混凝土梁疲勞性能試驗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5 趙少偉;雙預應力混凝土梁理論與試驗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6 杜斌;既有預應力混凝土橋梁結(jié)構(gòu)可靠度與壽命預測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0年

7 張明波;基于承載力控制的預應力RPC梁設計理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8 侯寧;自錨式懸索橋混凝土收縮徐變效應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9 楊世武;高鐵和重載條件下電氣化鐵道干擾對室外信號影響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4年

10 楊春雷;重載貨車軸重與速度匹配關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馮秀峰;宋玉普;;預應力混凝土構(gòu)件正截面疲勞抗裂分析[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2 鄧年春;歐進萍;周智;張志春;朱萬旭;;光纖光柵在預應力鋼絞線應力監(jiān)測中的應用[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07年10期

3 錢立新;國際重載機車車輛的最新進展[J];機車電傳動;2002年01期

4 錢立新;;世界重載鐵路運輸技術的最新進展[J];機車電傳動;2010年01期

5 孫寶俊,呂志濤;部分預應力砼梁開裂截面中和軸高度的一般方程及簡化計算[J];建筑結(jié)構(gòu)學報;1992年06期

6 趙羽習,金偉良;鋼筋與混凝土粘結(jié)本構(gòu)關系的試驗研究[J];建筑結(jié)構(gòu)學報;2002年01期

7 羅小勇,余志武,聶建國,劉小潔;自密實預應力混凝土梁的疲勞性能試驗研究[J];建筑結(jié)構(gòu)學報;2003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馮秀峰;混合配筋部分預應力混凝土梁疲勞性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戰(zhàn)冰,劉偉;如何治理T型預應力混凝土梁裂紋[J];吉林建材;2002年04期

2 暢君文,賈輝,姜麗霞;某預應力混凝土梁開裂事故分析[J];建筑技術開發(fā);2002年05期

3 錢衛(wèi);胡世德;薛偉辰;;全預應力混凝土梁的長期變形計算[J];城市軌道交通研究;2006年06期

4 彭國勇;劉會;陳光明;;預應力混凝土梁裂縫的預防及處理[J];交通科技與經(jīng)濟;2006年06期

5 張波;尤琪;趙順波;;高性能預應力混凝土梁的非線性有限元分析[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1期

6 毛文哲;袁麗莉;;預應力混凝土梁非線性有限元分析[J];寧波大學學報(理工版);2007年02期

7 賀濤;王金山;;預應力混凝土梁非線性有限元分析[J];應用能源技術;2007年05期

8 趙少偉;王鐵成;郭蓉;劉猛;;雙預應力混凝土梁試驗與理論研究[J];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7年06期

9 尚仁杰;張強;周建鋒;曾昭波;;緩粘結(jié)預應力混凝土梁受彎試驗研究[J];工業(yè)建筑;2008年11期

10 蔣學平;王德明;;預應力混凝土梁鑒定試驗及其結(jié)果判定[J];中國新技術新產(chǎn)品;2009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沈玉蘭;;預應力混凝土梁靜載彎曲抗裂試驗設備的改進[A];預應力混凝土現(xiàn)況與發(fā)展——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學會后張預應力混凝土結(jié)構(gòu)委員會第一屆第三次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1992年

2 尚仁杰;張強;周建鋒;曾昭波;;緩粘結(jié)預應力混凝土梁抗彎強度試驗研究[A];第十屆后張預應力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3 吳繼鋒;馬新峰;;超長無黏接預應力混凝土梁的施工質(zhì)量控制[A];土木建筑學術文庫(第13卷)[C];2010年

4 李亮平;林清;周成昀;劉澤宇;羅道榮;陳小佳;張謝東;;預應力混凝土梁施工的撓度預控研究[A];第二屆全國公路科技創(chuàng)新高層論壇論文集(上卷)[C];2004年

5 郭曉輝;張新樂;曹海;李硯召;;預應力混凝土梁抗沖擊性能試驗研究[A];第20屆全國結(jié)構(gòu)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冊)[C];2011年

6 甘敢;;碎石預應力混凝土梁在中小橋梁中的簡便應用[A];第15屆全國結(jié)構(gòu)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冊)[C];2006年

7 袁建力;朱燁;胡德虎;;預應力混凝土梁彎矩—曲率基本曲線的簡捷算法[A];工程設計與計算機技術:第十五屆全國工程設計計算機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0年

8 鄭文忠;譚軍;解恒燕;王英;;帶過渡區(qū)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梁設計方法研究[A];首屆全國建筑結(jié)構(gòu)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6年

9 熊輝霞;張耀庭;司馬玉洲;;基于損傷理論的預應力混凝土梁彈性模量分析[A];第18屆全國結(jié)構(gòu)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09年

10 葉見曙;鞠金熒;吳文清;;預應力混凝土橋梁拓寬的若干問題探討[A];全國既有橋梁加固、改造與評價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趙少偉;雙預應力混凝土梁理論與試驗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2 李瑞鴿;全預應力混凝土梁動力性能研究及有效預應力識別[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3 肖峗;預應力混凝土梁超載疲勞剛度退化試驗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4年

4 譚軍;碳纖維布加固預應力混凝土梁抗彎性能試驗與分析[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8年

5 劉燦;橫向預應力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及預應力損失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6 李進洲;預應力混凝土橋梁疲勞力學行為試驗研究及理論分析[D];中南大學;2013年

7 張利梅;高效預應力混凝土梁受力性能及延性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美多澤卓;雙作用預應力混凝土梁試驗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2 周博;預應力混凝土梁開裂后剛度模型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3 劉猛;先壓法雙預應力混凝土梁的靜載性能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06年

4 袁麗莉;預應力混凝土梁的非線性有限元分析與參數(shù)評估[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5 喬墩;橫張預應力混凝土梁設計原理研究[D];重慶交通學院;2004年

6 程守玉;沖擊荷載作用下預應力混凝土梁的性能及設計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08年

7 張國印;后壓法雙預應力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8 毛偉;腐蝕預應力混凝土梁靜動力性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9 鄭升寶;橫張預應力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的試驗研究[D];重慶交通學院;2003年

10 徐榮;預應力混凝土梁在凍融循環(huán)和氯離子腐蝕后受力性能研究[D];揚州大學;2007年

,

本文編號:167901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679018.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66a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