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信號T型公路平面交叉口支路與主路交通流相互作用研究
本文選題:駕駛行為 切入點:行車特征 出處:《東南大學》2015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當今社會,交叉口是交通事故的多發(fā)點,密切關系民生安全,因此交叉口問題一直是國內外交通學者重點研究的課題。無信號T型公路平面交叉口由于其相對寬松的路權管理更是各種交叉口問題的集中地。為了研究交叉口的行車安全和效率問題,本文從單個車輛的微觀的角度,基于交叉口車輛的基本駕駛行為,以沖突為核心對無信號T型公路平面交叉口的支路與主路車流間的相互作用展開研究。本文所涉及車輛均為機動車輛。首先,本文綜合分析了無信號平面交叉口車輛之間相互作用的內在機理和外在表現。分析的過程中總結了無信號交叉口存在的最為基本的微觀駕駛行為,明確這些駕駛行為在車輛之間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存在的意義;根據車輛之間不同形式的互相影響將車輛之間的相互作用形式分類,解釋每一種作用方式的內在機理:對車輛穿越交叉口時受到的干擾以及產生的沖突做了詳細的討論。其次,本文基于實地采集的數據,選擇以交叉口主路直行車輛和支路左轉車輛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把沖突作為研究車輛之間相互作用的媒介,以車速、車頭時距、穿越時間等為研究變量,從時間和空間兩個方面去描述沖突對行車特征的影響性。本文用兩個穿越點來描述支路左轉車輛的空間行車特征。最后,本文通過構建沖突模型和行駛延誤模型分別來描述車輛之間相互作用的內在關系及其影響強度。通過單因素影響分析以及雙因素線性相關分析選擇模型變量,并用SPSS進行擬合。通過模型,本文基于穿越點界定了支路左轉車輛轉彎軌跡的安全范圍。
[Abstract]:In today's society, intersection is the point where traffic accidents occur,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livelihood and security. Therefore, intersection problem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research by domestic and foreign traffic scholars. Unsignalized T-type highway intersections are the focus of various intersection problems because of their relatively loose road rights management. In order to study intersections, Traffic safety and efficiency issues,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basic driving behavior of intersections from the micro point of view of a single vehicle. Taking conflict as the cor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ranch road and the main road traffic flow at the unsignalized T-type road intersection is studied. The vehicles involved in this paper are all motor vehicles. In this paper, the internal mechanism and external performance of vehicle interaction at un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a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and the most basic microscopic driving behaviors of unsignalized intersections are summarized in the process of analysis. To clarify the significance of these driving behaviors in the proces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vehicles; to classify the form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vehicle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form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vehicles,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each mode of action is explained: the interference and the conflicts caused by the vehicle crossing the intersection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Secondly, based on the data collected in the field,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 is the direct vehicle of the main road at the intersection and the left-turn vehicle of the branch road, the conflict is regarded as the medium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vehicles, and the speed, the time of the vehicle front and the time of passing through a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variables. In this paper, two crossing points are used to describe the spatial driving characteristics of left-turn vehicles on branch roads. In this paper, the conflict model and the driving delay model are constructed to describe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and the influence intensity of the vehicle interaction, and the model variables are selected by the single-factor analysis and the two-factor linear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model is fitted with SPSS. Based on the crossing point, the safe range of the turning track of the left-turn vehicle on the slip road is defined in this paper.
【學位授予單位】:東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U491.2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忠秋;于德政;;淺析平面交叉口導流路線的設計[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8年01期
2 張曉波;;法國公路平面交叉口設計規(guī)范簡介及與國內規(guī)范的比較[J];公路交通技術;2012年01期
3 王峰娟;;平面交叉口導流路線的設計[J];交通科技;2014年01期
4 劉德武;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組織與管制[J];公路與汽運;2002年06期
5 趙一飛,游潤衛(wèi);Y形平面交叉口路脊線自動調整方法的研究[J];包頭鋼鐵學院學報;2003年02期
6 許永輝;平面交叉口改進方案評價方法研究[J];道路交通與安全;2004年02期
7 陳光勤 ,彭國雄;城市平面交叉口出口道單位開口設置位置研究[J];道路交通與安全;2004年05期
8 孫寶蕓;陸鍵;戈權民;朱雷雷;;公路平面交叉口交通安全改善措施[J];交通運輸工程與信息學報;2005年04期
9 錢寒風;林航飛;袁文平;孫素梅;;上海中心城平面交叉口評價系統研究[J];中國市政工程;2005年06期
10 袁振友,夏偉君,李士輝,劉松濤,劉中國;減速振動標線在一級公路平面交叉口的應用[J];公路;2005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劉慶濤;戴新征;;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綜合評價體系探討[A];第二屆中國智能交通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錢寒風;林航飛;張建華;;基于自動信息采集的平面交叉口評價系統研究[A];第一屆中國智能交通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郭根材;張秀媛;;非機動車穿越平面交叉口行為特征分析[A];科學發(fā)展觀與系統工程——中國系統工程學會第十四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4 趙云安;;一級公路平面交叉口合理間距探討[A];浙江省公路學會2005年年會論文集[C];2006年
5 孫華燦;曹國華;;綠色交通友好的平面交叉口發(fā)展策略思考[A];多元與包容——2012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05.城市道路與交通規(guī)劃)[C];2012年
6 段進宇;楊曉光;;城市道路信號控制平面交叉口的交通設計[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七屆年會暨茅以升誕辰100周年紀念會論文集[C];1995年
7 劉大歡;甄曦;;淺談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豎向設計[A];科技創(chuàng)新 綠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國城市道路交通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8 裴玉龍;鄧建華;;三角網數模系統的開發(fā)[A];中國公路學會計算機應用分會2004年年會學術論文集[C];200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高級工程師 賀有利;輕軌立交架長虹[N];甘肅日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施繼紅;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通污染分析及綜合評價[D];吉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定濤;平面交叉口豎向設計輔助設計系統的研究開發(fā)[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2 李凱;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車輛追尾風險研究[D];長安大學;2015年
3 陳姍;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優(yōu)化設計與評價[D];長安大學;2015年
4 詹微微;城鄉(xiāng)結合部平面交叉口安全改善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5年
5 肖莉英;基于TCT的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安全評價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5年
6 俞敏健;無信號T型公路平面交叉口支路與主路交通流相互作用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7 龔全洲;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可靠性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8 伍建國;平面交叉口控制策略及仿真系統研究[D];長安大學;2000年
9 李桂超;平面交叉口待行區(qū)的交通組織優(yōu)化方法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10 梁英慧;基于事故樹的平面交叉口機非沖突模糊神經網絡預測模型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6509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650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