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劑對瀝青自愈合能力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改性劑對瀝青自愈合能力的影響 出處:《公路》2015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采用動態(tài)剪切流變試驗儀(DSR),對70號基質(zhì)瀝青和添加SBS、巖瀝青、表面活性劑3種改性劑的瀝青進行間歇疲勞加載。試驗采用應變控制加載模式,當瀝青達到規(guī)定的損傷度(D=15%、30%、45%)時,停止加載,并設置不同的間歇時間(300s、600s、1 800s、3 600s、5 400s)使瀝青愈合,再進行重復加載。通過表象評價指標(HI1、HI2)和能量指標(HI3)對瀝青愈合能力進行分析,研究改性劑對瀝青自愈合能力的影響。試驗結(jié)果表明:3個評價指標對瀝青自愈合能力評價具有一致性,添加SBS改性劑使瀝青愈合能力明顯增強,添加巖瀝青愈合能力減弱,添加表面活性劑對瀝青愈合能力影響不大;愈合指標與間歇時間的1/4次方(t1/4)存在著很好的線性關系,且不同瀝青愈合方程的斜率的大小關系與瀝青自愈合能力排序一致。
[Abstract]:A dynamic shear rheometer ( DSR ) was used to carry out intermittent fatigue loading on asphalt mixture 70 and SBS , rock asphalt and surfactant . The effect of modifier on asphalt self - healing ability was studied .
【作者單位】: 同濟大學道路與交通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分類號】:U414
【正文快照】: 自1976年Bazin等率先提出瀝青混合料具有自愈合能力以來,大量研究已經(jīng)充分證明了瀝青材料具有明顯的自愈合行為,能夠提高抗疲勞能力[1-6]。但目前對瀝青材料的自愈合機理和發(fā)生過程尚未明確,只能通過瀝青材料的宏觀特征對自愈合能力進行簡單地量化,特別是改性劑對瀝青自愈合能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孟勇軍;張肖寧;;基于累計耗散能量比的改性瀝青疲勞性能[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徐驍龍;葉奮;宋卿卿;黃運;;瀝青疲勞評價指標試驗研究[J];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014年02期
2 傅強;謝友均;曾曉輝;;水泥乳化瀝青砂漿力學性能的能量機制[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06期
3 嚴建新;;基于耗散能評價瀝青混合料的疲勞性能[J];市政技術(shù);2013年05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陳華鑫;王秉綱;;SBS改性瀝青的動態(tài)力學性能[J];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7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儲怡;;直投式改性劑作用機理及生產(chǎn)控制指標探討[J];公路;2011年11期
2 馬千;礦渣水泥及其混凝土改性劑通過鑒定[J];施工技術(shù);1985年01期
3 呼岱炯;;摻加改性劑瀝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質(zhì)量控制[J];青海交通科技;2007年05期
4 ;新型多功能橡膠改性劑[J];宇航材料工藝;2010年03期
5 王瑩;;SBS改性劑與基質(zhì)瀝青配伍性的試驗研究[J];北方交通;2013年02期
6 李修文;孫寶忠;陳光;;鑄造用改性固體酚醛樹脂[J];汽車工藝與材料;1992年12期
7 袁萬杰,彭波,陳忠達;不同類型SBS改性劑適用氣候分區(qū)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1期
8 趙美珍;;煤炭改性劑的試用經(jīng)驗[J];廣西節(jié)能;2007年03期
9 孫美麗,郝彥軍,方有利;改性劑與基質(zhì)瀝青配伍性室內(nèi)試驗研究[J];東北公路;2003年02期
10 張富彬;李小蘭;施楊;張登峰;;SBS改性劑與瀝青的相容性分析[J];建材世界;201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陳誦英;;反應改性劑在精細化學品合成中的應用[A];第一屆全國精細化工催化會議論文集[C];2009年
2 陳娟;;改性CPCAH70號瀝青SBS改性劑的選擇[A];江蘇省公路學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6-2008)[C];2009年
3 包永忠;黃志明;翁志學;;ACR/水滑石復合改性劑的合成及其對PVC的改性作用[A];2005塑料助劑生產(chǎn)與應用技術(shù)信息交流會論文集[C];2005年
4 趙可;;聚合物改性瀝青的流變特性與改性劑亞微觀形態(tài)[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慶五十五周年論文選集(1950~2005)下冊[C];2005年
5 秦永春;徐劍;黃頌昌;;改性劑對微表處混合料性能的影響[A];2002年道路工程學會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02年
6 趙可;原健安;;聚合物改性瀝青機理研究(之一)——改性劑對輕質(zhì)組分的吸收作用及體系的聚集態(tài)[A];天津市市政(公路)工程研究院院慶五十五周年論文選集(1950~2005)上冊[C];2005年
7 龍廣成;周文獻;石明霞;謝友均;;改性劑在粉煤灰砂漿中的增強效應研究[A];第九屆全國水泥和混凝土化學及應用技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上卷)[C];2005年
8 楊江金;張朝輝;錢中秋;張菁燕;;工業(yè)副產(chǎn)石膏制建筑干粉膩子技術(shù)研究[A];2009第四屆全國石膏生產(chǎn)與應用技術(shù)交流大會暨展覽會論文集[C];2009年
9 周云;劉會斌;陳廣言;劉玉蘭;丁陳來;李遼沙;董元篪;;不同處理方法對鋼渣穩(wěn)定性的影響[A];2010年全國冶金物理化學學術(shù)會議專輯(上冊)[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山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化學建材研究所所長,,中國菱鎂行業(yè)協(xié)會副會長,中國菱鎂行業(yè)協(xié)會科技咨詢委員會主任 曹永敏;菱鎂改性劑的選用原則及使用方法[N];中國建材報;2008年
2 駐上海記者朱宏才;高泰公司在常熟新建流變改性劑工廠[N];中國建材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張海青 王京生;環(huán)保改性劑大大改善紙箱抗壓強度[N];中國包裝報;2006年
4 文利;新型塑料改性劑誕生[N];中國礦業(yè)報;2003年
5 梁誠;加工和抗沖擊改性劑發(fā)展應各有側(cè)重[N];中國化工報;2003年
6 陳君;煤炭改性劑可實現(xiàn)煤炭內(nèi)外燃燒同步[N];科技日報;2006年
7 焦念友;石油大學柴油穩(wěn)定性改性劑工藝新穎[N];中國化工報;2003年
8 張仲波 竇玉玲;安鋼燒結(jié)礦改性劑獲得國家發(fā)明專利[N];中國冶金報;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鄶羽;核殼結(jié)構(gòu)改性劑增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類樹脂的研究[D];東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柴大程;高抗沖ASA改性劑的合成及其對PVC的改性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12年
2 周麗娜;高抗沖ACR改性劑的合成及其對PVC的改性研究[D];青島科技大學;2011年
3 趙瑩;丙烯酸丁酯改性劑及其共混物性能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4年
4 任慶雷;PVC納米級交聯(lián)粒子耐熱改性劑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山東理工大學;2010年
5 宋立新;核殼結(jié)構(gòu)改性劑AIM增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性能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0年
6 陳曉松;新型改性劑的制備及PVC材料的功能化研究[D];揚州大學;2004年
7 郭勝龍;新型溫拌瀝青改性劑的研制和性能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15年
8 陳建;高性能PVC加工改性劑的合成及應用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07年
9 王春茂;多層結(jié)構(gòu)核—殼改性劑增韌PVC體系的研究[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2年
10 田永生;RA瀝青復合改性劑路用性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4036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403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