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車道變換的立交最小凈距模型
本文關鍵詞:基于車道變換的立交最小凈距模型 出處:《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道路工程 互通式立交 城市外環(huán)快速路 最小凈距 車道變換
【摘要】:為了充分發(fā)揮城市外環(huán)路對不同車流對象的服務功能,解決兩互通式立交之間因間距不夠引起的各種交通問題,建立了兩獨立互通式立交之間的最小凈距模型。分析了駕駛?cè)藢Φ缆方煌ㄐ畔⒌陌l(fā)現(xiàn)、識別、分析、判斷等心理、生理反應過程,建立了駕駛?cè)塑嚨雷儞Q模型,根據(jù)調(diào)查資料得出運行速度與駕駛?cè)俗兊擂D(zhuǎn)角之間的回歸關系,分析了駕駛?cè)嗽趯ふ铱山邮荛g隙期間行駛的距離,得出了兩互通式立交凈距的關系模型,并結(jié)合深圳外環(huán)高速公路進行了實例分析。研究結(jié)果表明:距離較近的兩互通立交之間宜適當減少非必要道路交通標志的設置;雙向6車道設計速度分別為100km/h和80km/h時,互通立交之間的凈距不宜小于1 410m和880m;大型車比例較高或交通組織混合嚴重的互通式立交最小凈距宜適當增加180~200m。
[Abstract]:In order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service function of different city outer ring road traffic between the two objects, solve the interchange for various traffic problems caused by lack of space, established the model between two independent interchange of the minimum net distance. Analysis of the driver on the road traffic information discovery, identification, analysis, judgment and other psychological, physiological the reaction process, a driving lane changing model,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data of the regression relation between running speed and driving lane change angle between the analysis of drivers looking for the gap acceptance during the driving distance, the relation model of two interchange spacing, combined with the Shenzhen outer ring expressway for example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wo. The interchange distance should be appropriate to reduce the unnecessary road traffic signs; two-way 6 lane design speed was 100km/h and 80km/h The net distance between interchange shall not be less than 1 410m and 880m. The minimum net distance of intermodal interchange with larger proportion or larger traffic organization should be appropriately increased 180~200m..
【作者單位】: 長安大學公路學院;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分類號】:U491
【正文快照】: 0引言近年來,隨著城市中心的不斷發(fā)展,以中心城市為核心,不斷向四周外擴充的環(huán)形放射式路網(wǎng)結(jié)構(gòu)成了中國大都市外圍發(fā)展的主流,連接各區(qū)域的城市外環(huán)快速道路成為廣泛關注的重點,其能為各區(qū)域人們提供快速的交通出行條件,同時與過境高速公路連接,為過境車輛提供交通轉(zhuǎn)換。但為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高魯賓;孫家駟;張銘;;重慶繞城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密度研究[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1期
2 任才貴;查偉雄;;對安全行車間距的探討[J];公路;2010年12期
3 李愛增;李文權(quán);王煒;;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最小間距[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06期
4 金立生;Bartvan Arem;楊雙賓;Mascha van der Voort;Martijn Tideman;;高速公路汽車輔助駕駛安全換道模型[J];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2009年03期
5 裴玉龍;張銀;;車道變換期望運行軌跡仿真[J];交通與計算機;2008年04期
6 陳斌;郭遠輝;;高速公路車道變換仿真模型[J];西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3期
7 賀玉龍;汪雙杰;孫小端;張杰;侯樹展;;中美公路運行速度與交通安全相關性對比研究[J];中國公路學報;2010年S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程國柱;高速道路車速限制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加華;城市環(huán)路互通立交最小間距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2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秦麗輝;徐亮;蔣天恩;;高速公路車速限制實施方法研究[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1期
2 胡列格;蔣強;唐敏;;基于駕駛行為的山區(qū)高速公路限速研究[J];交通科學與工程;2010年03期
3 潘曉東;馬小翔;趙曉翠;;信號交叉口非機動車騎行特性及安全性實驗研究[J];交通科學與工程;2010年04期
4 李永芳;;基于顏色視覺的道路景觀色彩評價指標體系[J];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2010年S2期
5 陳丙秋;城市鋪裝景觀概述[J];規(guī)劃師;2003年09期
6 林震,楊浩;出行者心理與交通信息系統(tǒng)存在問題分析[J];公路;2002年12期
7 陳紅;劉耀輝;王虎;;繞城高速公路立交的交通語言問題[J];公路;2010年01期
8 張韋華;魏朗;梅曉波;;基于駕駛員行為的強制控速設施安裝間距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8年12期
9 李瑋;高德芝;段建民;;智能車輛自由換道模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02期
10 關羽;張寧;;可變臨界間隙條件下的加速車道車輛匯入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張安英;;基于預判概率的換道決策模型研究[A];第八屆中國智能交通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智能交通與安全[C];2013年
2 王安民;閆治國;沈奕;郭清超;于鵬;;公路隧道需風量計算阻滯段計算長度分析[A];運營安全與節(jié)能環(huán)保的隧道及地下空間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第四屆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力劭;基于沖突點探測的機非混合交叉口微觀仿真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2 李乾;綜合客運樞紐集散服務網(wǎng)絡分析與建模[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3 吳彪;高速公路作業(yè)區(qū)行車風險與安全控制策略[D];吉林大學;2011年
4 慕慧;山區(qū)高速公路限速方法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5 晏秋;城市快速路銜接問題系統(tǒng)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6 李楊;高速公路可變速度控制方法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7 錢宇彬;夜間高速公路長途大型客車駕駛員心電與操作行為特征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8 彭金栓;基于視覺特性與車輛相對運動的駕駛?cè)藫Q道意圖識別方法[D];長安大學;2012年
9 王暢;車輛換道預警的若干關鍵問題研究[D];長安大學;2012年
10 侯海晶;高速公路駕駛?cè)藫Q道意圖識別方法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余凱;不利條件下高速公路動態(tài)限速方法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2 羅娟娟;衡陽市城區(qū)道路綠化現(xiàn)狀及發(fā)展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8年
3 瞿繼文;商業(yè)步行街空間人性化設計研究[D];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2011年
4 劉宇佳;高速公路長大下坡速度控制方法與策略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5 胡鮮朝;信號交叉右轉(zhuǎn)機非沖突機理研究及應用[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6 李丹丹;高速公路減速設施的設置與應用[D];長安大學;2011年
7 陳文輝;高速公路改擴建施工作業(yè)區(qū)交通標志設置有效性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8 郝瑞娜;基于駕駛心理的高速公路隧道安全策略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9 王亞群;高速公路隧道小客車運行速度預測模型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10 臺德清;霧天高速公路交通管制方法及對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賀玉龍,劉小明,任福田;城市快速路互通式立交的最小間距[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01年01期
2 鐘連德;孫小端;陳永勝;張杰;張國巍;;高速公路大、小車速度差與事故率的關系[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07年02期
3 王艷麗,王秉綱;高等級公路瀝青路面養(yǎng)護標準研究[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4 高建平,孔令旗,郭忠印,吳志輝;高速公路運行車速研究[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2004年04期
5 孫家駟;;重慶繞城高速公路立交規(guī)劃布局研究[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2007年02期
6 朱兆芳;城市快速環(huán)線設計標準的研究[J];城市道橋與防洪;1998年01期
7 郭繼孚,全永q,
本文編號:13590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daoluqiaoliang/1359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