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機-艦船動態(tài)配合著艦仿真研究
本文關鍵詞:直升機-艦船動態(tài)配合著艦仿真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艦載直升機 動態(tài)配合 著艦 多系統(tǒng)耦合模型
【摘要】:針對直升機-艦船動態(tài)配合研究的需求,開發(fā)了一種艦載直升機-艦船動態(tài)配合耦合模型。該模型以直升機飛行動力學模型為主體,包括了幾個子系統(tǒng)模型,同時考慮了子系統(tǒng)間的相互影響與耦合作用。以UH-60A直升機與某型艦船的動態(tài)配合為例進行了著艦降落仿真研究。結果表明:流場、艦效和艦船運動等艦載因素加劇了直升機著艦過程中的機體姿態(tài)變化,增大了觸艦速度,加大了著艦風險。
【作者單位】: 海軍航空工程學院飛行器工程系;
【關鍵詞】: 艦載直升機 動態(tài)配合 著艦 多系統(tǒng)耦合模型
【基金】:航空科學基金資助(20145784010)
【分類號】:V271.492;U674.70
【正文快照】: 0引言直升機著艦影響因素眾多,國內外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出發(fā)做了大量研究。由JSHIP項目開發(fā)的DIMSS[1-3]是一個實現(xiàn)直升機-艦船動態(tài)配合的較為全面的仿真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包括實時艦尾流模型、直升機飛行動力學模型、艦船運動模型和輔助嵌入子系統(tǒng)?捎糜趯崟r飛行仿真測試和駕駛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玉山;;直升機機智騙導彈[J];航空知識;2006年02期
2 ;“虎”式直升機飛行訓練[J];兵器知識;2013年03期
3 陳怡樞;現(xiàn)代直升機與制造技術[J];航空制造技術;2000年06期
4 王賢明;;反坦克直升機任務效率評估[J];直升機技術;2000年02期
5 吳緒清,王正華;直升機乘員水下逃生規(guī)范的研究進展[J];海軍醫(yī)學雜志;2001年03期
6 鄒元振;肖靜;;直升機在西部大開發(fā)中的搶險救生和醫(yī)療救(?)[J];直升機技術;2002年03期
7 蔡汝鴻;;微型直升機的研制與發(fā)展[J];直升機技術;2002年04期
8 熊峻江,尚大晶,郭愛民;直升機聲疲勞源的診斷技術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2年02期
9 吳建剛,徐青寧;直升機航向擺動問題的研究[J];航空維修與工程;2003年04期
10 鄧俊才,李萍,李訓軍;直升機飛行學員夜航航衛(wèi)保障的幾點做法[J];航空軍醫(yī);2003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名琦;蔣海濱;李濤;;直升機應急漂浮系統(tǒng)的設計[A];探索 創(chuàng)新 交流(第4集)——第四屆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論壇文集[C];2010年
2 吳健;葛樂新;吳曉艷;;米17系列直升機兩例線路短路故障的分析與排除[A];第四屆長三角科技論壇航空航天與長三角經濟發(fā)展分論壇暨第三屆全國航空維修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翟鳴;貢東君;;一種警務直升機智能視覺輔助系統(tǒng)的研發(fā)構想[A];第十三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22分會場-中國通用航空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黃承恭;吳建華;;復合材料在直升機上的應用與發(fā)展[A];復合材料:生命、環(huán)境與高技術——第十二屆全國復合材料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5 張國龍;王開輝;;直升機飛行人員損傷性脊柱疾病調查及預防對策[A];第九屆全國軟組織疼痛學術會議暨首屆中華醫(yī)學會疼痛學會軟組織疼痛年會論文匯編[C];2004年
6 溫天佑;張曉;;我國直升機飛行員個體防護救生裝備發(fā)展設想[A];中國航空學會全國第十屆安全救生學術交流會文集[C];2006年
7 宮少波;溫永海;;直升機抗墜毀仿真技術現(xiàn)狀、發(fā)展與工程實例淺析[A];大型飛機關鍵技術高層論壇暨中國航空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楊志宇;;野戰(zhàn)條件下直升機的維護保養(yǎng)[A];第四屆長三角科技論壇航空航天與長三角經濟發(fā)展分論壇暨第三屆全國航空維修技術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9 盧惠民;;直升機仿真問題研究[A];1998年上海市系統(tǒng)仿真學會學術年會論文專輯[C];1998年
10 汪東林;孫艷;蔣曉彥;張彩先;;某型引進直升機綜合保障研究[A];航空裝備保障技術及發(fā)展——航空裝備保障技術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宣良邋黎云 黃書波 朱映濤;搜救失事直升機全記錄[N];人民日報;2008年
2 本報駐江蘇記者 周偉明;蘇州將建直升機機場租費每小時超萬元[N];中國旅游報;2009年
3 陳家強;淺談直升機應急滅火救援[N];人民公安報·消防周刊;2009年
4 易開紅 李歐 本報記者 鐘振宇;空中 直升機58次穿越[N];四川日報;2010年
5 陸軍航空兵學院飛行教員 馬玉能 四川珙縣交通戰(zhàn)備辦公室主任 李祥君;直升機參與應急救援的幾點思考[N];中國民航報;2011年
6 記者 方芳;本市擬啟用急救直升機[N];北京日報;2011年
7 駐滬記者 趙虎邋通訊員 楊祺;救助直升機長江口緊急施救[N];中國水運報;2008年
8 曹智邋劉永華 李宣良;緊急呼叫!失蹤的米——171你在哪里?[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9 胡寶良 記者 司彥文;直升機轉場途中突發(fā)故障成功備降[N];解放軍報;2008年
10 杜科;美陸軍直升機飛行員:每年需1498名[N];中國國防報;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康衛(wèi)昌;直升機抗飽和魯棒控制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
2 樂寧;基于視覺的直升機飛行模擬及跟蹤系統(tǒng)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0年
3 丁亮;重型直升機總體參數優(yōu)化設計[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9年
4 趙燦峰;直升機結構響應主動控制頻域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0年
5 汪慶;飽和約束下的直升機控制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6 徐兆生;基于觀測器的直升機線性參變系統(tǒng)故障診斷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1年
7 栗英杰;直升機飛行仿真系統(tǒng)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8 魏愛玉;直升機氣動參數辨識方法研究[D];西北工業(yè)大學;2004年
9 梅振景;直升機結構響應魯棒控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年
10 王家秀;直升機載毫米波防撞系統(tǒng)技術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5285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huanbolw/528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