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dāng)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船舶論文 >

船艇螺旋槳防纏繞裝置設(shè)計

發(fā)布時間:2021-10-01 23:02
  螺旋槳作為船艇推進裝置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工作可靠性直接影響船艇的航行安全。針對船艇在沿海和內(nèi)河水域航行時螺旋槳常被漁網(wǎng)、水草、繩索等帶狀物纏繞的問題,結(jié)合某型船艇推進系統(tǒng)的結(jié)構(gòu)特征,利用剪切和齒割相結(jié)合的設(shè)計方法,設(shè)計船艇螺旋槳防纏繞裝置,實現(xiàn)對纏繞物的兩級切割,有效避免螺旋槳卡死停轉(zhuǎn)、主機停機、船艇失去動力等故障發(fā)生,從而改善螺旋槳工作效率,降低維修成本和船艇人員的工作強度,提高船艇裝備完好率以及確保船艇安全,對國民經(jīng)濟發(fā)展和國防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文章來源】:艦船科學(xué)技術(shù). 2020,42(21)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4 頁

【部分圖文】:

船艇螺旋槳防纏繞裝置設(shè)計


主副刀片結(jié)構(gòu)參數(shù)Fig.1Structuralparametersofmainandauxiliaryblades

示意圖,示意圖,刀片,尾軸


5887N。(9)2.4螺旋槳防纏繞裝置裝配螺旋槳防纏繞裝置與船艇尾軸的裝配如圖2所示。主刀組與船艇尾軸為過盈配合,保證主刀片隨尾軸轉(zhuǎn)動時的穩(wěn)定。副刀組與船艇尾管為過渡配合,過渡配合便于副刀片支架的安裝,并且能提供一定的摩擦力。主副刀片支架之間為間隙配合,保證主副刀片的相對位置,避免主副刀片碰撞。主、副刀片端面平行,間距可由主副刀片支架控制,約在1~2mm,間隙過小會引起主副刀片摩擦或碰撞,嚴(yán)重損害刀片使用壽命甚至造成事故,間隙過大則會導(dǎo)致剪切效果不佳或者毫無效果。圖2防纏繞裝置裝配示意圖Fig.2Schematicdiagramoftheanti-twistingdevice首先,將主、副刀片分別焊接于其支架上。焊接方式采用滿焊,其所能達到的強度可以滿足焊接物做抗拉試驗時,斷開點不在焊接處,所以也滿足裝置所需的強度要求。目前激光焊接技術(shù)最為先進,其所能達到的強度遠高于使用螺栓。第2步,安裝副刀片支架,由于副刀片支架和船艇尾管為過渡配合,易于安裝,裝好后使用螺栓固定,之前需在副刀片支架和船艇尾管處鉆孔,孔的深度不會影響到尾軸。第3步,進行防滑橡膠圈的安裝,通過整體加熱后將防滑橡膠圈裝于尾軸,保證防滑橡膠圈可以隨尾軸一起轉(zhuǎn)動。第4步,安裝主刀片支架,將滾子裝于副刀片支架的同時將主刀片支架裝于防滑橡膠圈外沿,采用加熱安裝的方法。3螺旋槳防纏繞裝置功能及工作過程3.1功能主刀片通過焊接技術(shù)固定于主刀片支架上,主刀片支架依靠防滑橡膠圈固定在船艇尾軸處,整個主刀組隨尾軸一起轉(zhuǎn)動。主刀組隨尾軸高速旋轉(zhuǎn)的過程中,能夠?qū)拷菪龢臐O網(wǎng)、水草等帶狀物進行有效切割。副刀片固定于副刀片支架上,副刀片支架通過螺釘固定于船艇艉管。副刀組屬?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Matlab的船舶螺旋槳推力與轉(zhuǎn)矩仿真計算[J]. 張永三.  艦船科學(xué)技術(shù). 2018(06)
[2]BEM/FEM耦合螺旋槳靜強度計算方法[J]. 葉禮裕,王超,李鵬,王錫棟.  中國艦船研究. 2017(05)
[3]長江干線浮標(biāo)錨纜漂浮物纏繞問題研究現(xiàn)狀及解決思路[J]. 宋成果.  中國水運.航道科技. 2017(01)
[4]船舶螺旋槳防纏繞螺旋切割刀的設(shè)計[J]. 胡加永,樓衛(wèi)增.  中國水運. 2016(06)
[5]某型特種船舶螺旋槳纏繞漁網(wǎng)的故障特征分析及處理方法[J]. 刁愛民,田靜.  中國修船. 2014(05)
[6]樂清灣港口進港航道漁網(wǎng)礙航問題的研究及探討[J]. 陳海山.  中國港口. 2012(08)
[7]主機不能加速的故障處理與分析[J]. 吳恒.  世界海運. 2012(07)
[8]船舶螺旋槳幾起事故分析[J]. 王希民.  世界海運. 2011(07)
[9]船舶預(yù)防螺旋槳纏繞異物的技術(shù)探討[J]. 范嘉芳.  中國水運. 2010(06)
[10]船舶螺旋槳纏繞物自動切割裝置研究[J]. 張連仲,劉國平.  船舶工程. 2009(06)



本文編號:341750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huanbolw/341750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861c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