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船舶空氣尾流場防治新技術的數值模擬
發(fā)布時間:2021-06-10 12:50
大型船舶空氣尾流場對海上飛機安全降落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對其進行有效防治技術研究在保障飛機安全、大型船舶海上活動等方面有重要意義。采用計算流體力學方法開展大型船舶空氣尾流場特性及其防治技術的數值模擬研究,以帶有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的Reynolds平均Navier-Stokes方程構建模擬平臺開展數值模擬,得到大型船舶空氣尾流場規(guī)律特性。在此基礎上,提出主動補氣防治新技術,分別闡述其理論基礎、核心方法和技術方案;根據主動補氣防治技術思想和理論,進一步開展數值模擬驗證研究。結果表明,該技術能顯著改善空氣尾流場的流場品質,使流場趨于平穩(wěn)均勻,減小對飛機海上降落的影響。該技術進一步完善了可實現工程應用,并保證飛機海上降落安全,有巨大的應用潛力。
【文章來源】:國防科技大學學報. 2020,42(04)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頁數】:8 頁
【部分圖文】:
模型網格劃分示意圖
計算域及邊界條件
由于采用的風速差異不大,相同風向角情況下,9 m/s、12 m/s與15 m/s三種情況的空氣尾流場結構相似,下面以15 m/s風速情況為例進行分析。從速度標量場分析可知,在甲板以下存在著一個明顯的低速區(qū)(如圖4(a)~(b)所示),與速度矢量場中渦旋區(qū)相對應(如圖5(a)~(b)所示)。水平方向為兩個近似對稱的渦旋,垂直方向是一個大的且船尾下滑道附近有明顯下沉分量的渦旋,而氣流場中的其他部分相對均勻。這是空氣尾流場中最明顯、面積最大的渦旋區(qū),是形成尾部下沉氣流分量的主要原因,也是防治的重點區(qū)域。在流線分布圖中也可明顯看到相似的流場特征(如圖6(a)~(b)所示)。此外,在下邊界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合成射流后臺階分離流動控制的實驗研究[J]. 李斌斌,姚勇,顧蘊松,程克明. 實驗流體力學. 2016(03)
[2]載機艦船氣流場相關研究綜述[J]. 賀少華,劉東岳,譚大力,劉平,顏世偉. 艦船科學技術. 2014(02)
[3]非定常繞流主動控制的數值分析[J]. 汪健生,田永生. 化工學報. 2012(12)
博士論文
[1]艦船空氣尾流場特性數值研究[D]. 王金玲.哈爾濱工程大學 2016
[2]艦載機起降關鍵技術仿真研究[D]. 李新飛.哈爾濱工程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后臺階流動控制研究[D]. 陳國定.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222405
【文章來源】:國防科技大學學報. 2020,42(04)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頁數】:8 頁
【部分圖文】:
模型網格劃分示意圖
計算域及邊界條件
由于采用的風速差異不大,相同風向角情況下,9 m/s、12 m/s與15 m/s三種情況的空氣尾流場結構相似,下面以15 m/s風速情況為例進行分析。從速度標量場分析可知,在甲板以下存在著一個明顯的低速區(qū)(如圖4(a)~(b)所示),與速度矢量場中渦旋區(qū)相對應(如圖5(a)~(b)所示)。水平方向為兩個近似對稱的渦旋,垂直方向是一個大的且船尾下滑道附近有明顯下沉分量的渦旋,而氣流場中的其他部分相對均勻。這是空氣尾流場中最明顯、面積最大的渦旋區(qū),是形成尾部下沉氣流分量的主要原因,也是防治的重點區(qū)域。在流線分布圖中也可明顯看到相似的流場特征(如圖6(a)~(b)所示)。此外,在下邊界壁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合成射流后臺階分離流動控制的實驗研究[J]. 李斌斌,姚勇,顧蘊松,程克明. 實驗流體力學. 2016(03)
[2]載機艦船氣流場相關研究綜述[J]. 賀少華,劉東岳,譚大力,劉平,顏世偉. 艦船科學技術. 2014(02)
[3]非定常繞流主動控制的數值分析[J]. 汪健生,田永生. 化工學報. 2012(12)
博士論文
[1]艦船空氣尾流場特性數值研究[D]. 王金玲.哈爾濱工程大學 2016
[2]艦載機起降關鍵技術仿真研究[D]. 李新飛.哈爾濱工程大學 2012
碩士論文
[1]后臺階流動控制研究[D]. 陳國定.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2224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huanbolw/3222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