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島東北部近岸海域大型污損生物群落結構特征
發(fā)布時間:2021-03-21 04:49
于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在平潭島東北部近岸海域開展污損生物生態(tài)研究,探討了該海域大型污損生物的群落結構特點及演替趨勢。周年模擬掛板試驗結果顯示,該海域大型污損生物隸屬13門92種,以廣分布暖水種為主,其中主要優(yōu)勢種為營固著生活的網紋藤壺(Amphibalanus reticulatus)、大室別藻苔蟲(Biflustra grandicella)、三角藤壺(Balanus trigonus)和中胚花筒螅(Ectopleura crocea),以及自由生活的廉形葉鉤蝦(Jassa falcata)和齒掌細身鉤蝦(Maeropsis serratipalma)等。雖然該海域全年均有生物附著,但附著強度的季節(jié)性差異顯著,附著盛期為6月至8月(生物量介于7 326.0~12 970.0 g/m2之間,以濕質量計),12月至次年2月(生物量介于39.5~1 580.5 g/m2之間)為附著淡季,而且污損生物攝食類型以懸浮物食者為主。溫度和鹽度是影響污損生物附著和分布的主要環(huán)境因素,水體透明度、水動力條件、地表徑流和養(yǎng)殖等人類活動對污損生物的分布也有重要影響。
【文章來源】:海洋學報. 2020,42(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13 頁
【部分圖文】:
污損生物群落聚類分析和非度量多維標度排序
污損生物群落按其活動情況和生活方式,可分成固著生活、半固著生活和活動性生活3種類型。在4個季節(jié)中表底層板污損生物均以固著型生物為主(圖7),其附著生物量均占總生物量的80%以上。固著生物的食物以懸浮顆粒物為主,優(yōu)勢種主要為網紋藤壺、三角藤壺、大室別藻苔蟲和中胚花筒螅,其主要分布時期見圖4和圖6。圖5 大型污損生物群落中各攝食功能群所占百分比(相對附著生物量)
大型污損生物群落中各攝食功能群所占百分比(相對附著生物量)
本文編號:3092356
【文章來源】:海洋學報. 2020,42(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13 頁
【部分圖文】:
污損生物群落聚類分析和非度量多維標度排序
污損生物群落按其活動情況和生活方式,可分成固著生活、半固著生活和活動性生活3種類型。在4個季節(jié)中表底層板污損生物均以固著型生物為主(圖7),其附著生物量均占總生物量的80%以上。固著生物的食物以懸浮顆粒物為主,優(yōu)勢種主要為網紋藤壺、三角藤壺、大室別藻苔蟲和中胚花筒螅,其主要分布時期見圖4和圖6。圖5 大型污損生物群落中各攝食功能群所占百分比(相對附著生物量)
大型污損生物群落中各攝食功能群所占百分比(相對附著生物量)
本文編號:30923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huanbolw/3092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