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介質航行器波浪環(huán)境入水流場演變和運動特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3-03 02:53
跨介質航行器是一種既可以在空中飛行又可以在水下潛航的新概念航行器,基于仿生學原理,提出一種通過改變外形實現(xiàn)水空介質跨越的航行器模型,通過入水試驗裝置和計算流體動力學方法,對航行器帶攻角從空氣到水的介質跨越過程進行了試驗和數(shù)值仿真研究,得到了跨介質入水過程航行器的運動姿態(tài)和入水空泡形態(tài),并通過數(shù)值仿真得到了航行器的升力、阻力、速度和加速度演化規(guī)律。同時基于數(shù)值模擬方法對有波浪情況和靜水情況下航行器入水過程空泡演變以及運動特性進行對比。結果表明:提出的航行器構型在水中具有較好的姿態(tài)調整能力,波浪的有無和波高的不同都會對航行體入水運動特性造成影響。
【文章來源】:宇航總體技術. 2020,4(03)
【文章頁數(shù)】:11 頁
【部分圖文】:
航行器示意圖
試驗裝置主要由水箱、支撐架、燈光系統(tǒng)、高速攝像機和計算機組成,其示意圖如圖2(a)所示。水箱使用鋼化有機玻璃制成,長、寬、高分別為1.5,0.8,1.2 m,試驗水深為0.7 m;支撐架置于水箱底部,達到支撐和方便移動的目的;燈光系統(tǒng)選用兩個Starison CE-1500Ws透射式聚光燈;高速攝像機型號為Phantom v12.1,試驗過程采用1280 ×800的分辨率,3000 幀/s的拍攝幀率,通過計算機進行照片采集和處理。航行器模型如圖2(b)所示,試驗和數(shù)值計算均采用右側變形后航行器模型。1.2 數(shù)值計算模型
本文采用網格質量較好的切割體網格生成器,加以表面重構提高網格的質量,在航行器壁面設置棱柱層網格生成器。為保證數(shù)值計算的質量,在航行器路徑、水面以及水面下部分范圍內進行網格加密。采用重疊網格技術對航行器的運動過程進行建模,重疊網格就是嵌套于流體域網格中、隨物體運動的網格,具有網格易生成、質量好的特點。重疊網格通過搜索指定區(qū)域,進行網格劃分;在物體運動過程中的每個時間步都需要將重疊區(qū)域從流體域內逐步剔除重新定位,以此來模擬航行器入水過程;重疊網格之間通過數(shù)據的插值進行信息傳遞。網格劃分時保持航行器重疊區(qū)域水平,網格生成后對重疊區(qū)域旋轉平移到指定工況,局部網格劃分如圖3所示,最小網格尺寸為1.25 mm。航行器模型由3D打印制成,表1給出了入水變形后航行器的尺寸等參數(shù)。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FLUENT的垂向二維數(shù)值波浪水槽的造波效果[J]. 童朝鋒,魏芷陽,孟艷秋. 水運工程. 2020(03)
[2]截錐體頭型彈丸低速斜入水實驗研究[J]. 羅馭川,黃振貴,高建國,陳志華,侯宇,郭則慶. 爆炸與沖擊. 2019(11)
[3]開放空腔殼體傾斜入水運動特性試驗研究[J]. 路中磊,孫鐵志,魏英杰,王聰. 力學學報. 2018(02)
[4]水空兩棲跨介質無人飛行器研究現(xiàn)狀[J]. 楊興幫,梁建宏,文力,王田苗. 機器人. 2018(01)
[5]回轉體傾斜入水空泡試驗及六自由度數(shù)值計算研究[J]. 侯昭,孫鐵志,張桂勇,宗智. 宇航總體技術. 2017(04)
[6]基于FLUENT的新型跨介質航行器氣動水動特性研究[J]. 廖保全,馮金富,齊鐸,李永利,胡俊華. 數(shù)值計算與計算機應用. 2016(04)
[7]國外跨介質飛行器發(fā)展歷程及啟示[J]. 何肇雄,鄭震山,馬東立,周嶠. 艦船科學技術. 2016(09)
[8]航行器在空中飛行與水下潛航時的動力學特性[J]. 楊海燕,林書玉,吝科.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11)
[9]?諢o人機的構型設計與氣動水動分析[J]. 邢文中,蔣蓁. 彈箭與制導學報. 2015(04)
[10]升力型潛水飛行器水空動力學特性研究[J]. 吝科,馮金富,張曉強,高峰. 艦船科學技術. 2014(09)
本文編號:3060451
【文章來源】:宇航總體技術. 2020,4(03)
【文章頁數(shù)】:11 頁
【部分圖文】:
航行器示意圖
試驗裝置主要由水箱、支撐架、燈光系統(tǒng)、高速攝像機和計算機組成,其示意圖如圖2(a)所示。水箱使用鋼化有機玻璃制成,長、寬、高分別為1.5,0.8,1.2 m,試驗水深為0.7 m;支撐架置于水箱底部,達到支撐和方便移動的目的;燈光系統(tǒng)選用兩個Starison CE-1500Ws透射式聚光燈;高速攝像機型號為Phantom v12.1,試驗過程采用1280 ×800的分辨率,3000 幀/s的拍攝幀率,通過計算機進行照片采集和處理。航行器模型如圖2(b)所示,試驗和數(shù)值計算均采用右側變形后航行器模型。1.2 數(shù)值計算模型
本文采用網格質量較好的切割體網格生成器,加以表面重構提高網格的質量,在航行器壁面設置棱柱層網格生成器。為保證數(shù)值計算的質量,在航行器路徑、水面以及水面下部分范圍內進行網格加密。采用重疊網格技術對航行器的運動過程進行建模,重疊網格就是嵌套于流體域網格中、隨物體運動的網格,具有網格易生成、質量好的特點。重疊網格通過搜索指定區(qū)域,進行網格劃分;在物體運動過程中的每個時間步都需要將重疊區(qū)域從流體域內逐步剔除重新定位,以此來模擬航行器入水過程;重疊網格之間通過數(shù)據的插值進行信息傳遞。網格劃分時保持航行器重疊區(qū)域水平,網格生成后對重疊區(qū)域旋轉平移到指定工況,局部網格劃分如圖3所示,最小網格尺寸為1.25 mm。航行器模型由3D打印制成,表1給出了入水變形后航行器的尺寸等參數(shù)。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FLUENT的垂向二維數(shù)值波浪水槽的造波效果[J]. 童朝鋒,魏芷陽,孟艷秋. 水運工程. 2020(03)
[2]截錐體頭型彈丸低速斜入水實驗研究[J]. 羅馭川,黃振貴,高建國,陳志華,侯宇,郭則慶. 爆炸與沖擊. 2019(11)
[3]開放空腔殼體傾斜入水運動特性試驗研究[J]. 路中磊,孫鐵志,魏英杰,王聰. 力學學報. 2018(02)
[4]水空兩棲跨介質無人飛行器研究現(xiàn)狀[J]. 楊興幫,梁建宏,文力,王田苗. 機器人. 2018(01)
[5]回轉體傾斜入水空泡試驗及六自由度數(shù)值計算研究[J]. 侯昭,孫鐵志,張桂勇,宗智. 宇航總體技術. 2017(04)
[6]基于FLUENT的新型跨介質航行器氣動水動特性研究[J]. 廖保全,馮金富,齊鐸,李永利,胡俊華. 數(shù)值計算與計算機應用. 2016(04)
[7]國外跨介質飛行器發(fā)展歷程及啟示[J]. 何肇雄,鄭震山,馬東立,周嶠. 艦船科學技術. 2016(09)
[8]航行器在空中飛行與水下潛航時的動力學特性[J]. 楊海燕,林書玉,吝科. 華南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5(11)
[9]?諢o人機的構型設計與氣動水動分析[J]. 邢文中,蔣蓁. 彈箭與制導學報. 2015(04)
[10]升力型潛水飛行器水空動力學特性研究[J]. 吝科,馮金富,張曉強,高峰. 艦船科學技術. 2014(09)
本文編號:306045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chuanbolw/3060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