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煤層固液耦合流體壁式密封技術開發(fā)及應用
本文選題:本煤層 + 固液耦合; 參考:《中國安全生產(chǎn)科學技術》2015年04期
【摘要】:針對本煤層瓦斯抽采鉆孔密封性差、封孔長度不夠、鉆孔形變較大、鉆孔及周圍煤體漏風嚴重等造成抽采瓦斯?jié)舛绕汀⑺p速度較快及穩(wěn)定性差等技術難題,基于"固封液-液封氣",受限空間膨脹、滲流力學等理論,進行了鉆孔及煤體密封技術的實驗模擬與現(xiàn)場驗證,研究并開發(fā)了固液耦合流體壁式密封新技術及設備。研究表明,采用固液耦合流體壁式密封技術可對抽采鉆孔及周圍煤體裂隙實施動態(tài)密封,最終形成粘液、裂隙及鉆孔周圍煤體相互耦合的立體封面,有效阻止了因抽采負壓增大而導致的巷道空氣通過鉆孔及周圍煤體裂隙向抽采鉆孔的漏入,使得瓦斯抽采過程濃度穩(wěn)定,單孔平均濃度提高4~5倍,顯著地提高了本煤層瓦斯的抽采效率。
[Abstract]:Aiming at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low gas concentration, fast attenuation speed and poor stability due to the poor sealing property of the gas drainage borehole in this coal seam, the insufficient length of the hole sealing hole, the large deformation of the borehole, the serious air leakage of the borehole and the surrounding coal body, etc.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solid-liquid gas sealing", confined space expansion and seepage mechanics, the experimental simulation and field verification of drilling and coal sealing technology were carried out, and the new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 of solid-liquid coupled fluid wall seal were studied and develop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lid liquid coupled fluid wall sealing technique can be used to seal the extraction borehole and surrounding coal body crack dynamically, and finally form the solid cover with the coupling of mucus, fissure and coal body around the borehole. The leakage of air in roadway caused by the increase of negative pressure in mining is effectively prevented from leaking through the borehole and the surrounding coal body fissure to the drainage borehole, which makes the concentration of gas drainage stable, and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single hole increases by 4 times, and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the single hole increases by 5 times. The efficiency of gas drainage in this coal seam i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作者單位】: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礦業(yè)學院;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礦業(yè)技術學院;中國礦業(yè)大學安全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51304112)
【分類號】:TD712.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春華;王繼仁;;硬質(zhì)體構造對煤巷掘進工作面瓦斯壓力分布的影響[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12年04期
2 王延林;楊勝強;徐全;;新型封孔技術在煤層瓦斯壓力測定中的應用[J];煤礦安全;2009年05期
3 孫文德;李子全;周軍;林傳兵;;瓦斯抽采中新型封孔材料及工藝的應用研究[J];煤炭科學技術;2012年04期
4 王繼仁,馬恒,賈進章;孔網(wǎng)瓦斯抽放技術的研究[J];煤炭學報;2001年04期
5 袁亮;;卸壓開采抽采瓦斯理論及煤與瓦斯共采技術體系[J];煤炭學報;2009年01期
6 張德江;;大力推進煤礦瓦斯抽采利用[J];中國安全生產(chǎn)科學技術;2010年01期
7 潘峰;;囊袋式注漿和聚氨酯2種封孔方式的抽放效果對比分析[J];煤礦安全;2012年09期
8 李維光;;低透氣性薄煤層煤與瓦斯共采技術研究[J];中國安全生產(chǎn)科學技術;2012年10期
9 王彥凱;張超;林柏泉;;基于PD密封材料的本煤層瓦斯抽采鉆孔密封技術[J];煤礦安全;2013年05期
10 李國法;鄭化安;付東升;雷瑞;孫欣新;袁聰;蔣里鋒;;煤礦瓦斯抽采鉆孔封孔聚氨酯材料研究進展[J];潔凈煤技術;2014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蘇利軍;;深部煤層瓦斯賦存規(guī)律及鉆孔抽采有效半徑研究[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3期
2 汪義國;;近距離煤層群被保護層開采瓦斯綜合治理技術研究[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4期
3 蔡如法;童校長;;穿層鉆孔掏穴增透強化抽采瓦斯技術研究[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4期
4 李效軍;王立功;;劉橋一礦瓦斯地質(zhì)規(guī)律研究[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5期
5 禹業(yè)挺;余陶;鄧中;肖峻峰;;突出煤層穿層鉆孔增透強化抽采瓦斯消突效果研究[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6期
6 謝振華;陳紹杰;;水分及溫度對煤吸附甲烷的影響[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7年S2期
7 柴華彬;鄒友峰;;條帶開采地表沉陷預計參數(shù)的確定[J];測繪科學;2009年04期
8 張紹良;汪云甲;顧和和;;我國礦山測量的十五年回顧與新時期的任務[J];測繪通報;2006年09期
9 王慶國;;瓦斯隧道煤系地層揭煤施工技術探討[J];重慶建筑;2010年06期
10 孟憲峰;;淺談科學采煤方法的發(fā)展現(xiàn)狀[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2年08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新良;羅文柯;劉壽蘭;陳小輝;;順層長鉆孔抽采瓦斯抽采半徑數(shù)值法與鉆孔負壓法的對比分析研究[A];中國職業(yè)安全健康協(xié)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2 梁冰;陳天宇;孫維吉;;復雜地質(zhì)條件煤層氣藏井間干擾對井網(wǎng)布置的影響[A];滲流力學與工程的創(chuàng)新與實踐——第十一屆全國滲流力學學術大會論文集[C];2011年
3 袁亮;薛俊華;;中國煤礦瓦斯治理理論與技術[A];2010年安徽省科協(xié)年會——煤炭工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4 常先隱;;遠距離下保護層開采瓦斯治理效果分析[A];2010年安徽省科協(xié)年會——煤炭工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李樹剛;林海飛;成連華;;基于采動裂隙橢拋帶的煤與瓦斯共采機理[A];安全高效礦井安全保障技術——陜西省煤炭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1)[C];2011年
6 范立民;蔡選良;;陜西省煤礦瓦斯地質(zhì)圖與瓦斯地質(zhì)規(guī)律研究[A];安全高效礦井安全保障技術——陜西省煤炭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1)[C];2011年
7 武光輝;;長距離掘進工作面瓦斯涌出分析及治理實踐[A];安全高效礦井安全保障技術——陜西省煤炭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1)[C];2011年
8 王彥利;;榆神礦區(qū)煤礦突水及防治[A];安全高效礦井安全保障技術——陜西省煤炭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1)[C];2011年
9 王雙明;范立民;馬雄德;;生態(tài)脆弱區(qū)煤炭開發(fā)與生態(tài)水位保護[A];2010全國采礦科學技術高峰論壇論文集[C];2010年
10 王東;劉長武;周杰斌;李曉迪;;矸石充填技術在煤礦“三下”開采中的應用[A];2011年中國礦業(yè)科技大會論文集[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魏風清;煤與瓦斯突出的物理爆炸模型及預測指標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楊宏民;井下注氣驅替煤層甲烷機理及規(guī)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3 袁東升;近距離保護層開采多場演化及安全巖柱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4 彭曉華;遼寧礦區(qū)煤層氣開采滲流規(guī)律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0年
5 付文俊;礦井封閉火區(qū)救災輔助決策系統(tǒng)研發(fā)[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0年
6 張慶文;云南省金屬產(chǎn)業(yè)循環(huán)經(jīng)濟發(fā)展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7 張文志;開采沉陷預計參數(shù)與角量參數(shù)綜合分析的相似理論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1年
8 郭紅玉;基于水力壓裂的煤礦井下瓦斯抽采理論與技術[D];河南理工大學;2011年
9 劉超;采動煤巖瓦斯動力災害致災機理及微震預警方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10 王睿;煤層頂?shù)装逋凰刭|(zhì)力學條件及其危險性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柯;陶二井田瓦斯地質(zhì)規(guī)律研究與瓦斯預測[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曹衛(wèi)斌;五陽礦井瓦斯地質(zhì)規(guī)律與瓦斯預測[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3 趙萌;長虹井田瓦斯地質(zhì)規(guī)律及區(qū)域突出危險性預測[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4 陳建偉;松軟煤層回采工作面前方煤體應力分布及位移變化特征[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5 孫銳;泥漿介質(zhì)非等壓條件下煤芯瓦斯解吸規(guī)律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6 王永周;李子埡井田瓦斯賦存規(guī)律與突出預測[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7 劉文伍;杉木樹礦井瓦斯地質(zhì)規(guī)律及瓦斯預測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8 任子陽;陽泉無煙煤對CH_4、CO_2吸附特性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9 唐耀才;鶴壁礦區(qū)嚴重突出礦井始突瓦斯含量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10 陳攀;水分對構造煤瓦斯解吸規(guī)律影響的實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建良;劉金金;;壓入式局部通風傾斜巷道掘進工作面瓦斯分布規(guī)律[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11年06期
2 常海,王吉貴,甘孝賢;國外含磷系、鹵素系阻燃聚氨酯材料的研究進展[J];火炸藥學報;2004年02期
3 謝繼容;李國輝;羅鳳姿;;四川盆地上三疊統(tǒng)須家河組儲集特征[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1期
4 田春蓉,趙秀麗,邱應明,周秋明,陸雯;半硬質(zhì)聚氨酯整皮泡沫塑料抗靜電性能研究[J];四川兵工學報;2001年04期
5 舒彥民;趙益;孫建華;姜天文;張錦鵬;;薄煤層群煤與瓦斯共采技術研究[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11年04期
6 李鐵磊,,張仁貴, 王本強;黃泥封孔測定煤層瓦斯壓力方法的改進[J];煤炭工程師;1994年03期
7 姜鑫;楊振國;;玻璃微珠表面改性方法及其對硬質(zhì)聚氨酯泡沫性能的影響[J];復旦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3期
8 劉劍,徐瑞龍;確定風網(wǎng)中的獨立通路[J];阜新礦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2年03期
9 林柏泉,周世寧,張仁貴;鉆孔密封段密封介質(zhì)滲漏的探討[J];阜新礦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3年04期
10 馬躍龍,林柏泉;煤層透氣性系數(shù)的測定及其分析[J];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李國旗;潘峰;任培良;;義煤集團瓦斯綜合治理技術的應用與探索[A];瓦斯地質(zhì)基礎與應用研究[C];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徐良;采掘機械漏油與密封技術的探討[J];煤礦機械;2002年03期
2 馬曉東;;液壓支架用密封技術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J];煤礦開采;2006年02期
3 史艷冰;;液壓支架缸柱密封技術對比分析[J];中州煤炭;2010年07期
4 李學偉;;煤礦液壓支架用進口材質(zhì)密封及其失效性分析[J];煤礦機械;2013年06期
5 ;[J];;年期
本文編號:207384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2073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