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險源企業(yè)與屬地政府“一對一”應急預案編制研究
本文選題:“一對一” + 屬地政府; 參考:《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5年04期
【摘要】:目前的企業(yè)應急預案與政府應急預案缺乏有效的銜接,重大事故發(fā)生時企業(yè)周邊公眾因不能及時疏散而造成嚴重傷亡,"一對一"預案的目標是在科學分析事故風險的基礎上充分發(fā)揮屬地政府在應急救援中的重要作用。對"一對一"應急預案的編制重點進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編制框架和技術要求,并以某廠液氯液氨庫房為例,通過事故后果、個人風險的定量計算,結合廠周邊邊環(huán)境情況規(guī)劃了事故后的疏散范圍、當?shù)亟值?地區(qū))辦事處的疏散工作片區(qū)劃分及避難路線。"一對一"預案的編制有助于增強重大危險源企業(yè)與屬地政府的應急聯(lián)動,減少事故傷亡。
[Abstract]:The current enterprise emergency plan and the government emergency plan lack an effective link. When the serious accident happened, the public around the enterprise could not evacuate in time and caused serious casualties. The goal of the "one-to-one" plan i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local government in emergency rescue on the basis of scientific analysis of the accident risk.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key points of the "one-to-one" emergency plan, puts forward the framework and technical requirements, and takes the liquid chlorine liquid ammonia depot in a factory as an example to calculate quantitatively the accident consequence and personal risk. Combined with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of the factory, the evacuation scope after the accident is planned, and the evacuation area and the route of the evacuation work of the local street (district) office are divided. " The preparation of one-to-one plan is helpful to strengthen the emergency linkage between the major hazard source enterprises and the local government, and to reduce the accident casualties.
【作者單位】: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
【分類號】:X928;D63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蔣濤;;論政府應急管理平臺建設[J];科技與企業(yè);2011年11期
2 徐德蜀;;安全發(fā)展 科技先行[J];安全與健康;2006年07期
3 李湖生;劉鐵民;;突發(fā)事件應急準備體系研究進展及關鍵科學問題[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09年06期
4 虞曉芬,傅玳;多指標綜合評價方法綜述[J];統(tǒng)計與決策;2004年11期
5 蔣珩;佘廉;;區(qū)域突發(fā)公共事件應急聯(lián)動組織體系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6 李慧,蔣軍成,王若菌;池火災熱輻射的數(shù)值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5年10期
7 韓傳峰;葉岑;;政府突發(fā)事件應急能力綜合評價[J];自然災害學報;2007年04期
8 張小明;曾凡飛;;“大城管”模式下城市綜合執(zhí)法聯(lián)動機制研究——以貴陽市為例[J];中國行政管理;2010年08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麗;劉友全;;觀賞植物南天竹園林景觀效果的評價[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30期
2 王斌;趙幫宏;鄭桂茹;;灰色關聯(lián)分析在小麥成本收益評價中的應用[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8年24期
3 杜曉華;劉會超;朱方方;張鳳娟;;基于主成分的三色堇聚類分析[J];北方園藝;2011年05期
4 費畢剛;劉晶波;劉恒;;辦公建筑綜合性能評價方法及應用[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12年04期
5 鄧芳;劉吉夫;;玉樹地震中政府的應急準備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5期
6 馮建海;秦小麗;;基于AHP的企業(yè)現(xiàn)金管理評價[J];財會月刊;2010年26期
7 莊德林;陳信康;;國際大都市軟實力評價研究[J];城市發(fā)展研究;2009年10期
8 趙海龍;刁永發(fā);;速差射流引射型噴吹管氣流分布均勻性研究[J];東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5期
9 吳泓;李三運;石琳;;AHP和FCE在化工醫(yī)藥項目風險評價中的應用[J];東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5期
10 馬建華;陳安;;應急管理評價國內研究進展[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水海;;從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角度看城市管理領域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制度的完善和發(fā)展[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1年年會暨“加強行政管理研究,推動政府體制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2 葉曉梅;;科技研發(fā)項目優(yōu)選評價系統(tǒng)的建立[A];貴州省軟科學研究論文選編(2005-2008)[C];2009年
3 吳正佳;杜義賢;;基于熵權的施工機械選型研究[A];湖北省機械工程學會青年分會2006年年會暨第2屆機械學院院長(系主任)會議論文集(下)[C];2006年
4 鄧華;;論高校教師績效評價系統(tǒng)的構建[A];中國企業(yè)運籌學[C];2009年
5 邵景波;張明立;;基于品牌效用的多品牌企業(yè)顧客資產測量模型研究[A];中國市場學會2006年年會暨第四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6年
6 邵丹;王向東;;基于模糊綜合評判方法的化工企業(yè)設備維修策略[A];中國通信學會第六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下)[C];2009年
7 江田漢;鄧云峰;;基于秩和比的區(qū)域突發(fā)事件應急準備效果評估方法[A];風險分析和危機反應的創(chuàng)新理論和方法——中國災害防御協(xié)會風險分析專業(yè)委員會第五屆年會論文集[C];2012年
8 王肅;杜軍平;高田;;基于情景和本體的非常規(guī)突發(fā)事件建模[A];2011年中國智能自動化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一分冊)[C];2011年
9 陳升;孟慶國;胡鞍鋼;;政府應急能力及應急管理績效實證研究——汶川特大地震地方政府為例[A];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科學部宏觀管理與政策學科青年基金獲得者交流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10 劉然;呂柏莉;;港口企業(yè)突發(fā)事件綜合應急預案編制的研究[A];“強化安全基礎推動安全發(fā)展”論文集[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安寧;黑龍江省科技園區(qū)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0年
2 宋曉梅;常規(guī)公交網絡運行可靠性多層次評價模型與算法[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3 唐麗;湖南南天竹遺傳多樣性及園林利用評價體系研究[D];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2007年
4 羅文斌;中國土地整理項目績效評價、影響因素及其改善策略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5 吳澤斌;耕地保護利益沖突及其管理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6 王彥;西藏低壓環(huán)境受限空間頂棚射流區(qū)火災煙霧信號規(guī)律與探測算法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1年
7 閆磊;中國西部區(qū)域自我發(fā)展能力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8 佟長福;鄂爾多斯市綜合節(jié)水技術和需水量預測研究[D];內蒙古農業(yè)大學;2011年
9 夏志遠;浦東新區(qū)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信息化水平綜合評價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10 王肅;基于多Agent的突發(fā)事件信息智能監(jiān)測系統(tǒng)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波;一串紅穴盤育苗控釋肥施用效應評價[D];山東農業(yè)大學;2010年
2 周松;博興水庫工程項目社會效益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3 李莎莎;我國船舶企業(yè)國際化經營風險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4 仝好林;EPR下第三方逆向物流商選擇與激勵機制設計[D];河南師范大學;2010年
5 許世鵬;基于IE-UM的建筑施工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效果評價研究[D];河北工程大學;2010年
6 段亞勛;石化企業(yè)突發(fā)事件應急能力綜合評估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7 梁承剛;上海港危險貨物碼頭環(huán)境應急能力評估研究[D];華東理工大學;2011年
8 張麗;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實證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10年
9 強露露;我國工程設計院信息化戰(zhàn)略實施績效評價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10 崔方;康潔公司顧客資產價值管理策略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孫元明;;國內城市突發(fā)事件應急聯(lián)動機制與平臺建設研究[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1期
2 張銘;徐瑞華;李獻忠;;城市軌道交通應急救援能力的評價[J];都市快軌交通;2007年01期
3 劉傳銘;王玲;;政府應急管理組織績效評測模型研究[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4 韓傳峰,吳進林;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評價[J];資源調查與環(huán)境;2004年01期
5 汪箭,陳賢富,DOBASHI Ristu,范維澄;油池火焰前鋒的數(shù)值研究[J];計算物理;2001年06期
6 李格升,俞昌銘,錢耀南,肖金生;液化氣貯運過程中突發(fā)事故機理研究進展[J];武漢交通科技大學學報;1998年05期
7 吳旭燕;李俊濤;;基于AHP的企業(yè)知識管理能力模糊綜合評價[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11期
8 韓華;鄒珊剛;周仙梅;;基于FAHP的航天科技項目評價模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年05期
9 李湖生;;我國應急體系建設與規(guī)劃思路[J];勞動保護;2008年10期
10 閃淳昌;建立突發(fā)公共事件應急機制的探討[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05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薛松林;;論鐵路應急預案的完善[J];理論學習與探索;2009年06期
2 李福海;淺談船舶修造期間的火災應急預案[J];青島遠洋船員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3 王暉;;產品是生命,安全是使命——工廠級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制定[J];啤酒科技;2010年06期
4 溫智玄;;掃雪鏟冰應急預案中響應級別的劃分[J];環(huán)境衛(wèi)生工程;2010年06期
5 張文冬;張永信;路江華;李相環(huán);;淺析GB/T 29639-2013與AQ/T 9002-2006的差異[J];安全、健康和環(huán)境;2014年06期
6 劉建;金宏;沈興;羅雙;饒應云;;石化企業(yè)突發(fā)事故應急預案編制的思考[J];內蒙古石油化工;2011年15期
7 趙洲;;試析旅游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3年07期
8 高四明;韓治紅;;淺議煉油廠的環(huán)境應急管理[J];安全、健康和環(huán)境;2009年04期
9 高小強;張致源;;我國航空救援現(xiàn)狀與發(fā)展思考[J];現(xiàn)代管理科學;2010年06期
10 侯寶鋼;;從技術上如何保障隧道行車安全[J];中國交通信息化;201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孫紅月;李紓;饒儷琳;周坤;;最優(yōu)應急預案:制定和實施的行為差異[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張吉;王如剛;陶磊;魏子章;王治民;朱明奕;田野;;化工園區(qū)環(huán)境安全應急預案研究進展[A];2014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第三章)[C];2014年
3 李艷華;劉慧敏;孫靜;;群體傷害事件的急救護理模式探討[A];河南省急診新理念、新視角培訓班及學術交流會議論文集[C];2011年
4 李艷華;劉慧敏;孫靜;;群體傷害事件的急救護理模式探討[A];2012年河南省急診新業(yè)務、新視角、新理念及規(guī)范化管理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本文編號:19338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933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