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井下不同粗糙度巷道內(nèi)風速分布的風洞模擬
本文選題:風速分布 + 風洞模擬; 參考:《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15年02期
【摘要】:針對井下巷道壁面附近的低風速區(qū)域進行了實驗室模擬風洞試驗研究,通過實驗室風洞模擬試驗得出了在不同壁面粗糙度及不同風速作用下巷道壁附近的低風速區(qū)域分布。結(jié)果表明,壁面附近低風速區(qū)域的厚度隨著巷道壁粗糙度的增大而增大,并且巷道風速越低其低風速區(qū)域厚度越大。為了有效防止因低風速區(qū)域過大而引起的有毒有害物質(zhì)積聚,可采用增加風速或者修筑更加光滑的巷道壁面等措施。
[Abstract]:A laboratory simulation wind tunnel test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low wind speed area near the wall of underground tunnel. The distribution of low wind velocity near the tunnel wall was obtained under the action of different wall roughness and different wind speed through the laboratory wind tunnel simulation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ickness of the low wind speed area near the wall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wall roughness, and the lower the tunnel wind speed, the greater the thickness of the low wind speed area.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accumulation of toxic and harmful substances caused by excessive low wind speed, measures such as increasing wind speed or building more smooth wall of roadway can be adopted.
【作者單位】: 太原理工大學采礦工藝研究所;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1373146,51304142)
【分類號】:TD72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6條
1 王宏圖;黃振華;范曉剛;袁志剛;江記記;;粗糙集-神經(jīng)網(wǎng)絡理論在礦井通風系統(tǒng)評價中的應用[J];重慶大學學報;2011年09期
2 李宗翔;劉宇;于景曉;賈進章;;突出瓦斯流與礦井通風系統(tǒng)耦合移動仿真[J];重慶大學學報;2012年11期
3 王丙建;羅永豪;趙陽升;;輸送機布設矩形巷道斷面風速分布特征風洞模擬[J];煤礦安全;2013年05期
4 王冬輝;魏連江;李文棟;;VentGIS系統(tǒng)在礦井通風系統(tǒng)優(yōu)化中的應用[J];煤礦安全;2013年06期
5 孫廣臣;傅鶴林;巢萬里;;橋隧相連工程多源損傷模型試驗方法研究[J];鐵道學報;2012年08期
6 黃俊歆;王李管;熊書敏;田峰;陳建宏;;礦井通風系統(tǒng)三維聯(lián)通巷道建模算法及其應用[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8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常陽陽;;基于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水電工程施工安全評價[J];科技和產(chǎn)業(yè);2013年05期
2 洪月華;徐霜;梁家榮;;一種基于粗糙集和遺傳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數(shù)據(jù)分類器模型(英文)[J];廣西科學;2013年02期
3 蔣猛;馬鴻廉;陳棟;李瑋;;基于PCA的礦山設備安全評價[J];金屬礦山;2013年02期
4 朱若茜;張禮勇;;無線傳感器網(wǎng)絡監(jiān)測環(huán)境中的煤礦安全度評價[J];哈爾濱理工大學學報;2013年03期
5 王從陸;吳國珉;王根;;風機并聯(lián)運轉(zhuǎn)效能分析及工況優(yōu)化[J];金屬礦山;2013年10期
6 韓艷杰;張志軍;李亞俊;;基于新型綜合集成法的礦井通風系統(tǒng)安全評價[J];中國安全生產(chǎn)科學技術;2014年02期
7 李宗翔;王雙勇;賈進章;;礦井火災巷道通風熱阻力計算與實驗研究[J];煤炭學報;2013年12期
8 周楊;王全;郝兵;李晶;;模糊PID控制在風表自動檢測系統(tǒng)中的應用[J];哈爾濱理工大學學報;2013年06期
9 丁景明;;礦井通風系統(tǒng)的優(yōu)化及其應用[J];技術與市場;2014年11期
10 龔開福;李夕兵;李國元;時增輝;;大型機械化金屬礦山通風系統(tǒng)優(yōu)化[J];金屬礦山;2015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梁雙華;礦井瓦斯傳感器優(yōu)化選址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7條
1 吳冬;高鐵齒輪傳動系統(tǒng)性能檢測評價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2年
2 吳風國;礦井通風系統(tǒng)安全評價與優(yōu)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2年
3 張文濤;山嶺隧道洞口段橋隧結(jié)合方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4 于景曉;群力礦煤與瓦斯突出災變時期通風系統(tǒng)紊亂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3年
5 蘆陽;礦井通風系統(tǒng)抗火災能力評價方法的研究[D];內(nèi)蒙古科技大學;2014年
6 曾如財;城市復雜橋隧近接混合結(jié)構施工技術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14年
7 胡宜;通風系統(tǒng)布置對TBM掘進區(qū)域溫度與粉塵分布影響規(guī)律研究[D];中南大學;2014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宗翔;王德民;溫永宇;;礦井3D風網(wǎng)圖及基于MATLAB仿真編程實現(xiàn)[J];安全與環(huán)境學報;2010年06期
2 李勇;丁浩;;橋隧相接條件下超大斷面隧道的設計[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6年03期
3 陳星燁,馬曉燕,宋建中;大型結(jié)構試驗模型相似理論分析與推導[J];長沙交通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4 張雪峰;張慶靈;;粗糙集數(shù)據(jù)分析系統(tǒng)MATLAB仿真工具箱設計[J];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1期
5 陳君;;基于人工神經(jīng)網(wǎng)絡的礦井通風系統(tǒng)安全可靠性評價[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7年03期
6 苗磊剛;張國樞;秦汝祥;;礦井通風系統(tǒng)合理性模糊綜合評判[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08年01期
7 吳鑫;許江;;煤與瓦斯突出過程模擬實驗室瓦斯通風安全數(shù)值模擬[J];礦業(yè)安全與環(huán)保;2010年06期
8 張仁松,唐繼東;礦井瓦斯對風流穩(wěn)定性影響的探討[J];煤炭工程師;1997年05期
9 王維忠;陶云奇;許江;彭守建;;不同瓦斯壓力條件下的煤與瓦斯突出模擬實驗[J];重慶大學學報;2010年03期
10 張雪峰,石凡,郝麗娜,張慶靈;粗糙集數(shù)據(jù)分析系統(tǒng)的程序?qū)崿F(xiàn)[J];遼寧石油化工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王戍平;破碎圍巖隧道的模擬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2 倪景峰;礦井通風仿真系統(tǒng)可視化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從陸;復雜礦井通風網(wǎng)絡解算及參數(shù)可調(diào)度研究[D];中南大學;200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諸震鳴;低粗糙度零件的前處理[J];電鍍與精飾;1994年03期
2 李洪波,趙學增,褚巍,肖增文;半導體工業(yè)中臨界尺寸線邊緣粗糙度的測量[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05年05期
3 鄒江;彭曉峰;顏維謀;;壁面粗糙度對通道流動特性的影響[J];化工學報;2008年01期
4 馮曉靜;;光學法用于測定紙張粗糙度[J];中華紙業(yè);2010年16期
5 張耀俊;;粗糙度的非接觸測量[J];機械制造;1983年05期
6 王軍,,孫明岳;磨削粗糙度影響因素分析[J];阜新礦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年04期
7 韓香娥,吳振森;金屬基及涂層表面粗糙度的測量方法研究[J];應用光學;1996年01期
8 朱曉東,李寧,黎德育,劉偉華,李偉;高速電鍍鋅工藝對鍍層粗糙度及微觀形貌的影響[J];中國有色金屬學報;2005年01期
9 周龍聲;;國標《麥面粗糙度》介紹(上)[J];機械工人.冷加工;1984年08期
10 周富臣;極差無偏估計在粗糙度樣塊檢定中的應用[J];航空標準化與質(zhì)量;1989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伯蘭;何天白;葛遼海;孫桂芬;;聚合物材料斷面粗糙度的定量表征方法[A];第六次全國電子顯微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1990年
2 陳少勇;魏征;;粗糙度對粘附滯后的影響[A];北京力學會第20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4年
3 李會雨;李玉和;李慶祥;廖小華;葛楊翔;;超光滑表面粗糙度檢測系統(tǒng)的研究[A];第三屆全國信息獲取與處理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4 沈瑩;秦飛;;粗糙度參數(shù)與焊錫接點應力的關系研究[A];北京力學會第19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5 黃平;;粗糙度對線接觸彈流解的影響[A];第五屆全國摩擦學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1992年
6 袁群;韓菊紅;;混凝土粘結(jié)面粗糙度的分維評價方法[A];第九屆全國結(jié)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卷[C];2000年
7 劉小君;劉q;趙小勇;;耦合波度和粗糙度的表面形貌特性的研究[A];第五屆全國青年摩擦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9年
8 侯磊;于勁;于駿一;姚駿恩;;用STM測量球面粗糙度的計算機程序設計[A];第七次全國電子顯微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1993年
9 劉玉嶺;檀柏梅;牛新環(huán);趙海濤;;藍寶石CMP工藝中粗糙度的控制技術(英文)[A];2008全國功能材料科技與產(chǎn)業(yè)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8年
10 楊菲;劉立欣;;基于偏振光干涉原理光滑表面粗糙度的檢測[A];第十二屆全國光學測試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上海 張元生;用AutoCAD的圖塊屬性標注粗糙度[N];電腦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徐元柳;基于裸露地表輻射傳輸模型的粗糙度反演與地形校正[D];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2009年
2 尹書冉;河道中典型邊界上湍流運動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D];武漢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楊慧敏;微管道流動中壁面粗糙度的影響機理[D];浙江大學;2006年
2 孟磊;粗糙度對單裂隙水流影響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2年
3 宋雅君;時標上具有參數(shù)依賴的廣義指數(shù)型二分性粗糙度理論[D];黑龍江大學;2014年
4 孫萌;基于探地雷達的路面粗糙度仿真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3年
5 李鍵;粗糙度對粘性土—混凝土結(jié)構接觸面力學特性的影響[D];中南大學;2014年
6 張冰玉;手指皮膚摩擦感知功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8302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anquangongcheng/1830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