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響應面法的裝載機動臂結構可靠性研究
本文選題:裝載機 + 動臂; 參考:《機械設計》2017年06期
【摘要】:為了預測裝載機動臂的可靠度,將動臂結構尺寸、材料屬性和外載荷等參數(shù)視為隨機變量,基于響應面法建立了動臂結構可靠性分析模型。該模型考慮了外載荷變化對動臂結構可靠性的影響,結合一次二階矩法求解模型可靠度。利用該模型對ZL50型裝載機動臂可靠性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動臂的穩(wěn)定性可靠度與鏟裝作業(yè)時所受外載荷為非線性關系,外載荷均值增大時,動臂可靠度以結構設計極限載荷為分界,呈現(xiàn)出不同的降低趨勢。用S曲線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動臂可靠度與外載荷的變化規(guī)律。研究方法和結果為裝載機動臂結構穩(wěn)定性分析和結構優(yōu)化提供了參考。
[Abstract]:In order to predict the reliability of the moving arm of the loader, the parameters such as structure size, material properties and external load are regarded as random variables, and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model of the arm structure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RSM). In this model, the influence of the external load on the reliability of the arm structure is considered, an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model is solved by using the first-order second-order moment method. The model is used to study the reliability of ZL 50 loader ar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bility reliability of the arm is nonlinear to the external load of the shovel, and when the mean value of the external load increases, the limit load of the structure design is the boundary of the reliability of the arm, showing a different decreasing trend. The S-curve model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arm and the variation of the external load.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ult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tability analysis and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of the loader arm.
【作者單位】: 長安大學道路施工技術與裝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江蘇徐州工程機械研究院;
【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資助項目(2015BAF07B02) 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長安大學優(yōu)博培育資助項目(310825175009)
【分類號】:TH243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剛;郭寒竹;;動臂塔機應用新視角[J];建設機械技術與管理;2008年08期
2 郭寒竹;陳向平;;大型動臂塔機應用技術與安全預警[J];建設機械技術與管理;2008年08期
3 張愛武;程惠;;動臂缸竄動的治理[J];工程機械與維修;2007年04期
4 俞嘯;;國產(chǎn)大型動臂塔機成施工主角[J];建筑機械化;2012年01期
5 趙愛波;;淺談動臂提升無力的快速處理方法[J];今日工程機械;2011年22期
6 谷進寶;動臂塔式起重機改造初探[J];建設機械技術與管理;1995年04期
7 王剛;;國內(nèi)主要塔機生產(chǎn)企業(yè)動臂塔機產(chǎn)品簡介[J];建設機械技術與管理;2008年08期
8 謝國濤;;可移動配重式動臂塔機設計及應用[J];建筑機械;2013年20期
9 馬元會,趙承國;挖掘機動臂自落故障的排除[J];工程機械與維修;2002年12期
10 劉法恒;;挖掘機動臂的改進[J];工程機械與維修;2010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鄭惠強;李愛紅;石來德;陳寒輝;;邊坡成型機動臂結構的諧響應分析[A];中國工程機械學會2003年年會論文集[C];2003年
2 林浩菁;林少芬;;裝載機動臂的疲勞可靠性分析[A];2012年全國機械行業(yè)可靠性技術學術交流會暨第四屆可靠性工程分會第四次全體委員大會論文集[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康嘯波;挖掘機“動臂優(yōu)先”功能失效怎么辦[N];中國交通報;2008年
2 孫圓;用技術創(chuàng)新改寫歷史[N];中國質量報;2008年
3 記者 魏東;挖掘機動臂無用功回收實現(xiàn)節(jié)能增效[N];科技日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張樹忠;基于液壓式能量回收的挖掘機動臂節(jié)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2 王滔;混合動力挖掘機動臂能量回收單元及系統(tǒng)研究[D];浙江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盛彬;挖掘機動臂力學性能分析及板厚優(yōu)化方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5年
2 李俊;基于熱點應力法的挖掘機動臂焊縫的疲勞壽命分析[D];電子科技大學;2015年
3 朱建勇;挖掘機動臂靜應力分析和結構優(yōu)化[D];蘇州大學;2015年
4 李維多;WK-75型機械式挖掘機動臂的疲勞裂紋擴展壽命預測與分析[D];太原理工大學;2016年
5 李琦;挖掘機動臂有限元分析與結構改進[D];燕山大學;2016年
6 白朝陽;動臂塔式起重機方案設計技術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5年
7 廖尉華;面向工程機械再制造的挖掘機動臂剩余疲勞壽命預測[D];華中科技大學;2015年
8 張路豪;挖掘機動臂能量回收系統(tǒng)分析與試驗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5年
9 沈振輝;挖掘機動臂結構智能優(yōu)化設計若干關鍵技術研究[D];福州大學;2011年
10 朱奇;液壓挖掘機動臂動力數(shù)值仿真研究及優(yōu)化設計[D];長沙理工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21029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xiegongchenglunwen/2102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