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發(fā)展統(tǒng)計理論與測度研究
本文選題:低碳經濟 切入點:低碳指數(shù) 出處:《求索》2015年1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低碳經濟是適應全球氣候變化和能源危機而產生的一種新的經濟發(fā)展方式,既符合人與自然協(xié)調發(fā)展的基本要求,更是創(chuàng)建資源節(jié)約型和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的必然選擇。借鑒現(xiàn)有研究成果,科學界定低碳經濟,按照系統(tǒng)、科學、可量化原則,建立低碳經濟發(fā)展統(tǒng)計測度指標體系,應用因子分析法構建低碳經濟測度綜合模型,基于相對比較理念,測度我國各地區(qū)低碳經濟發(fā)展水平;在此基礎上,構建低碳經濟簡易模型,其測度結果與綜合模型結果基本一致,相互驗證。并選用隨機森林賦權法測度模型進一步分析,構建低碳指數(shù),直接測度各地區(qū)低碳生產總值。幾種測度方法結果基本一致,測度過程簡化。低碳經濟發(fā)展量化指數(shù)的構建是經典統(tǒng)計分析方法的發(fā)展,更是一種創(chuàng)新。
[Abstract]:Low-carbon economy is a new wa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can adapt to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energy crisis, and meet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t is also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create a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Using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for reference, the paper defines the low-carbon economy scientifically, and establishes a statistical measurement index system of low-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system, science and quantification. A comprehensive model of low carbon economy measurement is constructed by using factor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low carbon economy in various regions of China is measured based on the relative comparative concept, and on this basis, a simple model of low carbon economy is constructed.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the synthetic model, and the random forest weighting method is used to further analyze and construct a low carbon index to measure the low carbon gross product of different regions directly. The results of several measurement methods are basically the same. The construction of quantitative index of low 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is the development of classical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and it is also an innovation.
【作者單位】: 湖南商學院數(shù)學與統(tǒng)計學院;湖南省統(tǒng)計局;
【基金】:湖南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重點研究課題(湘經普辦〔2014〕32-10) 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3YBA195)
【分類號】:F124.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付慧;;低碳經濟研究綜述[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34期
2 藍慶新;鄭學黨;;我國低碳經濟發(fā)展水平的指標體系構建及國際評價——基于G20國家的比較[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02期
3 杜濤;;國內低碳經濟研究的理論綜述[J];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2010年03期
4 蔡宏宇;;低碳經濟背景下企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測度研究——以湖南數(shù)據(jù)為例[J];求索;2014年08期
5 張麗瓊;;基于DEA的資源型城市低碳經濟發(fā)展的效率評價——以中部六省的地級資源型城市為例[J];品牌(下半月);2015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稅小華;;我國發(fā)展農村低碳經濟的SWOT分析與策略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22期
2 藺忠龍;毛建書;張拯研;殷壽安;徐志剛;解燕;黃夸克;賈利華;馮曉忠;;現(xiàn)代煙草農業(yè)建設中實現(xiàn)低碳發(fā)展的思考[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年07期
3 丁云;李佳佳;;淺析低碳經濟制度的理論發(fā)展[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4 黃耀沛;許應春;;論我國低碳農業(yè)的發(fā)展[J];當代經濟;2012年04期
5 張遠索;朱海勇;;從銀井傣寨看低碳型新農村建設[J];北京規(guī)劃建設;2011年02期
6 何源浩;李霞;李強;;河南省區(qū)域內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碳排放效應分析[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年28期
7 董魏魏;馬永俊;畢蕾;;低碳鄉(xiāng)村指標評價體系探析[J];湖南農業(yè)科學;2012年01期
8 管明;馬國勝;朱仲羽;;低碳經濟視角的江蘇太湖流域農業(yè)發(fā)展調查分析與政策建議[J];農業(yè)環(huán)境與發(fā)展;2012年03期
9 韓晶;王峗;陳超凡;;中國工業(yè)碳排放績效的區(qū)域差異及影響因素研究——基于省域數(shù)據(jù)的空間計量分析[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5年01期
10 孫敬章;;對新疆地區(qū)低碳經濟發(fā)展的思考[J];企業(yè)技術開發(fā);2012年Z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曄;基于低碳經濟視角的我國農業(yè)改造問題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2 方芳;基于低碳經濟及產業(yè)結構調整的TBS公司汽車板營銷策略研究[D];天津大學;2011年
3 梁浩;低碳經濟對我國制造業(yè)企業(yè)財務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4 杜濤;我國發(fā)展低碳農村存在的問題、原因與對策探討[D];內蒙古財經學院;2011年
5 趙丹;碳標簽食品生產決策與消費行為研究[D];江南大學;2012年
6 宮金萍;我國低碳經濟法律規(guī)制路徑探析[D];山東師范大學;2012年
7 陳戀;基于低碳經濟的農用地可持續(xù)利用評價研究[D];湖南農業(yè)大學;2012年
8 南人鳳;低碳農村發(fā)展環(huán)境及對策研究[D];西北大學;2012年
9 梁琴;低碳旅游城市評價體系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2年
10 謝秀秀;推進中國碳金融市場發(fā)展的對策研究[D];遼寧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軍軍;;低碳經濟競爭力的內涵和表現(xiàn)[J];長春大學學報;2011年11期
2 袁男優(yōu);;低碳經濟的概念內涵[J];城市環(huán)境與城市生態(tài);2010年01期
3 辛章平;張銀太;;低碳經濟與低碳城市[J];城市發(fā)展研究;2008年04期
4 李e,
本文編號:16357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635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