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下物流園區(qū)選址研究
本文選題:一帶一路 切入點:物流園區(qū)選址 出處:《北京交通大學》2016年博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中國政府的"一帶一路"戰(zhàn)略自提出以來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并已經成為我國最為重要的中長期發(fā)展戰(zhàn)略構想。該戰(zhàn)略不但有利于發(fā)揮我國全球化戰(zhàn)略的比較優(yōu)勢,提升我國戰(zhàn)略物資運輸渠道多元化水平,加強我國與其他國家的互利合作,進而對維護我國的國家經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將為沿線上的60多個相關國家和地區(qū)帶來巨大的發(fā)展機遇。發(fā)展商品貿易是踐行"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重要手段,也是該戰(zhàn)略的實質性內容之一。為此必須加強相關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如運輸途徑(公路、鐵路),轉運場所,運輸組織等,以支撐商品貿易的高效順暢進行。物流園區(qū)集貨物流通、信息交換、加工增值等多種功能于一體,是最為重要的現代化物流基礎設施之一。作為影響物流園區(qū)營業(yè)利潤的重要因素之一,物流園區(qū)的選址一直是學術界和企業(yè)界共同關注的一個關鍵性問題。雖然已有大量文獻對物流園區(qū)選址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了多種解決方法,但是這些研究在以下方面需要進一步改進:(1)已有確定型選址模型,無法刻畫"一帶一路"對物流選址決策帶來的不確定性因素;而不確定性模型主要是基于隨機模型和模糊理論,隨機模型需要以隨機變量的概率分布為前提,模糊集理論主要用于刻畫概念模糊不清的問題,在實際應用中更多地被用于解決自然語言相關的評價問題,都難以有效地刻畫"一帶一路"下的不確定性問題;(2)已有研究常把真實貨運量和物流需求混淆,然而真實貨運量代表的是短期的業(yè)務規(guī)模,物流需求代表著長期的潛在的發(fā)展趨勢,這兩者的經濟含義具有較大不同;(3)當前基于優(yōu)化理論的選址方法依賴于詳細和具體的歷史數據,而在針對新問題的研究中,缺乏相關數據是難以回避的現實問題;(4)已有選址模型多是在"一帶一路"戰(zhàn)略提出之前建立,無法反映"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下物流選址決策的新要求。然而現實的背景是,"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實施將會給我國運輸需求帶來較大變化,從而使決策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并且由于"一帶一路"戰(zhàn)略處于初步實施階段,所以缺少充足的數據積累;除此之外"一帶一路"下的園區(qū)選址決策還具有"前瞻性"、"系統性"、"運輸通道依賴性'"等一系列新特點,因此現有的物流園區(qū)選址方法難以在"一帶一路"的新形勢下取得令人滿意的應用效果。為了有效應對當前的新挑戰(zhàn),本文分析了 "一帶一路"對我國物流園區(qū)建設的本質影響,在此基礎上研究"一帶一路"下我國物流園區(qū)的選址問題。本文的創(chuàng)新性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通過文獻調研等手段,本文分析總結了 "一帶一路"戰(zhàn)略對我國物流園區(qū)建設的本質影響,是"一帶一路"戰(zhàn)略對我國物流園區(qū)建設影響機理的理論性探索,為將來相關研究的進一步深入提供理論基礎。(2)考慮到物流增長潛力是物流園區(qū)選址要考慮的長期關鍵性因素,本文基于部分調整(partial adjustment)理論提出了一個物流增長潛力的估計模型。該模型克服了現有物流需求預測方法誤把真實貨運量作為物流需求的不足,能夠為物流園區(qū)選址決策提供更加可靠的數據基礎,是對物流需求分析方法的創(chuàng)新性工作。(3)本文結合群決策(group decision)技術、模糊集合理論(fuzzy set theory)、證據推理(evidential reasoning)理論提出了一種新的宏觀物流園區(qū)選址方法。該方法能夠有效解決數據不足問題和傳統專家判斷選址方法的主觀性偏誤,是證據推理理論在物流園區(qū)選址中的創(chuàng)新性應用,既拓展證據推理理論的應用范圍又豐富和完善了物流園區(qū)選址的理論和方法。(4)本文基于區(qū)間優(yōu)化理論提出了一種微觀選址模型。該模型能夠將"一帶一路"帶來的不確定性考慮進來,并以區(qū)間的形式給出最優(yōu)選址范圍,范圍內的點都是可接受的選址方案。該模型克服了傳統模型的單個最優(yōu)解無法實際應用的風險,從而能夠為決策者提供更加可靠的選址建議。這項工作是區(qū)間優(yōu)化理論與物流園區(qū)選址理論的交叉應用,是對基于最優(yōu)化理論選址方法的創(chuàng)新性工作。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北京交通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F259.2;F12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亞娟;木仁;;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物流中心選址研究[J];品牌(下半月);2015年07期
2 方新;靳留乾;蹇明;;基于區(qū)間D-S證據理論的物流中心選址模型[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5年12期
3 HUANG Anqiang;LAI Kinkeung;LI Yinhua;WANG Shouyang;;Forecasting Container Throughput of Qingdao Port with a Hybrid Model[J];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 Complexity;2015年01期
4 鄧濤;熊自明;王青山;;一種結合重心法和GIS技術的機場搶修預置物資倉庫選址模型[J];北京測繪;2014年05期
5 杭揮天;顏偉;;基于重心法和優(yōu)化離散模型的咸陽農產品配送中心選址研究[J];企業(yè)導報;2014年15期
6 王飛飛;林文;;基于改進的重心—因次分析法的3PL配送中心選址研究[J];物流技術;2014年05期
7 張?zhí)m卿;曹瑛;;基于層次分析法的醫(yī)藥集團物流配送中心選址[J];物流技術;2014年05期
8 馬良;張林;劉新科;;基于粗集和證據推理的海外基地保障點選址評估[J];指揮控制與仿真;2014年01期
9 郭滕達;楊清清;蔡瑞輝;;基于網絡層次分析的軍事逆向物流中心選址方法[J];兵工自動化;2014年02期
10 張?zhí)m怡;林玉英;邱榮祖;;基于BPNN的木材物流中心選址方法與實證分析[J];福建林學院學報;2014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利華;不確定性物流網絡設計的區(qū)間規(guī)劃模型與算法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秦緒濤;基于既有鐵路貨運站的鐵路物流中心選址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5年
2 史占江;物流配送中心選址及其應用研究[D];河南大學;2010年
3 張濤;基于層次分析法的物流中心選址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08年
4 鄢章華;基于二層規(guī)劃的物流中心選址模型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08年
5 李峰;區(qū)域物流中心選址模型研究[D];東北大學;2008年
6 王棟;農產品物流中心選址模型及其應用[D];東北農業(yè)大學;2007年
7 夏景虹;物流中心及其選址模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05年
8 肖劍;基于遺傳算法的物流中心選址模型及算法研究[D];重慶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62165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621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