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經(jīng)濟增長減速的新要素供給理論、體制與政策選擇
本文關鍵詞: 消費結構 廣義人力資本 知識部門 生產(chǎn)消費一體化 出處:《經(jīng)濟研究》2015年1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本文通過引入知識部門,在結構上重新定義生產(chǎn)函數(shù),以此為基礎分析中國經(jīng)濟轉型的新要素供給的作用。研究發(fā)現(xiàn),為了突破結構性減速的阻礙、實現(xiàn)可持續(xù)增長,以知識部門為代表的新生產(chǎn)要素供給,成為能否跨越發(fā)展階段的主導力量。因應城市居民收入提高之后發(fā)生的需求升級,知識部門圍繞科教文衛(wèi)體等提升"廣義人力資本"消費支出的現(xiàn)代服務業(yè)建立起來,知識部門的生產(chǎn)消費過程,也是人力資本提升和創(chuàng)新內生化的過程。知識部門自身不僅具有內生性,而且以其外溢性促進傳統(tǒng)工業(yè)、服務業(yè)部門的發(fā)展,有利于促進結構升級,以此打通消費和生產(chǎn)一體化,在不斷擴大消費需求的同時推進未來中國創(chuàng)新增長。在物質資本驅動增長動力減弱的困境下,重視消費對廣義人力資本的貢獻作用,促進消費、生產(chǎn)結構互動升級,是實現(xiàn)發(fā)展突破的關鍵。
[Abstract]:By introducing the knowledge sector and redefining the production function structural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ole of the supply of new factors in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It is found that in order to break through the obstacles of structural deceleration and achieve sustainable growth, The supply of new factors of production, represented by the knowledge sector, has become a leading force in whether or not to cross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Knowledge departments have been set up around modern service industries, such as science, education, culture, health, and so on, which promote "broad sense of human capit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and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rocess of the knowledge sector, The knowledge sector itself is not only endogenous, but also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industries and service sectors by its spillover,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promotion of structural upgrading. In this way, we can open up the integration of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and push forward the innovation growth of China in the future while expanding the consumption demand. Under the predicament of the weakening of the growth power driven by material capital, we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ontribution of consumption to human capital in a broad sense and promote consumption. Interactive upgrading of production structure is the key to achieve a breakthrough in development.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jīng)濟研究所;
【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課題“加快經(jīng)濟結構調整與促進經(jīng)濟自主協(xié)調發(fā)展研究”(批準文號12&ZD084);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課題“我國經(jīng)濟增長的結構性減速;轉型風險與國家生產(chǎn)系統(tǒng)效率提升路徑研究”(批準文號14AJL006)和“中國城市規(guī)模;空間集聚與管理模式研究”(批準文號15AJL013)資助
【分類號】:F120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唐松林,趙書閣;論知識經(jīng)濟條件下的人力資本[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0年05期
2 魏杰;產(chǎn)權制度的設置必須注重人力資本[J];經(jīng)濟縱橫;2000年02期
3 魏杰;產(chǎn)權制度與人力資本的積極性[J];中國統(tǒng)計;2000年02期
4 魏奮子,羅亞凡;人力資本分類探析[J];甘肅理論學刊;2000年04期
5 京文;人力資本應作價入股[J];廣西會計;2001年01期
6 黃震;試論人力資本與企業(yè)發(fā)展的關系[J];貴州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02期
7 唐亞新;人力資本在企業(yè)中的權益初探[J];馬鋼職工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8 楊萬義;論人力資本的生成途徑及其運營機制的構建[J];現(xiàn)代財經(jīng)-天津財經(jīng)學院學報;2002年04期
9 胡愛榮;人力資本與教育投資[J];經(jīng)濟論壇;2002年17期
10 李冠偉,李玉江,胡寧;山東省居民人力資本現(xiàn)狀分析[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程承坪;;論企業(yè)家聲譽性人力資本[A];2001年中國管理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1年
2 李國和;;對人力資本的社會學審視——兼評經(jīng)濟學人力資本理論[A];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04年“社會工作、社會學與構建和諧社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劉平;張貴敏;陸靜;孟春媛;;我國運動員人力資本研究框架的建立[A];第八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匯編(一)[C];2007年
4 羅諶;;我國文化產(chǎn)業(yè)創(chuàng)新型人力資本效應的實證研究[A];第5屆教育教學改革與管理工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2年
5 向顯湖;李永焱;;試論人力資本融資財務[A];中國會計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暨200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C];2004年
6 陳洪安;王婷婷;;基于內生經(jīng)濟增長理論的山西省人力資本政策實證研究[A];第五屆(2010)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10年
7 焦斌龍;;體制轉軌與中國人力資本地位變遷:以公有制企業(yè)為例[A];全國高等財經(jīng)院!顿Y本論》研究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5年
8 任建華;;人力資本的完整與殘缺范疇論[A];2007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7年
9 李江萍;;基于新準則的人力資本出資的會計處理[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06年年會暨第19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6年
10 黃盼盼;陶厚永;;人力資本入股的策略探究——兼論企業(yè)高管短期行為的防治[A];第四屆(2009)中國管理學年會——組織行為與人力資源管理分會場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華南師范大學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 劉漢輝 廣東省輕工業(yè)技師學院 李磊;強化人力資本“充值”理念[N];中國人口報;2008年
2 江蘇省人事廳政策法規(guī)處 張永yN;人力資本附加值的提升之路[N];新華日報;2009年
3 記者 何農;比利時投訴德國“人力資本傾銷”[N];光明日報;2013年
4 本報實習生 寧彬;人力資本就是核心競爭力[N];中國財經(jīng)報;2002年
5 周崔軍;股東以人力資本出資的幾個法律問題剖析[N];中國工商報;2003年
6 孫文剛;人力資本的風險防范[N];財會信報;2005年
7 趙昌峰;算算飯店的飯店人力成本與人力資本[N];中國旅游報;2002年
8 人民大學 王磊 劉紅燦;淺議人力資本的形成[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5年
9 本報記者 黃哲雯;人力資本引來新課題[N];工人日報;2001年
10 談蕭;給人力資本出資以法律地位[N];經(jīng)濟參考報;2005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姜玉鵬;人力資本:區(qū)域經(jīng)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原動力研究[D];青島大學;2007年
2 胡偉清;無形人力資本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3 鄒國防;權力結構中的微觀權力與人力資本[D];南開大學;2009年
4 朱焱;人力資本財務及其控制問題研究[D];湖南大學;2010年
5 楊文華;人力資本與社會發(fā)展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6 何東琪;人力資本生成及積累的制度環(huán)境研究[D];西北大學;2005年
7 向顯湖;人力資本財務論[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6年
8 薛乃卓;基于能力視角的人力資本評價與增值激勵研究[D];天津大學;2005年
9 王德勁;我國人力資本測算及其應用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7年
10 喻匯;廣東省縣域經(jīng)濟發(fā)展中的人力資本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磊;陜西人力資本籌集機制探析[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2 秦永;人力資本和專業(yè)化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3 傅婉娟;軍事人力資本教育投資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4年
4 婁之歆;基于人力資本再生產(chǎn)的人力資本維護問題研究[D];河海大學;2007年
5 宮真真;河北省農民工就業(yè)質量研究[D];河北大學;2015年
6 崔詩禹;基于人力資本視角的遼寧經(jīng)濟增長研究[D];遼寧大學;2015年
7 胡乃達;浙江固耐公司銷售人員激勵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4年
8 葛寅;從人口紅利到人力資本紅利[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5年
9 彭雪梅;家庭社會資本與人力資本對“80后”初次就業(yè)質量的影響[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10 范婷;我國中小企的招聘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51835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518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