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OPSIS的省級低碳經濟發(fā)展評價及其空間面板計量分析
本文關鍵詞: TOPSIS 空間面板模型 低碳經濟 區(qū)域發(fā)展 出處:《中國管理科學》2014年S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本文利用2004—2011年30個省份的數(shù)據,采用TPOSIS模型對中國分省低碳經濟發(fā)展情況進行綜合評價。簡單的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中國省級低碳經濟發(fā)展存在顯著的空間相關性與差異性。通過空間面板計量模型對2004—2011年各省份的TOPSIS評價值、產業(yè)結構、貿易結構、財政支出、城市化進程等變量進行回歸分析,進一步發(fā)現(xiàn)中國各省份低碳經濟發(fā)展存在顯著的正向地理相關性,二產比重、能源中煤炭比重、對外開放程度以及財政支出對于綜合評價指標具有負向作用,而城市化率對于綜合評價指標具有顯著的正向作用。傳統(tǒng)的低碳經濟發(fā)展評價的研究一般只關注評價指標選取與評價模型設計,缺乏對評價結果的深入分析。本研究彌補了這一方面的不足,為省級低碳經濟發(fā)展提供一定支持。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data from 30 provinces from 2004 to 2011, The TPOSIS model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in different provinces of China. A simple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re is significant spatial correlation and differe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at provincial level in China. TOPSIS evaluation values for provinces, 2004-2011, By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de structure, fiscal expenditure, 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other variables, it is further found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positive geographical correla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in various provinces of China, the proportion of secondary production, the proportion of coal in energy, and so on. The degree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financial expenditure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The urbanization rate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The traditional research of low 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 evaluation only pays attention to the selec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and the design of evaluation model. Lack of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evaluation results. This study makes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this aspect, and provides some suppor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ovincial low-carbon economy.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基金】:國家發(fā)改委與財政部計劃課題子項目(201203)
【分類號】:F124.5;F22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程葉青;王哲野;張守志;葉信岳;姜會明;;中國能源消費碳排放強度及其影響因素的空間計量[J];地理學報;2013年10期
2 李鍇;齊紹洲;;貿易開放、經濟增長與中國二氧化碳排放[J];經濟研究;2011年11期
3 雷明;虞曉雯;;地方財政支出、環(huán)境規(guī)制與我國低碳經濟轉型[J];經濟科學;2013年05期
4 楊騫;劉華軍;;中國二氧化碳排放的區(qū)域差異分解及影響因素——基于1995~2009年省際面板數(shù)據的研究[J];數(shù)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2年05期
5 李剛;遲國泰;程硯秋;;基于熵權TOPSIS的人的全面發(fā)展評價模型及實證[J];系統(tǒng)工程學報;2011年03期
6 付加鋒;莊貴陽;高慶先;;低碳經濟的概念辨識及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0年08期
7 梁昌勇;戚筱雯;丁勇;冷亞軍;;一種基于TOPSIS的混合型多屬性群決策方法[J];中國管理科學;2012年04期
8 劉潔;李文;;中國環(huán)境污染與地方政府稅收競爭——基于空間面板數(shù)據模型的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3年04期
9 陳躍;王文濤;范英;;區(qū)域低碳經濟發(fā)展評價研究綜述[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3年04期
10 閆書麗;劉思峰;朱建軍;方志耕;劉健;;基于熵測度的三參數(shù)區(qū)間數(shù)信息下的TOPSIS決策方法[J];中國管理科學;2013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春波;;林業(yè)低碳競爭力指標體系的構建及實證評價——以西南地區(qū)5省市為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2年12期
2 張亨利;;論企業(yè)低碳經濟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2年04期
3 王怡;;基于突變級數(shù)法的中國低碳經濟復雜系統(tǒng)綜合評價[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12年05期
4 賀正楚;張訓;;電力企業(yè)社會責任評價體系及實例分析[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1年04期
5 胡芳;李樹丞;李林;;低碳經濟模式下公共工程投資項目的績效評估模型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2年02期
6 阮洪;;低碳經濟影響下國際經濟法的變革[J];長沙大學學報;2012年01期
7 陳峗;陳志斌;;低碳經濟離我們有多遠:管理的視角[J];城市發(fā)展研究;2011年03期
8 王愛蘭;;低碳城市建設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城市;2011年06期
9 周富華;陳雄;;國內外低碳經濟評價初探[J];當代經濟;2011年09期
10 王韶華;范德成;張偉;;基于粗糙集與未確知模型的能源結構合理性測度與評價研究[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王愛蘭;;低碳城市建設水平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A];新規(guī)劃·新視野·新發(fā)展——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天津學術文庫》(下)[C];2011年
2 侯依玲;談建國;劉校辰;吳蔚;馬京津;;低碳城市發(fā)展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進展[A];S3 聚焦氣候變化,探索低碳未來[C];2012年
3 王盼盼;;低碳消費相關熱點的研究綜述[A];2011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2011年?ㄒ唬C];2011年
4 張宏武;蘭梓睿;;天津低碳消費模式發(fā)展的路徑選擇[A];科學發(fā)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八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C];2012年
5 趙豐年;張永慶;;低碳城市發(fā)展的路徑研究——以上海市為例[A];第十一屆全國區(qū)域經濟學學科建設年會暨生態(tài)文明與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6 李有緒;陳秋華;;休閑農業(yè)低碳園區(qū)模型及其評價體系構建探討[A];綠色經濟與林業(yè)發(fā)展論——第六屆中國林業(yè)技術經濟理論與實踐論壇論文集[C];2012年
7 蘇h椒,
本文編號:15085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508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