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權結構變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基于中國30省份1995—2013年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
本文關鍵詞: 中國經濟增長 產權結構變動 面板格蘭杰因果檢驗 動態(tài)面板數據模型 出處:《經濟科學》2015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本文構建了一個產權結構變動綜合指標,運用中國30個省份1995—2013年的面板數據,對中國的產權結構變動和經濟增長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實證檢驗:通過面板格蘭杰因果檢驗,運用系統(tǒng)廣義矩估計(system GMM)的方法,得到了產權結構變動和經濟增長互為因果的關系;同時運用了動態(tài)面板數據模型(DPD model),得到產權結構的演進對中國經濟增長具有顯著正向影響,產權結構每向上變動一個百分點,人均GDP的對數將相應增長0.423%至0.573%的結論。
[Abstract]:This paper constructs a comprehensive index of property structure change using panel data from 1995 to 2013 in 30 provinces of China.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test on the causality between the change of property right 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by using the panel Granger causality test, the method of system GMMM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generalized moments of the syste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 of property right structure and economic growth is obtained. At the same time, using dynamic panel data model and DPD model,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evolution of property rights structure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China's economic growth, and property rights structure changes by one percentage point each upward. The logarithm of per capita GDP would rise by 0.423% to 0.573%.
【作者單位】: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
【分類號】:F121.3;F1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改革開放35年來,中國的產權結構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由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公有制產權,向“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多元產權結構發(fā)展。2013年,中國非公有制企業(yè)數量已經占中國整個企業(yè)總數的82%,對中國GDP的貢獻率為60%;非公經濟為國家提供的稅收占比達到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葛新元,王大輝,袁強,方?;中國經濟結構變化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的計量分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01期
2 丁永健;鄢雯;侯鐵珊;;地區(qū)工業(yè)所有制結構與經濟增長的相互影響——基于面板VAR模型的實證分析[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3 沈坤榮;改革二十年我國所有制結構變動對產業(yè)結構變動的影響分析[J];管理世界;1999年02期
4 趙金鎖;;中國現(xiàn)階段經濟制度變遷區(qū)際差異實證分析[J];甘肅社會科學;2008年03期
5 郭克莎;中國所有制結構變動與資源總配置效應[J];經濟研究;1994年07期
6 劉偉,李紹榮;所有制變化與經濟增長和要素效率提升[J];經濟研究;2001年01期
7 劉瑞明;;所有制結構、增長差異與地區(qū)差距:歷史因素影響了增長軌跡嗎?[J];經濟研究;2011年S2期
8 李方正;;我國經濟結構調整與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J];財經理論研究;2014年01期
9 王紅玲;中國工業(yè)所有制結構差異及其影響的實證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1年05期
10 楊天宇,袁江;中國經濟結構變遷影響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J];探索;2005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鄒濱;賴曉飛;;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2 柯軍;;安徽省產業(yè)結構升級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分析[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3 許鹿;西部開發(fā)與制度創(chuàng)新[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S1期
4 葛新元,陳清華,袁強,方?;中國經濟6部門資本產出比分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02期
5 葛新元,王大輝,袁強,方?;經濟結構失衡與經濟衰退的多部門動力學模型[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05期
6 陳清華,樊瑛,方?;Denison因素分析法和中國經濟增長[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4期
7 王顏齊;郭翔宇;;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與農業(yè)經濟增長:以黑龍江省為例[J];商業(yè)研究;2009年10期
8 高歌;王元道;;全要素環(huán)境技術效率跨國比較及影響因素分析[J];商業(yè)研究;2011年11期
9 戚紅艷;;工業(yè)結構與居民收入、經濟增長的關系——以廣西為例的VAR模型實證檢驗[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11年04期
10 徐誠瑋;;浙江省產業(yè)結構與經濟波動關系研究[J];四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興;;經濟結構變遷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以山東省為例[A];山東省首屆服務業(yè)發(fā)展論壇優(yōu)秀論文選[C];2007年
2 方軍雄;;所有制與經營績效之謎:政策優(yōu)勢還是管理優(yōu)勢?[A];全球化與中國經濟 創(chuàng)新·發(fā)展·安全——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文集(2006年度)(經濟·管理學科卷)[C];2006年
3 胡永剛;;體制變革中的中國經濟增長模型與實證分析[A];2004年中國經濟特區(qū)論壇:科學發(fā)展觀與中國的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丁秀清;郭華;;經濟全球化對青海省的影響及其對策[A];中國《資本論》研究會第11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2年
5 白俊;連立帥;;貨幣政策、產權性質與信貸資金配置[A];中國會計學會2011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白俊;連立帥;;貨幣政策、產權性質與信貸資金配置[A];中國會計學會財務成本分會2011年年會暨第二十四次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7 敬嵩;;用TFP解析西部發(fā)展[A];西部開發(fā)與系統(tǒng)工程——中國系統(tǒng)工程學會第12屆年會論文集[C];2002年
8 敬莉;張勝達;;新疆收入分配、勞動力轉移與產業(yè)結構變遷的動態(tài)演進關系——基于VAR模型的實證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區(qū)域經濟學學科建設年會暨生態(tài)文明與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9 敬莉;張勝達;;新疆收入分配、勞動力轉移與產業(yè)結構變遷的動態(tài)演進關系——基于VAR模型的實證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區(qū)域經濟學學科建設年會暨生態(tài)文明與區(qū)域經濟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10 邵全權;李曉慧;;關于保險業(yè)反壟斷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A];建立社會公平保障體系與經濟社會發(fā)展——北大賽瑟(CCISSR)論壇文集·2013[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魏下海;全要素生產率增長與人力資本效應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劉梅生;金融結構對產業(yè)結構變動的影響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3 劉寶如;中國轉型期稅收與經濟增長問題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0年
4 湯向俊;中國經濟增長過程中投資消費結構轉變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5 蔣水冰;我國金融發(fā)展的影響因素研究:理論與實證[D];復旦大學;2010年
6 王威;東亞經濟收斂分析[D];遼寧大學;2011年
7 余翔;公共支出、金融發(fā)展與環(huán)境績效[D];重慶大學;2010年
8 趙可;農地城市流轉與經濟增長質量研究[D];華中農業(yè)大學;2011年
9 孔令明;民營化對市政公用企業(yè)績效的影響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0年
10 譚明軍;國有資本投資綜合效益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祝鶴;煤礦安全規(guī)制對煤炭產業(yè)所有制結構的影響[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呂軍凱;青島市港口產業(yè)結構發(fā)展的實證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余玲錚;人力資本、人力資本不平等與經濟增長[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袁贏;外商直接投資對上海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0年
5 邵玲玲;區(qū)域金融發(fā)展視角下的FDI經濟效應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10年
6 文國慶;地方財政支出對地方經濟發(fā)展影響[D];浙江大學;2011年
7 田文軍;中國能源效率區(qū)域差異及收劍性的實證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1年
8 白歡;技術選擇與經濟增長[D];暨南大學;2011年
9 康清戀;江西省林業(yè)產業(yè)對區(qū)域社會經濟發(fā)展貢獻的評價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10 萬福軍;昌平區(qū)國資委監(jiān)管企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和發(fā)展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家偉,葛新元,袁強,方?;中國多部門經濟增長模型分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年04期
2 葛新元,王大輝,袁強,方?;中國經濟結構變化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的計量分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年01期
3 王勝利;;中國工業(yè)所有制結構30年變遷的解析[J];財經科學;2008年06期
4 喬傳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有制結構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1994年11期
5 孫海剛;;市場化進程中的中國地區(qū)經濟差距成因研究[J];財經研究;2007年09期
6 楊琳,李建偉;金融結構轉變與實體經濟結構升級(上)[J];財貿經濟;2002年02期
7 馮陽;梁邦海;黃順緒;劉超;;我國區(qū)域經濟增長動力差異的實證研究[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8 郭克莎;輕重工業(yè)增長因素比較與工業(yè)資源總配置效應分析[J];中國工業(yè)經濟研究;1992年09期
9 劉偉,李紹榮;產業(yè)結構與經濟增長[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2年05期
10 劉偉,李紹榮,黃桂田,蓋文啟;北京市經濟結構分析[J];中國工業(yè)經濟;2003年0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茅欣;亞洲將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最快地區(qū)[J];國際經濟合作;2000年06期
2 賀力平;20世紀經濟增長與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經驗[J];國際經濟評論;2000年Z1期
3 孫波;1978—1995年中國經濟增長主導因素實證分析[J];北方經貿;2000年02期
4 周紹朋;拉動經濟增長需要處理好的幾個關系[J];中國工商管理研究;2000年04期
5 河北經貿大學課題組;河北省擴大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的實證分析——直接啟動消費需求是我省下一步擴大內需政策的基本取向[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6 高平;影響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J];技術經濟;2000年03期
7 李宗福;收債:促進港口經濟增長的一個支點[J];交通財會;2000年02期
8 仲禾;今后我國經濟能否持續(xù)高速增長[J];市場經濟導報;2000年07期
9 馮雷;遼寧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J];稅務;2000年03期
10 熊祖轅;美國的經濟增長[J];統(tǒng)計與咨詢;2000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徐現(xiàn)祥;舒元;;中國省區(qū)經濟增長分布的演進(1978—1998)[A];經濟學(季刊)第3卷第3期(總第11期)[C];2004年
2 陳向陽;;中國經濟增長的質量:從環(huán)境成本視角分析[A];市場經濟與增長質量——2013年嶺南經濟論壇暨廣東經濟學會年會論文集[C];2013年
3 馬國霞;田玉軍;;京津冀都市圈經濟增長的空間極化及其模擬研究[A];中國地理學會百年慶典學術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戴武堂;;轉軌時期中俄經濟增長與科學發(fā)展觀[A];全國高等財經院!顿Y本論》研究會2005年學術年會論文匯編[C];2005年
5 孫文祥;;我國區(qū)域研發(fā)實力與經濟增長關系實證研究[A];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研究新進展——第8屆全國青年管理科學與系統(tǒng)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6 周毅;辛利;熊焰;陳易章;;“奧運”對促進北京地區(qū)經濟增長的分析[A];首屆中國體育產業(yè)學術會議文集[C];2005年
7 單豪杰;沈坤榮;;轉型背景下的中國經濟增長:一個激勵導向的分析框架[A];第一屆中國政治經濟學年會應征論文集[C];2007年
8 周端明;蔡敏;;經濟發(fā)展的實踐、增長理論的進展與文獻的轉向——兼評不平等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機制[A];中華外國經濟學說研究會第19次年會暨外國經濟學說與國內外經濟發(fā)展新格局(會議文集)[C];2011年
9 焦方義;;實現(xiàn)集約式經濟增長模式:中國“十一五”規(guī)劃的根本任務[A];全國高校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研討會第20次會議論文集(第四冊)[C];2006年
10 張宏亮;;陜西省金融結構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A];金融在促進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中的作用——陜西省金融學會第十九屆金融征文獲獎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本報記者 朱賢佳;“美經濟增長放緩 對中國影響有限”[N];上海證券報;2006年
2 徐啟生;2008年全球經濟增長將減緩[N];光明日報;2008年
3 李金珊 趙云旗;中國在世界經濟增長中的作用[N];中國財經報;2005年
4 陳泰鋒;全球經濟增長潛藏風險 人口問題威脅世界發(fā)展[N];中國貿易報;2004年
5 俄歐亞所 張中華;俄經濟增長背后的隱憂[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6 ;2005年亞洲經濟增長將趨緩[N];國際商報;2004年
7 ;全國30省區(qū)市經濟增長比較[N];經濟日報;2003年
8 華;韓國第二季度經濟增長緩慢[N];金融時報;2003年
9 記者 趙金川;印尼經濟增長加快[N];人民日報;2000年
10 記者樂紹延;日經濟增長超預期[N];人民日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程開明;中國城市化與經濟增長的統(tǒng)計研究[D];浙江工商大學;2008年
2 彭亮;自主創(chuàng)新與中國經濟增長[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3 楊友才;引入制度因素的經濟增長模型與實證研究[D];山東大學;2009年
4 劉建偉;公共產品供給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5 葉飛文;要素投入與中國經濟增長[D];廈門大學;2003年
6 張李節(jié);中國經濟增長潛力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5年
7 劉海英;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研究[D];吉林大學;2005年
8 王瑞澤;制度變遷下的中國經濟增長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6年
9 李富強;內生制度、最優(yōu)治理和我國經濟增長[D];吉林大學;2006年
10 熊德義;中國經濟增長的制度因素分析[D];中共中央黨校;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德安;內外資企業(yè)的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比較研究[D];暨南大學;2008年
2 劉國偉;中國經濟增長與環(huán)境污染關系研究[D];廈門大學;2008年
3 吳娟;寧夏金融發(fā)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D];西北大學;2009年
4 許莉;環(huán)境因素內生的中國經濟增長分析[D];大連理工大學;2009年
5 張瑩;青島市金融發(fā)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D];青島大學;2009年
6 曹佛寶;改革開放以來西藏投資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分析[D];西藏民族學院;2009年
7 阮文達;越南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0年
8 穆曉芳;我國居民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D];吉林大學;2010年
9 葉磊;我國制造業(yè)集聚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D];吉林大學;2010年
10 馬速利;我國對外貿易發(fā)展與經濟增長研究[D];山西財經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4689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468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