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生活史研究30年:熱點與走向
本文關(guān)鍵詞:中國近代生活史研究30年:熱點與走向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中國近代生活史 社會文化視野 熱點與走向
【摘要】:自1980年代中期以來30年間,中國近代生活史研究從興起到發(fā)展,并于近年受到更多關(guān)注而成為一個熱門領域。該領域的研究熱點主要為風俗習尚、社會群體生活、城市生活與"公共空間"、消費生活、文化娛樂生活、生活史綜合研究等;其研究特點在于,更多關(guān)注社會變動與生活變化之互動,即更為重視縱向變遷,具有較強的政治意念、社會視野、文化關(guān)懷和理論關(guān)切,更多注意生活與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等諸因素的相互關(guān)聯(lián)和互動關(guān)系;其未來走向,應當以探索中國近代化社會轉(zhuǎn)型的民眾社會生活基礎和深層文化機制為目標,為當今社會轉(zhuǎn)型提出理論方面的創(chuàng)新成果。中國近代生活史研究也存有一定缺陷,最重要的一點是理論分析與理論創(chuàng)新不足。由研究視角創(chuàng)新,到研究方法創(chuàng)新,進而上升到理論創(chuàng)新,才能使近代生活史研究對中國近代社會變遷具有更強的理論解釋力。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關(guān)鍵詞】: 中國近代生活史 社會文化視野 熱點與走向
【分類號】:K25
【正文快照】: “生活史”或稱“社會生活史”,其概念定義及內(nèi)涵迄今仍眾說紛紜,尚未有一個眾所認可的明確界定。但從生活史研究實踐來看,學術(shù)界已形成了一些基本共識,大致可概括為:生活史是研究歷史上人們除了生產(chǎn)及政治、經(jīng)濟、文化活動之外,為了滿足日常生活物質(zhì)、精神及社會交往需要的活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朱文哲;;從“耶穌”到“公元”:近代中國紀年公理之變遷[J];民俗研究;2012年03期
2 湛曉白;;民國歲時節(jié)令中的政治與民俗——以陳果夫所著《中華民國生活歷》為中心[J];民俗研究;2012年03期
3 姚霏;蘇智良;盧榮艷;;大光明電影院與近代上海社會文化[J];歷史研究;2013年01期
4 黃益軍;魏向東;;從《申報》看晚清上海人的娛樂生活及其特征(1872—1911)[J];蘇州大學學報;2006年04期
5 李長莉;;近代交通進步的社會文化效應對國人生活的影響[J];學術(shù)研究;2008年11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付燕鴻;;近代城市貧民娛樂生活研究——以近代天津為中心的考察[J];城市史研究;2013年00期
2 王曉輝;;朝鮮族“歲時節(jié)令”習俗的英譯研究[J];才智;2014年31期
3 周艷龍;王武宏;郭宏偉;蔣曉蓓;;基于靈敏度學習的交通方式安全參數(shù)結(jié)構(gòu)模型[J];道路交通與安全;2015年01期
4 虞和平;;2008年中國近代史研究綜述[J];近代史研究;2010年01期
5 雷曉彤;呂艷婷;;新世紀以來《申報》的研究動向[J];南昌工程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6 李琦珂;曹幸穗;;生態(tài)環(huán)境史視閾下的交通技術(shù)變遷——以交通工具的演進為中心[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5期
7 陳建云;;運用多元史觀進行單元復習教學初探——以《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變遷》為例[J];歷史教學問題;2013年01期
8 李長莉;唐仕春;李俊領;;2011—2012年中國近代社會與文化史研究[J];河北學刊;2013年02期
9 李長莉;;晚清“洋貨流行”與消費風氣演變[J];歷史教學(下半月刊);2014年01期
10 黃鵬;;2013年中華民國史研究綜述[J];民國研究;2014年0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肖鴻波;《申報》77年體育報道研究(1872-1949)[D];復旦大學;2011年
2 姜超;上海中蘇友好宣傳教育運動研究(1949-1965)[D];華東師范大學;201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楊曉光;1870年代上海城區(qū)犯罪時空分析[D];復旦大學;2011年
2 許麗乃;清末民初哈爾濱道外城區(qū)研究(1898-1932年)[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3 翟曼;從民國女性雜志看女性的社交公開[D];河北大學;2011年
4 劉暢;《點石齋畫報》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5 翟輝;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的娛樂空間及其分層研究(1927-1937)[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6 史善慶;社會輿論與科舉革廢[D];福建師范大學;2008年
7 黃衛(wèi)芳;從百年下沙看城市文化輻射功能[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9年
8 王小軍;近代江西陸路交通的發(fā)展和社會變遷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9年
9 王驍;一個小渡口的歷史:蘇州河強家角渡的百年變遷[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10 王煜;民國時期安徽公路建設研究(1920-1949)[D];安徽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微;娛樂場所與市民生活——以近代北京電影院為主要考察對象[J];北京社會科學;2005年04期
2 ;毛澤東在討論國旗國徽國歌紀年和國都問題時的發(fā)言(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五日)[J];黨的文獻;2009年05期
3 羅蘇文;晚清上海租界的公共娛樂區(qū)[一八六○——一八七二][J];檔案與史學;2002年01期
4 李微;近代上海電影院與城市公共空間(1908-1937)[J];檔案與史學;2004年03期
5 朱文哲;;清末民初的“紀年”變革與國家建構(gòu)[J];貴州文史叢刊;2011年02期
6 嚴昌洪;世紀的覺醒——上世紀之交中國人對20世紀的認知[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1年05期
7 左玉河;評民初歷法上的“二元社會”[J];近代史研究;2002年03期
8 鄒振環(huán);;《四裔編年表》與晚清中西時間觀念的交融[J];近代史研究;2008年05期
9 焦?jié)櫭?王建偉;晚清“紀年”論爭之文化解讀[J];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10 張一瑋;;電影院與中國現(xiàn)代城市文化:一個文化研究的論題[J];理論界;2010年08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葉宇;1930年代好萊塢對中國電影的影響[D];北京大學;2008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馮傳珍;20世紀30—40年代成都電影院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陳科華;探索中國女性文化的新視角——讀《中國妓女生活史》[J];益陽師專學報;1992年01期
2 朱德庸;;關(guān)于上班這件事[J];北京教育(成功就業(yè)版);2008年08期
3 劉新成;日常生活史與西歐中世紀日常生活[J];史學理論研究;2004年01期
4 胡藝文;;建國后第一部《中國妓女生活史》出版[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0年04期
5 鄭立柱;;關(guān)于精神生活史研究的若干問題[J];河北學刊;2012年02期
6 曾潔;;試論兩宋都邑志的生活史轉(zhuǎn)向[J];理論界;2014年05期
7 汪溥k= ,林金,
本文編號:8050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805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