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國際投資爭端解決機制之完善——以UNASUR為視角
本文關鍵詞:試論國際投資爭端解決機制之完善——以UNASUR為視角
【摘要】:由于ICSID自身的缺陷和對東道國,尤其是作為主要資本輸入國的發(fā)展中國家的破壞性影響,拉美國家在經歷一系列ICSID訴訟"浪潮"后,開始重新審視其對外投資政策和投資仲裁協(xié)定,并尋求替代性投資仲裁解決機制。以此為代表的就是建立UNASUR仲裁中心議案的提出。本文將以拉丁美洲為例,結合拉美政治經濟狀況,分析研究其與ICSID的關系變化和UNASUR對國際投資爭端解決機制的改進,并進一步探討區(qū)域仲裁機制完善國際投資爭端解決機制的可能性及其因由,闡述對我國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的啟示。
【作者單位】: 西北政法大學;
【關鍵詞】: ICSID 替代機制 UNASUR
【分類號】:D996.1
【正文快照】: 20世紀80年代,全球經濟自由化的思潮席卷拉美,為了應對其國內債務危機、激活經濟發(fā)展,各拉美國家紛紛改變其保守的對外投資政策,簽訂了大量的雙邊或多邊投資協(xié)定。一方面,這些投資協(xié)定包涵著ISDS(Investor-State Dispute Settlement)條款,排斥東道國國內法院管轄權,作為主要資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孫艷麗;WTO爭端解決機制探討[J];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2 孫智慧;論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的優(yōu)點及不足[J];北京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年03期
3 王春婕;論發(fā)展中國家對WTO爭端解決機制的有效運用[J];當代法學;2002年11期
4 陳立虎;論WTO爭端解決機制適用的協(xié)定、訴訟和主體[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5 王新;WTO爭端解決機制和下一輪談判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律師世界;2002年02期
6 張乃根;論中國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的對策[J];政治與法律;2003年01期
7 趙柯;WTO爭端解決機制述評[J];當代法學;2003年07期
8 苗文;WTO爭端解決機制對中國的挑戰(zhàn)及其法律思考[J];前沿;2003年06期
9 黃進才;WTO爭端解決機制:定性與適用[J];行政與法;2003年11期
10 姜魯寧;淺談WTO爭端解決機制對中國法律制度之影響[J];井岡山醫(yī)專學報;2004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余敏友;;WTO爭端解決機制:成就與問題[A];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二○○七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孫立文;;簡論WTO爭端解決機制作為控制中國對外貿易摩擦的工具[A];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二○○七年年會論文集[C];2007年
3 余敏友;;論歐共體對WTO爭端解決機制的政策與實踐[A];中國歐洲學會歐洲法律研究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4 周明錢;;淺論WTO爭端解決機制中的調解[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七)[C];2008年
5 金孝柏;;WTO爭端解決機制中的程序正義[A];《WTO法與中國論壇》文集——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年會論文集(八)[C];2009年
6 李巧玲;;小議WTO爭端解決機制中的執(zhí)行爭議程序[A];WTO法與中國論叢(2009年卷)——《WTO法與中國論壇》暨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龔柏華;;入世以來中國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的回顧與展望[A];WTO法與中國論叢(2009年卷)——《WTO法與中國論壇》暨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陳敬;;淺析WTO爭端解決機制與中國的應對[A];WTO法與中國論叢(2009年卷)——《WTO法與中國論壇》暨中國法學會世界貿易組織法研究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C];2008年
9 ;WTO爭端解決機制的應對措施和建議——市法學會等召開學術研討會[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2002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10 王立武;;國內法在WTO爭端解決機制中的地位[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經濟法卷)[C];200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李小軍;WTO爭端解決機制介評及應對策略[N];福建日報;2002年
2 張衛(wèi);WTO爭端解決機制簡介[N];法制日報;2002年
3 外經貿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 陸燕;WTO爭端解決機制對發(fā)展中國家的影響[N];國際商報;2001年
4 韓立余;對爭端解決機制的再認識[N];國際商報;2003年
5 張曉東;爭端解決機制面臨挑戰(zhàn)[N];國際商報;2003年
6 彭剛;最實用的爭端解決機制[N];遼寧日報;2001年
7 陳 彬;發(fā)展中的APEC爭端解決機制[N];人民法院報;2005年
8 記者楊晴川;研討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N];人民日報;2002年
9 雷帆;商務部:中國“入世”5年尚無主動起訴記錄[N];第一財經日報;2006年
10 陳蔣齊;關注WTO爭端解決機制[N];廈門日報;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毛燕瓊;WTO爭端解決機制問題與改革[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2 高田甜;WTO爭端解決機制證明負擔規(guī)則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權家敏;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的選擇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4 梁鷹;WTO爭端解決機制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02年
5 鄭鵬基;網絡交易爭端解決機制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5年
6 呂微平;WTO爭端解決機制的正當程序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7 趙恩廣;論區(qū)域經濟一體化爭端解決機制在WTO框架下的并存及拓展[D];復旦大學;2010年
8 易波;WTO非違法之訴研究[D];蘇州大學;2009年
9 印輝;WTO環(huán)境規(guī)則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7年
10 王永杰;WTO補貼爭端解決機制研究[D];蘇州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于虹;中國參與WTO爭端解決機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2 藍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qū)爭端解決機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3 王軼堅;《能源憲章條約》與WTO爭端解決機制管轄重疊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4 徐晟;南共體爭端解決機制初探[D];湘潭大學;2010年
5 孫健;WTO爭端解決機制的運用策略[D];蘭州大學;2011年
6 白凱;WTO爭端解決機制的發(fā)展與完善[D];華東政法大學;2011年
7 朱紅春;論WTO爭端解決機制在兩岸貿易爭端中的適用[D];華東政法學院;2003年
8 張愛娥;WTO爭端解決機制的缺陷與問題[D];吉林大學;2005年
9 汪洋;WTO爭端解決機制不對稱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5年
10 許海秋;發(fā)展中國家參與并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7920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792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