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中立政策的起源
本文關鍵詞:緬甸中立政策的起源
【摘要】:二戰(zhàn)后,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陣營逐漸形成并走向對抗,美蘇陣營都力爭擴大其在東南亞的影響力,而1948年獨立的緬甸在對外關系方面選擇了中立政策,這一選擇與緬甸的歷史經歷、地緣政治、意識形態(tài)、現實需求、國家傳統(tǒng)和領導人過去的經驗有關。具體來說,其一,基于歷史經歷與地緣政治因素,緬甸有強烈的反殖民主義傳統(tǒng)和民族主義情緒,對西方和亞洲鄰國有相當大的疑懼,不愿成為任何一方的衛(wèi)星國。其二,在以意識形態(tài)的對抗為特征的兩極冷戰(zhàn)體制中,緬甸獨特的政治經濟體制使其不必介入到兩大陣營的沖突之中,同時緬甸也不希望介入,中立政策使緬甸可以獲得雙邊的援助,同時不受太多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政治、軍事控制,有助于緬甸維護自身的獨立主權。其三,緬甸內亂的復雜性也使緬甸政府不敢貿然親近某一大國陣營而招致國內反對派的攻擊,同時防范兩大陣營公開支持緬甸內部反叛勢力。其四,緬甸的中立政策一方面受到緬甸佛教文化以及其亞洲身份認同感的影響,另一方面也與緬甸領導人的安全觀念有關。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
【關鍵詞】: 冷戰(zhàn) 緬甸 中國 吳努 中立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07JA7001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yè)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2014112010201)
【分類號】:D833.7
【正文快照】: 1948年1月4日緬甸脫離英國統(tǒng)治宣布獨立,建立緬甸聯(lián)邦,緬甸的外交政策得以擺脫殖民枷鎖重新開展。緬甸獨立后由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AFPFL)執(zhí)政,實行西方的議會民主制,吳努(U Nu)任總理。作為新獨立的亞洲民族主義國家,緬甸在對外關系方面選擇了中立政策,這一外交中立政策一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馬蘭;重大的抉擇——芬蘭申請加入歐共體[J];世界知識;1992年06期
2 林榮遠;;奧地利和瑞士的永久性中立——兩國中立政策的比較[J];歐洲;1993年03期
3 陳壯鷹;瑞士的中立政策[J];國際觀察;1994年06期
4 續(xù)建宜;瑞士中立政策的歷史與現狀[J];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1995年02期
5 胡西元;試論西哈努克采取中立政策的原因和作用[J];東南亞縱橫;2005年05期
6 趙學清;溫寒;;歐美競爭中立政策對我國國有企業(yè)影響研究[J];河北法學;2013年01期
7 王持;;從瑞典與三大國際組織的互動分析其中立政策的變動[J];湖南農機;2013年07期
8 胡德坤;黃祥云;;美國在中日釣魚島爭端上“中立政策”的由來與實質[J];現代國際關系;2014年06期
9 Л·莫佐良;蕭金石;;現代的中立思想[J];世界知識;1956年06期
10 陳宣圣;;當前歐洲的三個怪現象[J];世界知識;1992年24期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相靖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淺析TPP談判中的競爭中立政策[N];民主與法制時報;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潘望;冷戰(zhàn)后瑞士中立政策的變化[D];外交學院;2012年
2 劉偉;從兩次世界大戰(zhàn)看美國“中立”政策[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李業(yè)圣;歐盟第四次擴大及其影響[D];武漢大學;2005年
4 張偉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愛爾蘭中立政策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5 熊宗惠;論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美國從中立向參戰(zhàn)的轉變[D];四川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6886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688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