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媒體知識分子及其公共性的重建
本文關鍵詞:淺析媒體知識分子及其公共性的重建,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知識分子的本質(zhì)在于公共性,其存在是歷史的、動態(tài)的,不同時代和地域的知識分子既有共性,也有特殊性。知識分子不是一種固定的身份,而是一種社會角色的扮演,判斷知識分子的標準主要看其在公共生活中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媒體知識分子如能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為公眾利益代言,就可視為公共知識分子。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產(chǎn)生是隨機的,取決于很多前提條件,而且與規(guī)范的知識分子概念仍有差異。重建媒體知識分子的公共性,最終取決于整個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環(huán)境的改變。
【作者單位】: 惠州學院中文系;
【關鍵詞】: 傳媒 知識分子 公共性
【基金】:廣東省高校優(yōu)秀青年教師培養(yǎng)項目“廣東省網(wǎng)絡公共事件的預防與應對研究”(yq2013153)
【分類號】:G206
【正文快照】: 近年來,公共性問題逐漸成為社會科學研究的核心議題,公共性的缺失也是社會結構的缺失。討論公共性問題,無法避開知識分子的作用,作為公共領域的重要活動主體,知識分子往往扮演公共討論的發(fā)起者和引路人角色,他們是社會輿論的主要來源,他們的參與對公眾、對政府都有著較大的影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寇國慶;薩義德論知識分子[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2 汪楊;“飄”年代的女性物語——對林白小說的再解讀[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3 陳占彪;;王的諍臣——胡適論知識分子的角色及使命[J];安徽史學;2009年01期
4 郭丹;;漂泊在失憶之城里的“外省人”——從“外省人”的寫作身份比較朱天心、林白的小說[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02期
5 閻敏;;想象的真實——簡談“豐收成災”小說的現(xiàn)實主義的真實性[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年12期
6 張嫻;;身份定位、性別意識與自我奔突——談丁玲《在醫(yī)院中》的創(chuàng)作[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2期
7 姜會永;;行走在“邊緣”——30年代林庚自由詩內(nèi)容淺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7期
8 吳國杰;;流亡知識分子的個人文化傾向——亨利·詹姆斯和詹姆斯·喬伊斯對比研究[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1期
9 張雋;;身份的焦慮——處于邊緣的《青春》[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1期
10 李冠華;何妍;;虛構與現(xiàn)實——略薩小說詩學探析[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07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勇;;從知識分子文化到知道分子文化——大眾媒介在文化轉(zhuǎn)型中的作用[A];這就是我們的文學生活——《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上)[C];2012年
2 梁迎春;;論魯迅雜文中的理解訴求[A];魯迅與“左聯(lián)”——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會2010年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趙勇;;學者上電視與知識分子的缺席——以《百家講壇》為例[A];和諧社會:社會建設與改革創(chuàng)新——2007學術前沿論叢(下卷)[C];2007年
4 林鐵;;媒介知識分子:公共性與議程設置[A];湖南省美學學會、文藝理論研究會2010年年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丁國旗;;馬克思主義文藝學中國化的理論思考[A];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時期文學理論研究的回顧與反思[C];2008年
6 陳占彪;;論知識分子的專業(yè)性與公共性[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7年
7 馬丹丹;;流亡者的“想象共同體”——改革開放30年流亡電影的中產(chǎn)階層意識[A];社會主義與中國現(xiàn)代化 政治·法律與社會: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會學科卷[C];2009年
8 倪稼民;郝宇青;;從建構到失語——社會變遷中布爾什維克知識分子的心路歷程[A];中國國際共運史學會2007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9 黃知偉;;儒家理想人格對構建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理論的借鑒意義[A];科學發(fā)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八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上)[C];2012年
10 李寧;劉婷;;近十幾年來國內(nèi)知識分子公共性問題研究述評[A];江蘇省第八屆學術大會學會專場論文哲學社會類論文匯編[C];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蘇勇;解構批評:形態(tài)與價值[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2 張紅峰;大學組織變革中的博弈分析[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雪艷;中國當代漢族作家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軍;顧憲成與晚明東林運動——傳統(tǒng)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劉偉;文化翻譯視野下的“少數(shù)民族文學”[D];南開大學;2010年
6 陳莉莎;王爾德人文主義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7 李占偉;布爾迪厄文藝思想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張軍府;現(xiàn)代中國知識分子題材小說敘事倫理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任相梅;張煒小說創(chuàng)作論[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黃曉通;近代東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顧博;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理論探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黃曉輝;“美國公眾的良心”[D];湘潭大學;2010年
3 孫瀟雨;社會轉(zhuǎn)型期知識分子的突圍和迷惘[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冉;靈魂的叩問與救贖[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5 唐潔;流浪方舟[D];江南大學;2010年
6 吳凝眉;危機與拯救:戴維·洛奇的小說主題[D];南昌大學;2010年
7 謝春平;懲罰與拯救[D];南昌大學;2010年
8 陳海紅;論薩義德的文學觀[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劉佩;王蒙散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劉惠;中國當代大眾文化中的犬儒主義傾向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倪代川;;論大學圖書館公共性形成與發(fā)展[J];現(xiàn)代情報;2014年08期
2 梁燦興;;試論圖書館的公共性譜系[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3年02期
3 都業(yè)明;;網(wǎng)絡社會的公共性及其培育[J];長白學刊;2013年06期
4 盧迎安;;論電視媒介的公共性[J];新聞界;2007年06期
5 樓旭東;;基于網(wǎng)絡時代的傳統(tǒng)媒體的公共性[J];文化學刊;2009年02期
6 倪代川;;大學圖書館公共性辨析[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1年09期
7 黃婷;;創(chuàng)新型國家戰(zhàn)略視角的科學公共性問題[J];科普研究;2011年01期
8 顧楊麗;;電視知識分子的“公共性”重建[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4年03期
9 竇英杰;;從文化變遷看圖書館公共性之衍生[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1年08期
10 邸敬存;;《大家看法·破解養(yǎng)老困局》的公共性缺失[J];新聞愛好者;2011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吳世文;;轉(zhuǎn)型期中國城市媒體的公共性研究[A];中國傳媒大學第四屆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博士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畢競;;構建語境和介入社會——當代藝術的公共性問題[A];中央美術學院2013年青年藝術批評獎獲獎論文集[C];2014年
3 張鴻聲;;新中國形象與國家工業(yè)化——50-70年代文學中的上海想象[A];都市文化——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宋麗娜;人情的社會基礎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鄒一波;媒介、市民、政府[D];復旦大學;2013年
2 陳賡;公共性視閾下網(wǎng)絡公民社會的生成與建構[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2年
3 管桂發(fā);東西方公共藝術發(fā)展比較[D];東北師范大學;2014年
4 黃東陽;我國基層政府公共性缺失與建構[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5 李彥辰;“村改居”背景下鄉(xiāng)村社區(qū)公共性的重構[D];吉林大學;2011年
6 張堯;衰退的公共性—對中國當代漫畫公共性的調(diào)查報告[D];中國美術學院;2012年
本文關鍵詞:淺析媒體知識分子及其公共性的重建,,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44326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443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