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經濟帶”背景下中國中亞外交政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11-10 19:16
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中亞五國獨立開始,中國與中亞國家間的外交關系已經持續(xù)了20余年,在多個領域均取得了不俗成就,但同時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中國近年來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對中國與中亞國家的關系有重要的影響,本文通過對比“絲綢之路經濟帶”提出前后不同時期中國對中亞的具體外交政策,討論和分析了“絲綢之路經濟帶”背景下中國對中亞外交政策的調整及動因,進而闡述了中國中亞外交政策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此前,中國與中亞國家在包括打擊“三股勢力”在內的地區(qū)安全問題上具有共同的利益,通過上合組織這個平臺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在經貿往來方面也憑借著地理優(yōu)勢取得了良好的發(fā)展。2013年中國提出的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對中國與中亞國家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遇,可以為雙方友好合作關系、經濟往來帶來進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中國對中亞的外交政策也相應在政治、經濟、安全、文化等諸多方面進行了調整。本文內容分為四個部分:第一章對“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提出前中國與中亞的外交進行了全面回顧,并在此基礎進行了評析,指出了中國中亞外交政策存在的不足之處。第二章主要論述了中亞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地位與意義,包括了“絲綢...
【文章頁數】:7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導論
一、選題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義
三、文獻綜述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重點、創(chuàng)新點及不足
第一章 中國與中亞國家關系的建立、發(fā)展及評析
一、中國與中亞國家關系的建立與發(fā)展
(一)中國與中亞國家外交關系的建立
(二)中國與中亞國家合作向縱深發(fā)展
(三)在上合組織下發(fā)展全方位合作關系
二、前“絲綢之路經濟帶”時期中國中亞外交政策評析
(一)中國對中亞外交政策的成就
(二)中國對中亞外交政策的不足
第二章 中亞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地位與意義
一、“絲綢之路經濟帶”概念的提出、內涵與意義
(一)“絲綢之路經濟帶”概念的提出
(二)“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內涵
(三)“絲綢之路經濟帶”對于中國的戰(zhàn)略意義
二、“絲綢之路經濟帶”與中亞的關系
(一)中亞地區(qū)重要的地緣戰(zhàn)略地位
(二)中亞地區(qū)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區(qū)”與“示范區(qū)”
(三)“絲綢之路經濟帶”對中亞國家的意義
第三章 中國對中亞外交政策調整的動因、目標及內容
一、中國對中亞外交政策調整的動因
(一)中國國家利益排序改變的客觀要求
(二)應對外部環(huán)境變動的必然反應
二、中國調整其中亞外交政策的目標
(一)安全、政治目標
(二)經濟發(fā)展目標
(三)擴大影響力目標
三、中國調整中亞外交政策的內容
(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二)拓寬金融合作
(三)深化能源合作
(四)加強安全合作
(五)加強人文交流
第四章 中國中亞外交政策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
一、中國中亞外交政策面臨的挑戰(zhàn)
(一)來自中亞國家內部的挑戰(zhàn)
(二)來自域外大國的影響
二、相關應對措施建議
(一)完善上合組織的相關機制建設
(二)采取針對性措施加強與中亞各國的合作
(三)與中亞國家共同構建安全共同體
(四)與大國做到良性互動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一帶一路”能否開創(chuàng)“中式全球化”?[J]. 王義桅.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05)
[2]中亞國家社會政治轉型:特征、風險與前景[J]. 孫壯志. 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6)
[3]“一帶一路”在周邊的新進展和新問題[J]. 鄭啟榮. 世界知識. 2016(21)
[4]中國中亞問題研究概覽:回顧、問題與前景[J]. 許濤,梁澤. 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 2016(04)
[5]中國與中亞地區(qū)能源合作的新進展與新挑戰(zhàn)[J]. 王海燕. 國際石油經濟. 2016(07)
[6]中亞交通一體化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政策的協(xié)調[J]. 歐陽向英. 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 2016(02)
[7]絲路基金、PPP與“一帶一路”建設——基于博弈論的視角[J]. 楊麗花,周麗萍,翁東玲. 亞太經濟. 2016(02)
[8]“一帶一路”與中國大外交[J]. 鄭永年,張弛. 當代世界. 2016(02)
[9]“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對中亞外交的反思[J]. 陸鋼. 探索與爭鳴. 2016(01)
[10]美國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與反應[J]. 馬建英. 世界經濟與政治. 2015(10)
本文編號:3705150
【文章頁數】:73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導論
一、選題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義
三、文獻綜述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重點、創(chuàng)新點及不足
第一章 中國與中亞國家關系的建立、發(fā)展及評析
一、中國與中亞國家關系的建立與發(fā)展
(一)中國與中亞國家外交關系的建立
(二)中國與中亞國家合作向縱深發(fā)展
(三)在上合組織下發(fā)展全方位合作關系
二、前“絲綢之路經濟帶”時期中國中亞外交政策評析
(一)中國對中亞外交政策的成就
(二)中國對中亞外交政策的不足
第二章 中亞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的地位與意義
一、“絲綢之路經濟帶”概念的提出、內涵與意義
(一)“絲綢之路經濟帶”概念的提出
(二)“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內涵
(三)“絲綢之路經濟帶”對于中國的戰(zhàn)略意義
二、“絲綢之路經濟帶”與中亞的關系
(一)中亞地區(qū)重要的地緣戰(zhàn)略地位
(二)中亞地區(qū)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區(qū)”與“示范區(qū)”
(三)“絲綢之路經濟帶”對中亞國家的意義
第三章 中國對中亞外交政策調整的動因、目標及內容
一、中國對中亞外交政策調整的動因
(一)中國國家利益排序改變的客觀要求
(二)應對外部環(huán)境變動的必然反應
二、中國調整其中亞外交政策的目標
(一)安全、政治目標
(二)經濟發(fā)展目標
(三)擴大影響力目標
三、中國調整中亞外交政策的內容
(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
(二)拓寬金融合作
(三)深化能源合作
(四)加強安全合作
(五)加強人文交流
第四章 中國中亞外交政策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
一、中國中亞外交政策面臨的挑戰(zhàn)
(一)來自中亞國家內部的挑戰(zhàn)
(二)來自域外大國的影響
二、相關應對措施建議
(一)完善上合組織的相關機制建設
(二)采取針對性措施加強與中亞各國的合作
(三)與中亞國家共同構建安全共同體
(四)與大國做到良性互動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一帶一路”能否開創(chuàng)“中式全球化”?[J]. 王義桅.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7(05)
[2]中亞國家社會政治轉型:特征、風險與前景[J]. 孫壯志. 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06)
[3]“一帶一路”在周邊的新進展和新問題[J]. 鄭啟榮. 世界知識. 2016(21)
[4]中國中亞問題研究概覽:回顧、問題與前景[J]. 許濤,梁澤. 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 2016(04)
[5]中國與中亞地區(qū)能源合作的新進展與新挑戰(zhàn)[J]. 王海燕. 國際石油經濟. 2016(07)
[6]中亞交通一體化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政策的協(xié)調[J]. 歐陽向英. 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 2016(02)
[7]絲路基金、PPP與“一帶一路”建設——基于博弈論的視角[J]. 楊麗花,周麗萍,翁東玲. 亞太經濟. 2016(02)
[8]“一帶一路”與中國大外交[J]. 鄭永年,張弛. 當代世界. 2016(02)
[9]“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對中亞外交的反思[J]. 陸鋼. 探索與爭鳴. 2016(01)
[10]美國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認知與反應[J]. 馬建英. 世界經濟與政治. 2015(10)
本文編號:37051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705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