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戰(zhàn)時期中共對新富農階層的認知與詮釋
發(fā)布時間:2022-02-22 11:52
新富農階層是全面抗戰(zhàn)時期中共在革命根據(jù)地鼓勵發(fā)展生產而出現(xiàn)的新階層。作為階級成分的新富農階層,一方面是新民主主義經濟政策在以陜甘寧邊區(qū)為代表的抗日民主革命根據(jù)地成功實踐的表征;但另一方面也是馬克思主義階級劃分理論下應當"革命"的對象。作為客觀存在的新富農,他們是通過勤勞致富的生產能手。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指導下,中共在堅持"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性質"原則性的同時采取靈活性的方式,將政治堅定、經濟貢獻突出的新富農群體解釋為革命的富農,最終實現(xiàn)黨內外對新富農階層由質疑向認同的轉變。
【文章來源】: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34(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 差異化:黨內外對新富農階層的認知
二 趨同化:新富農與舊富農
三 革命化:兼顧政治屬性與階級屬性的詮釋
四 結 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蘇區(qū)新富農問題探析——從鄧子恢給毛澤東的一封電報說起[J]. 江明明. 蘇區(qū)研究. 2019(04)
[2]吳滿有運動與新民主主義時期中共農村經濟政策[J]. 麥正鋒. 黨史研究與教學. 2014(02)
[3]誤讀富農:中共在近代土地革命中打擊富農的主要因素[J]. 曾耀榮. 史學月刊. 2013(06)
[4]歷史轉變中的新富農黨員問題[J]. 龐松,蘇少之. 中共黨史研究. 2007(01)
[5]論中國共產黨根據(jù)地時期的新富農政策[J]. 蘇少之. 黨的文獻. 2004(03)
本文編號:3639386
【文章來源】: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34(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6 頁
【文章目錄】:
一 差異化:黨內外對新富農階層的認知
二 趨同化:新富農與舊富農
三 革命化:兼顧政治屬性與階級屬性的詮釋
四 結 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蘇區(qū)新富農問題探析——從鄧子恢給毛澤東的一封電報說起[J]. 江明明. 蘇區(qū)研究. 2019(04)
[2]吳滿有運動與新民主主義時期中共農村經濟政策[J]. 麥正鋒. 黨史研究與教學. 2014(02)
[3]誤讀富農:中共在近代土地革命中打擊富農的主要因素[J]. 曾耀榮. 史學月刊. 2013(06)
[4]歷史轉變中的新富農黨員問題[J]. 龐松,蘇少之. 中共黨史研究. 2007(01)
[5]論中國共產黨根據(jù)地時期的新富農政策[J]. 蘇少之. 黨的文獻. 2004(03)
本文編號:363938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639386.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