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公眾正義觀念的代際差異與影響因素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2-01-04 02:06
推動社會正義事業(yè)的永續(xù)發(fā)展不僅需要了解客觀的社會正義狀況,而且需要把握主觀的公眾正義觀念。正義觀念是指人們做出某種判斷的潛在依據和價值前提,核心在于公民在不同情境下具體行為所遵循的正義原則。公眾的正義觀念并非是單峰分布,而是多峰并存。當前研究聚焦在公眾正義觀念的共時性差異,即不同階層、地域的公眾之間正義觀念的差異狀況,形成了諸多研究成果,但是鮮有研究關注到公眾正義觀念的歷時性差異,即出生于不同世代的公眾之間正義觀念的差異狀況。世代更替,人類文明得以綿延不絕。社會進步的速率取決于代際變化的速率,代際差異的顯著是社會劇烈變遷的表征。當前中國正處于由傳統(tǒng)社會向現(xiàn)代社會轉型的快速發(fā)展時期,傳統(tǒng)、現(xiàn)代甚至與后現(xiàn)代之間對壘與互嵌、排斥與融合,不同世代公眾判斷社會正義狀況的觀念差異尤為明顯,突出體現(xiàn)在一系列重大公共事件以年齡群體為載體引發(fā)全民討論,對公共政策的制定與執(zhí)行發(fā)起挑戰(zhàn)!安恢\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如果不將公眾的正義觀念放在代際演進的“萬世”中來把握,促進社會正義的事業(yè)便難以謀“一時”,公共政策對公眾正義觀念的影響也會無的放矢。為此,本研究將圍繞一個描述性問題和一個解...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218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圖0.1研究思路流程圖
并且結合訪問提綱進行適當?shù)刈穯,以考察生命歷程對受訪者正義觀念的影響,具體訪談大綱參見附錄 1。代表樣軌跡圖如圖 0.2 與圖 0.3 所示。半結構式訪談與生命史敘事一,能夠更直觀地展現(xiàn)出受訪者正義觀念形成、變化和發(fā)展通過生命事件明確受訪者所處的社會地位和家庭結構對其正生命軌跡中的轉折點、觀念變化點能夠更加清晰地通過微觀觀念的影響因素,而且便于將生命故事放置于更宏大的社會其四,能夠通過受訪者對于正義觀念的主觀詮釋,明確持有選擇與行動策略,進而將其擴展到群體行為當中。
圖 0.3 生命軌跡圖——個案 Da3.歷史制度主義歷史制度主義認為制度能夠塑造公眾的行動策略,并且能夠對公眾的行為偏好生影響,也就是說歷史制度主義認為公眾偏好不是既定的,而是受到正式制度的響而形成、發(fā)展和變化。為此,本研究采用歷史制度主義解釋公眾正義觀念的代差異,即試圖通過經濟發(fā)展制度等正式制度的變化來解釋中國公眾正義觀念的演軌跡。一方面,歷史制度主義在解釋因果關系時注重多因素的組合且強調情境的要性,它認為相同的制度在不同的情境下會產生差異的結果。為此,本研究將通觀察文化大革命對擁有不同身份公眾的作用,闡述激烈的政治變革方式對正義觀的影響;通過觀察改革開放對從事不同職業(yè)公眾的作用,闡述市場經濟體制對正觀念的影響。另一方面,歷史制度主義強調受特定制度的影響,社會成員之間會成不均衡的權力關系和持有不平等的社會資源汲取能力,為此本研究通過觀察相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家國同構”底色下的家戶產權治理與國家治理——基于“深度中國調查”材料的認識[J]. 黃振華. 政治學研究. 2018(04)
[2]當代中國社會公平感代際差異及影響因素[J]. 麻寶斌,賈茹. 公共行政評論. 2017(04)
[3]權利意識還是規(guī)則意識?——美國學者視閾下中國群體性事件參與者的主體意識評析[J]. 夏金梅. 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 2016(04)
[4]青年對政府評價的影響因素[J]. 田豐,孫正昕. 青年研究. 2016(03)
[5]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的戰(zhàn)略省思[J]. 麻寶斌,陳希聰. 天津社會科學. 2016(02)
[6]文化反哺與媒介影響的代際差異[J]. 周曉虹.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 2016(02)
[7]公平優(yōu)先于公正——中國民眾社會公平認知狀況的實證分析[J]. 麻寶斌,錢花花,杜平.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6(02)
[8]倫理淪喪抑或是倫理轉向 現(xiàn)代化視域下中國農村家庭資源的代際分配研究[J]. 狄金華,鄭丹丹. 社會. 2016(01)
[9]代際社會經濟地位與同住安排——中國老年人居住方式分析[J]. 陳皆明,陳奇. 社會學研究. 2016(01)
[10]管理與服務關系的反思與前瞻[J]. 麻寶斌,賈茹. 上海行政學院學報. 2016(01)
博士論文
[1]中國的機會不平等與居民幸福感研究[D]. 潘春陽.復旦大學 2011
[2]社會流動與分配公平感研究[D]. 王甫勤.復旦大學 2010
[3]組織員工分配公平感的社會比較機制研究[D]. 周浩.華中科技大學 2009
[4]當代中國社會利益結構的分化與整合[D]. 謝海軍.中共中央黨校 2007
[5]教育公平:政策的視角[D]. 朱金花.吉林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當代中國社會公平感的代際差異及其影響因素探析[D]. 賈茹.吉林大學 2016
[2]當代中國社會公平觀研究[D]. 袁高麗.華東師范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567435
【文章來源】:吉林大學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218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圖0.1研究思路流程圖
并且結合訪問提綱進行適當?shù)刈穯,以考察生命歷程對受訪者正義觀念的影響,具體訪談大綱參見附錄 1。代表樣軌跡圖如圖 0.2 與圖 0.3 所示。半結構式訪談與生命史敘事一,能夠更直觀地展現(xiàn)出受訪者正義觀念形成、變化和發(fā)展通過生命事件明確受訪者所處的社會地位和家庭結構對其正生命軌跡中的轉折點、觀念變化點能夠更加清晰地通過微觀觀念的影響因素,而且便于將生命故事放置于更宏大的社會其四,能夠通過受訪者對于正義觀念的主觀詮釋,明確持有選擇與行動策略,進而將其擴展到群體行為當中。
圖 0.3 生命軌跡圖——個案 Da3.歷史制度主義歷史制度主義認為制度能夠塑造公眾的行動策略,并且能夠對公眾的行為偏好生影響,也就是說歷史制度主義認為公眾偏好不是既定的,而是受到正式制度的響而形成、發(fā)展和變化。為此,本研究采用歷史制度主義解釋公眾正義觀念的代差異,即試圖通過經濟發(fā)展制度等正式制度的變化來解釋中國公眾正義觀念的演軌跡。一方面,歷史制度主義在解釋因果關系時注重多因素的組合且強調情境的要性,它認為相同的制度在不同的情境下會產生差異的結果。為此,本研究將通觀察文化大革命對擁有不同身份公眾的作用,闡述激烈的政治變革方式對正義觀的影響;通過觀察改革開放對從事不同職業(yè)公眾的作用,闡述市場經濟體制對正觀念的影響。另一方面,歷史制度主義強調受特定制度的影響,社會成員之間會成不均衡的權力關系和持有不平等的社會資源汲取能力,為此本研究通過觀察相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家國同構”底色下的家戶產權治理與國家治理——基于“深度中國調查”材料的認識[J]. 黃振華. 政治學研究. 2018(04)
[2]當代中國社會公平感代際差異及影響因素[J]. 麻寶斌,賈茹. 公共行政評論. 2017(04)
[3]權利意識還是規(guī)則意識?——美國學者視閾下中國群體性事件參與者的主體意識評析[J]. 夏金梅. 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 2016(04)
[4]青年對政府評價的影響因素[J]. 田豐,孫正昕. 青年研究. 2016(03)
[5]國家治理現(xiàn)代化的戰(zhàn)略省思[J]. 麻寶斌,陳希聰. 天津社會科學. 2016(02)
[6]文化反哺與媒介影響的代際差異[J]. 周曉虹. 江蘇行政學院學報. 2016(02)
[7]公平優(yōu)先于公正——中國民眾社會公平認知狀況的實證分析[J]. 麻寶斌,錢花花,杜平. 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6(02)
[8]倫理淪喪抑或是倫理轉向 現(xiàn)代化視域下中國農村家庭資源的代際分配研究[J]. 狄金華,鄭丹丹. 社會. 2016(01)
[9]代際社會經濟地位與同住安排——中國老年人居住方式分析[J]. 陳皆明,陳奇. 社會學研究. 2016(01)
[10]管理與服務關系的反思與前瞻[J]. 麻寶斌,賈茹. 上海行政學院學報. 2016(01)
博士論文
[1]中國的機會不平等與居民幸福感研究[D]. 潘春陽.復旦大學 2011
[2]社會流動與分配公平感研究[D]. 王甫勤.復旦大學 2010
[3]組織員工分配公平感的社會比較機制研究[D]. 周浩.華中科技大學 2009
[4]當代中國社會利益結構的分化與整合[D]. 謝海軍.中共中央黨校 2007
[5]教育公平:政策的視角[D]. 朱金花.吉林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當代中國社會公平感的代際差異及其影響因素探析[D]. 賈茹.吉林大學 2016
[2]當代中國社會公平觀研究[D]. 袁高麗.華東師范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56743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56743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