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線路的明清中朝使行山東段遺產價值評析
發(fā)布時間:2021-12-24 15:44
“文化線路”理論研究日益深入?yún)s遠未成熟,學術界對“文化線路”的概念、界定、標準、保護管理、申遺指標等仍在不斷探索。各國對“文化線路”遺產的挖掘和申遺工作表現(xiàn)出極大熱情,中國亦完成了絲綢之路和京杭大運河的線路遺產申遺。明清時期中朝使行線路是古代中國與朝鮮宗藩關系發(fā)展了近兩千年的結晶,高度程式化的朝貢活動是古代中國與東亞、東南亞各國外交的典型,線路上分布的大量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滲透、文明交流的鑒證,線路是具有歷史、社會、文化、政治及宗教等多重研究價值的重要跨國線路遺產。目前韓國學術界對該線路研究十分重視,大量成果集中在朝貢歷史和線路發(fā)展的探究、韓國境內及中國河北近京段遺產的整理上,對海上貢道登州港入境的線路鮮有涉及。線路研究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及線路遺產的保護也未能引起中國學術界的關注,目前線路保存狀況堪憂,遺產消失速度加快,高效系統(tǒng)的保護方案探究需和線路遺產的深入研究同時進行。因此,本文借“文化線路”理論及思路,完善并深入中朝使行文化線路的歷史及遺產研究;借中朝使行文化線路的遺產研究,理清并豐富“文化線路”在線路遺產界定、價值解讀、價值評估及保護上的理論實踐。其一,本文將對“文化線路”理論發(fā)展及研...
【文章來源】: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黑龍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16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課題研究綜述
1.1.1 課題來源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目的
1.1.4 研究意義
1.2 國內外相關研究現(xiàn)狀綜述
1.2.1 “文化線路”理論研究
1.2.2 中朝朝貢古籍資料研究
1.2.3 中朝使行路線研究
1.2.4 山東段遺產研究
1.2.5 “文化線路”價值評估與保護研究
1.2.6 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簡析
1.3 研究范圍及相關概念
1.3.1 研究范圍
1.3.2 相關概念
1.4 研究的內容與方法
1.4.1 研究內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2章 文化線路視野下的中朝使行路線
2.1 “文化線路”基本理論
2.1.1 “文化線路”發(fā)展與深化
2.1.2 “文化線路”定義及標準解析
2.1.3 “文化線路”發(fā)展方向與目標
2.2 中朝使行線路背景及內涵
2.2.1 中朝使行發(fā)展史
2.2.2 中朝使行線路遺產構成
2.2.3 中朝使行線路文化內涵
2.3 中朝使行線路的文化線路特性分析
2.3.1 中朝使行線路的文化線路定義認定
2.3.2 中朝使行線路的文化線路認定元素界定
2.3.3 中朝使行線路的文化線路辨識指標判定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明清中朝使行文化線路山東段線路遺產價值解讀
3.1 山東段文化線路遺產價值語境
3.1.1 海上貢道的興衰
3.1.2 山東的重要地位
3.1.3 山東段線路價值要素
3.2 山東段文化線路遺產構成要素
3.2.1 線路主體
3.2.2 沿線歷史城鎮(zhèn)
3.2.3 沿線建筑及構筑物
3.2.4 背景環(huán)境
3.2.5 非物質文化遺產
3.3 山東段文化線路遺產現(xiàn)狀梳理
3.3.1 線路主體及背景環(huán)境
3.3.2 城鎮(zhèn)建筑文化遺產
3.3.3 非物質文化遺產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山東段文化線路遺產價值評估與保護策略
4.1 山東段文化線路遺產價值評估體系構建
4.1.1 文化線路遺產價值評估體系構建方法
4.1.2 中朝使行文化線路遺產價值評估要素選定
4.1.3 山東段文化線路遺產價值評估模型構建
4.2 山東段文化線路遺產價值評估與結果分析
4.2.1 評估因子權重賦值
4.2.2 評分分級標準及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4.2.3 加權結果及價值量分析
4.3 山東段文化線路遺產保護策略探究
4.3.1 線路遺產元素價值評估
4.3.2 基于遺產價值評估的分級緩沖區(qū)劃分與界定
4.3.3 基于持續(xù)性發(fā)展理念的線路遺產保護規(guī)劃
4.4 本章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文化線路理念建構關隴先秦秦文化遺址保護體系[J]. 蘇靜,劉克成. 人文雜志. 2018(11)
[2]非物質文化視野下文化線路遺產構成的整體性研究——以絲綢之路起始段(陜西境內)為例[J]. 劉怡,雷耀麗. 遺產與保護研究. 2018(08)
[3]基于文化自信的文化遺產保護再思考[J]. 董衛(wèi). 城市規(guī)劃. 2018(03)
[4]基于系統(tǒng)協(xié)同的文化線路價值評估模型(CREM)研究——以古南襄隘道遺產保護為例[J]. 劉煒,曹婷. 現(xiàn)代城市研究. 2018(01)
[5]我國“文化線路”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 林祖銳,趙霞,周維楠. 遺產與保護研究. 2017(07)
[6]世界文化線路遺產特征與價值研究[J]. 劉科彬,沈山. 世界地理研究. 2017(06)
[7]基于文化線路內涵的大運河揚州段產業(yè)經濟類遺產認定與評估[J]. 蔣楠. 建筑與文化. 2017(10)
[8]國際文化線路理念演進及中國的實踐[J]. 戴湘毅,姚輝.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1)
[9]文化線路視野下東北地區(qū)工業(yè)遺產保護與利用[J]. 呂飛,康雯,羅晶晶. 中國名城. 2016(08)
[10]《實施世界遺產公約的操作指南》中關于“緩沖區(qū)”條款的修訂解讀[J]. 賈麗奇,郭華敏. 規(guī)劃師. 2015(S2)
博士論文
[1]遺產廊道視野下的中東鐵路工業(yè)遺產價值評價研究[D]. 高飛.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8
[2]古濟南城水系與空間形態(tài)關系研究[D]. 楊颋.華南理工大學 2017
[3]青島近代工業(yè)建筑遺產價值評價體系研究[D]. 初妍.天津大學 2016
[4]明代海防聚落體系研究[D]. 尹澤凱.天津大學 2016
[5]文化線路視野中梅關古道的歷史演變及其保護研究[D]. 王薇.復旦大學 2014
[6]明清京杭運河沿線漕運倉儲系統(tǒng)研究[D]. 鄭民德.南開大學 2013
[7]文化線路保護管理研究[D]. 周劍虹.西北大學 2011
[8]封貢關系視角下明代中朝使臣往來研究[D]. 劉喜濤.東北師范大學 2011
[9]十六至十九世紀初中韓文化交流研究[D]. 楊雨蕾.復旦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基于價值評價的重慶都市區(qū)工業(yè)遺產保護研究[D]. 余海慧.重慶大學 2018
[2]基于GIS的明清中朝使行路線遼東區(qū)城鎮(zhèn)空間結構研究[D]. 息琦.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8
[3]明代濟南府城歷史地理研究[D]. 單曉燦.西北民族大學 2017
[4]文化線路的保護與開發(fā)研究[D]. 曹勝威.華南理工大學 2016
[5]文化線路遺產價值評價與空間特征研究[D]. 王景釗.云南大學 2015
[6]朝鮮使臣所見的明末山東[D]. 邵雙雙.山東大學 2015
[7]中國文化線路申報世界遺產策略研究[D]. 陳建華.湖南師范大學 2014
[8]青州市十里古街歷史街區(qū)街道景觀研究[D]. 梁少煒.南京農業(yè)大學 2013
[9]明代登州在中朝交往中的重要作用[D]. 崔菊華.魯東大學 2012
[10]淺析明末朝鮮海上朝貢路線[D]. 梁玉柱.長春師范學院 2011
本文編號:3550760
【文章來源】: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黑龍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16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課題研究綜述
1.1.1 課題來源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目的
1.1.4 研究意義
1.2 國內外相關研究現(xiàn)狀綜述
1.2.1 “文化線路”理論研究
1.2.2 中朝朝貢古籍資料研究
1.2.3 中朝使行路線研究
1.2.4 山東段遺產研究
1.2.5 “文化線路”價值評估與保護研究
1.2.6 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簡析
1.3 研究范圍及相關概念
1.3.1 研究范圍
1.3.2 相關概念
1.4 研究的內容與方法
1.4.1 研究內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2章 文化線路視野下的中朝使行路線
2.1 “文化線路”基本理論
2.1.1 “文化線路”發(fā)展與深化
2.1.2 “文化線路”定義及標準解析
2.1.3 “文化線路”發(fā)展方向與目標
2.2 中朝使行線路背景及內涵
2.2.1 中朝使行發(fā)展史
2.2.2 中朝使行線路遺產構成
2.2.3 中朝使行線路文化內涵
2.3 中朝使行線路的文化線路特性分析
2.3.1 中朝使行線路的文化線路定義認定
2.3.2 中朝使行線路的文化線路認定元素界定
2.3.3 中朝使行線路的文化線路辨識指標判定
2.4 本章小結
第3章 明清中朝使行文化線路山東段線路遺產價值解讀
3.1 山東段文化線路遺產價值語境
3.1.1 海上貢道的興衰
3.1.2 山東的重要地位
3.1.3 山東段線路價值要素
3.2 山東段文化線路遺產構成要素
3.2.1 線路主體
3.2.2 沿線歷史城鎮(zhèn)
3.2.3 沿線建筑及構筑物
3.2.4 背景環(huán)境
3.2.5 非物質文化遺產
3.3 山東段文化線路遺產現(xiàn)狀梳理
3.3.1 線路主體及背景環(huán)境
3.3.2 城鎮(zhèn)建筑文化遺產
3.3.3 非物質文化遺產
3.4 本章小結
第4章 山東段文化線路遺產價值評估與保護策略
4.1 山東段文化線路遺產價值評估體系構建
4.1.1 文化線路遺產價值評估體系構建方法
4.1.2 中朝使行文化線路遺產價值評估要素選定
4.1.3 山東段文化線路遺產價值評估模型構建
4.2 山東段文化線路遺產價值評估與結果分析
4.2.1 評估因子權重賦值
4.2.2 評分分級標準及數(shù)據(jù)統(tǒng)計
4.2.3 加權結果及價值量分析
4.3 山東段文化線路遺產保護策略探究
4.3.1 線路遺產元素價值評估
4.3.2 基于遺產價值評估的分級緩沖區(qū)劃分與界定
4.3.3 基于持續(xù)性發(fā)展理念的線路遺產保護規(guī)劃
4.4 本章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文化線路理念建構關隴先秦秦文化遺址保護體系[J]. 蘇靜,劉克成. 人文雜志. 2018(11)
[2]非物質文化視野下文化線路遺產構成的整體性研究——以絲綢之路起始段(陜西境內)為例[J]. 劉怡,雷耀麗. 遺產與保護研究. 2018(08)
[3]基于文化自信的文化遺產保護再思考[J]. 董衛(wèi). 城市規(guī)劃. 2018(03)
[4]基于系統(tǒng)協(xié)同的文化線路價值評估模型(CREM)研究——以古南襄隘道遺產保護為例[J]. 劉煒,曹婷. 現(xiàn)代城市研究. 2018(01)
[5]我國“文化線路”研究現(xiàn)狀與展望[J]. 林祖銳,趙霞,周維楠. 遺產與保護研究. 2017(07)
[6]世界文化線路遺產特征與價值研究[J]. 劉科彬,沈山. 世界地理研究. 2017(06)
[7]基于文化線路內涵的大運河揚州段產業(yè)經濟類遺產認定與評估[J]. 蔣楠. 建筑與文化. 2017(10)
[8]國際文化線路理念演進及中國的實踐[J]. 戴湘毅,姚輝.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01)
[9]文化線路視野下東北地區(qū)工業(yè)遺產保護與利用[J]. 呂飛,康雯,羅晶晶. 中國名城. 2016(08)
[10]《實施世界遺產公約的操作指南》中關于“緩沖區(qū)”條款的修訂解讀[J]. 賈麗奇,郭華敏. 規(guī)劃師. 2015(S2)
博士論文
[1]遺產廊道視野下的中東鐵路工業(yè)遺產價值評價研究[D]. 高飛.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8
[2]古濟南城水系與空間形態(tài)關系研究[D]. 楊颋.華南理工大學 2017
[3]青島近代工業(yè)建筑遺產價值評價體系研究[D]. 初妍.天津大學 2016
[4]明代海防聚落體系研究[D]. 尹澤凱.天津大學 2016
[5]文化線路視野中梅關古道的歷史演變及其保護研究[D]. 王薇.復旦大學 2014
[6]明清京杭運河沿線漕運倉儲系統(tǒng)研究[D]. 鄭民德.南開大學 2013
[7]文化線路保護管理研究[D]. 周劍虹.西北大學 2011
[8]封貢關系視角下明代中朝使臣往來研究[D]. 劉喜濤.東北師范大學 2011
[9]十六至十九世紀初中韓文化交流研究[D]. 楊雨蕾.復旦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基于價值評價的重慶都市區(qū)工業(yè)遺產保護研究[D]. 余海慧.重慶大學 2018
[2]基于GIS的明清中朝使行路線遼東區(qū)城鎮(zhèn)空間結構研究[D]. 息琦.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8
[3]明代濟南府城歷史地理研究[D]. 單曉燦.西北民族大學 2017
[4]文化線路的保護與開發(fā)研究[D]. 曹勝威.華南理工大學 2016
[5]文化線路遺產價值評價與空間特征研究[D]. 王景釗.云南大學 2015
[6]朝鮮使臣所見的明末山東[D]. 邵雙雙.山東大學 2015
[7]中國文化線路申報世界遺產策略研究[D]. 陳建華.湖南師范大學 2014
[8]青州市十里古街歷史街區(qū)街道景觀研究[D]. 梁少煒.南京農業(yè)大學 2013
[9]明代登州在中朝交往中的重要作用[D]. 崔菊華.魯東大學 2012
[10]淺析明末朝鮮海上朝貢路線[D]. 梁玉柱.長春師范學院 2011
本文編號:355076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55076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