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女功與教化 ——曹州繩編中的儒家教化機制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23 07:30
  本文對女功在儒學語境下的教化機制進行探討,主要以山東古曹州地區(qū)流傳的一項古老的女功技藝——曹州繩編為中心展開考察,圍繞其歷史、工藝、傳承、文化要素的分析,來透視儒家教化思想在女功范疇中的滲透轉(zhuǎn)化,也即通過整個女功學習、制作、應(yīng)用過程中的一些機制性要素的考察,以及傳統(tǒng)社會中女性由此接受、實踐和傳布儒家教化思想狀況的分析,從而獲得對訴諸女功實踐的中國傳統(tǒng)女性教化機制的整體性認識。在傳統(tǒng)社會,教化一詞的使用是教、化結(jié)合的,也就是政教系統(tǒng)和風俗系統(tǒng)共同發(fā)生作用。政教帶有人的主體能動性,而風俗則有先天性。二者在社會現(xiàn)實中往往重疊到一起,并且有著自組織的內(nèi)在傾向性。而儒家教化的理論基礎(chǔ)和施行路徑設(shè)計,以人的生命欲求為基礎(chǔ),以禮制秩序為導向,通過禮俗互動的特有方式,調(diào)動、整合了各項社會資源和文化資源,在生活日用之間,潛移默化地實現(xiàn)了對人心的教化。女功正是在這樣整體教化機制作用下,在政教和風化兩個層面上發(fā)揮了教化尤其是對傳統(tǒng)女性群體的教化功能。從曹州繩編的個案中,我們可以看到儒家教化正是通過風俗生活、禮制保障和心性感化幾個方面的機制性運行,來實現(xiàn)教化效果的!袄K祖崇拜”表征的是民間生活的信仰、情感、生... 

【文章來源】: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頁數(shù)】:144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關(guān)于本研究
    二 論文的基本概念
    三 民間美術(shù)教化機制概述
    四 論文的基本框架
第一章 儒家教化:禮俗互動的機制性構(gòu)成
    第一節(jié) 儒家教化的理論視野
        一、儒家教化的人性論依據(jù)
        二、儒家教化的倫理本位建構(gòu)
    第二節(jié) 政教與風化:教化的兩個層面
        一、政教與風化的分野
        二、政教與風化的特征
    第三節(jié) 儒家教化的禮俗特征及其有機性
        一、禮:儒家教化的現(xiàn)實設(shè)計
        二、禮俗互動:儒家教化的實現(xiàn)途徑
        三、禮俗互動的有機性
第二章 禮俗互動格局下的女功教化
    第一節(jié) 自然分工基礎(chǔ)上的女功內(nèi)涵
        一、分工帶來的女性地位演化
        二、女功的政治內(nèi)涵
        三、女功的商品內(nèi)涵
        四、女功的精神內(nèi)涵
    第二節(jié) 儒家教化訴求中的女功功能
        一、教化對女功的重視
        二、女功的教化功能
    第三節(jié) 曹州繩編歷史中的教化內(nèi)涵
        一、由俗到禮:繩結(jié)歷史的教化演進
        二、曹州繩編起源的教化訴求
        三、曹州繩編教化內(nèi)涵的有機構(gòu)成
第三章 繩祖崇拜:儒家教化的世俗性取向
    第一節(jié) 祈生:女媧信仰的生命意識
    第二節(jié) 養(yǎng)生:生命關(guān)懷下的女功之“功”
    第三節(jié) 寓教于樂:生活場域中的女功教化
第四章 婚禮:儒家教化的制度性取向
    第一節(jié) 繩編的禮制要求
    第二節(jié) “對牌官花”的禮制內(nèi)涵
    第三節(jié) 婚姻禮俗中的女功教化
        一、婚禮的禮俗特性
        二、婚禮中的女功教化表達
第五章 花歌:儒家教化的心性取向
    第一節(jié) 先富后教:花歌中的技能傳授
    第二節(jié) 因材施教:花歌中的歷史和地方性知識教化
    第三節(jié) 下學而上達:花歌中的女性閨范教化
    第四節(jié) 中庸之道:繩編技藝中的心性教化
結(jié)論
主要參考書目
附錄一:曹州繩編的材料、工具和工藝
附錄二:秦懷忠訪談材料
附錄三:曹州繩編花歌
在校期間發(fā)表的論文、科研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論我國傳統(tǒng)教化之“風化”特征[J]. 李家智,江凈帆.  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2010(08)
[2]明朝的女官[J]. 朱亭曲.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10)
[3]“教化”考[J]. 張德文.  職大學報. 2009(03)
[4]作為交往方式的七夕乞巧——廣州市珠村乞巧節(jié)俗調(diào)查報告[J]. 羅丹,徐天基,曹新玲.  民俗研究. 2009(01)
[5]論有機論范式及其思維特征[J]. 彭新武.  天津社會科學. 2009(01)
[6]“教化”之概念辨析與界定[J]. 江凈帆.  社科縱橫. 2009(01)
[7]現(xiàn)代西方自然觀的“有機論轉(zhuǎn)向”[J]. 彭新武.  學術(shù)月刊. 2008(07)
[8]禮俗互動是中國思想史的本土特色[J]. 劉志琴.  東方論壇. 2008(03)
[9]教育機制理論的新詮釋[J]. 孫綿濤,康翠萍.  教育研究. 2006(12)
[10]盤長、結(jié)、禮的文化現(xiàn)代觀——中國結(jié)現(xiàn)象的形態(tài)闡釋[J]. 李振球.  美術(shù)研究. 2005(03)

博士論文
[1]走向民間生活的明代儒學教化研究[D]. 劉靜.華東師范大學 2004



本文編號:351340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51340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d0d01***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