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環(huán)境下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路徑探析
發(fā)布時間:2021-11-10 02:44
隨著社會經濟環(huán)境、思想意識環(huán)境的改變,尤其是在"互聯網+"的環(huán)境下,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征已經發(fā)生改變,這樣的變化使得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也被凸顯,問題的存在降低了思政工作的效果,為此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明確教育環(huán)境的改變,選擇正確的創(chuàng)新路徑,讓各種工作改進適應當前的教育環(huán)境改變,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章來源】: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19(04)
【文章頁數】:4 頁
【文章目錄】:
一、“互聯網+”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結合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一) 網絡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二) “互聯網+”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結合的必然性
(三) “互聯網+”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二、“互聯網+”環(huán)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征與存在問題
(一) “互聯網+”環(huán)境下思政工作的特征
1.“互聯網+”環(huán)境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開放特征。
2.“互聯網+”環(huán)境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平等特征。
3.“互聯網+”環(huán)境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跨界”特征。
4.“互聯網+”環(huán)境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特征。
5.“互聯網+”環(huán)境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數據”特征。
(二) “互聯網+”環(huán)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問題
1. 思想政治工作思路缺乏“人性化”。
2. 思想政治工作內容缺乏“時代性”。
3.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缺乏“適應性”。
4. 思想政治工作評價缺乏“標準化”。
5. 思想政治工作策略缺乏“數據化”。
(三) “互聯網+”環(huán)境下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路徑
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的“人本”路徑
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的“內容”路徑
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的“方法”路徑
4.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的“評價”路徑
5.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的“數據”路徑
三、結束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灌輸模式的創(chuàng)新[J]. 吳程程. 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 2017(04)
[2]“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工作創(chuàng)新探析[J]. 陳赤華,姚芳芳. 西部素質教育. 2017(06)
[3]“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 歐俊偉. 延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7(01)
[4]“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徑選擇[J]. 張智. 教育現代化. 2017(03)
[5]“微時代”下大學生個性化管理模式研究[J]. 劉麗萍,陳新暢. 高教學刊. 2016(05)
[6]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研究[J]. 芮先紅. 高教學刊. 2016(04)
[7]多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作用探討[J]. 管越峰. 中國報業(yè). 2013(06)
本文編號:3486412
【文章來源】: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19(04)
【文章頁數】:4 頁
【文章目錄】:
一、“互聯網+”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結合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一) 網絡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二) “互聯網+”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結合的必然性
(三) “互聯網+”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二、“互聯網+”環(huán)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特征與存在問題
(一) “互聯網+”環(huán)境下思政工作的特征
1.“互聯網+”環(huán)境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開放特征。
2.“互聯網+”環(huán)境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平等特征。
3.“互聯網+”環(huán)境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跨界”特征。
4.“互聯網+”環(huán)境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特征。
5.“互聯網+”環(huán)境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數據”特征。
(二) “互聯網+”環(huán)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問題
1. 思想政治工作思路缺乏“人性化”。
2. 思想政治工作內容缺乏“時代性”。
3.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缺乏“適應性”。
4. 思想政治工作評價缺乏“標準化”。
5. 思想政治工作策略缺乏“數據化”。
(三) “互聯網+”環(huán)境下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路徑
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的“人本”路徑
2.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的“內容”路徑
3.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的“方法”路徑
4.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的“評價”路徑
5.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的“數據”路徑
三、結束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灌輸模式的創(chuàng)新[J]. 吳程程. 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 2017(04)
[2]“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工作創(chuàng)新探析[J]. 陳赤華,姚芳芳. 西部素質教育. 2017(06)
[3]“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 歐俊偉. 延安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7(01)
[4]“互聯網+”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徑選擇[J]. 張智. 教育現代化. 2017(03)
[5]“微時代”下大學生個性化管理模式研究[J]. 劉麗萍,陳新暢. 高教學刊. 2016(05)
[6]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與對策研究[J]. 芮先紅. 高教學刊. 2016(04)
[7]多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作用探討[J]. 管越峰. 中國報業(yè). 2013(06)
本文編號:34864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486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