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經濟論文 > 政治經濟論文 >

香港青年運動中的“本土意識”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25 02:37
  對于香港回歸以來的一系列政治行動體現(xiàn)出的虛假"本土意識",本文梳理了影響這種本土意識運行機制的三個結構性因素:超級地租、產業(yè)結構變動和高等教育文化資本通脹。香港青年的生存狀態(tài)造成了其本土意識的極端化與政治化,但是這種意識存在內在矛盾。隨著"港版國安法"的落實,本文建議在中央政府的指導下香港特區(qū)政府從繼續(xù)推進粵港澳大灣區(qū)一體化、重視民調數(shù)據(jù)積累和宣傳、關注青年發(fā)展空間及高等教育改革、占領海外新媒體宣傳陣地等四個方面作為未來應對香港青年問題的主要關注點。 

【文章來源】:青年探索. 2020年05期

【文章頁數(shù)】:10 頁

【部分圖文】:

香港青年運動中的“本土意識”研究


香港青年運動的影響因素模型

指數(shù),租金,房屋,特區(qū)政府


2018年7月底,香港特區(qū)政府差餉物業(yè)估價署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香港當年6月私人住宅售價指數(shù)(用來衡量在樓宇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售價的轉變)升至382.6,而這一指數(shù)已連續(xù)27個月上升,連續(xù)19個月創(chuàng)下新高。租金指數(shù)和售價指數(shù)從1980年以來也一直呈現(xiàn)不斷走高的趨勢[6](圖2)。香港特區(qū)政府的不干預政策還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寡頭壟斷。所謂的補貼住房政策,低收入家庭完全無法獲得住房貸款,地產商不斷地發(fā)展也使其擁有了巨大的政治影響力。1997年香港回歸之后,為了維護香港地區(qū)的穩(wěn)定,香港特區(qū)政府一定程度上延續(xù)了讓利于既得利益階層的政策取向。顧汝德與羅永生等學者批判回歸后的新政權“延續(xù)了‘官商同謀’的管治格局,也繼承了殖民主義的權力分配方式”[7-8]。

香港,大學,學院,情況


香港高等教育變革由來已久,觀察其變遷趨勢可以發(fā)現(xiàn)從20世紀80年代的精英型,變?yōu)榱?0年代的文化資本通脹型[13]。八十年代末期之前,香港僅有的兩所大學分別為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1991年香港科技大學的成立,為日后其他學院升級為大學奠定了基礎。1994年初,香港政府決定從1995年起把香港理工學院、香港城市理工學院、浸會學院升格為大學。在這一系列改革下香港青年享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開始迅速增加,尤其是院校持續(xù)增加學士及副學士學位,從學科上看人文社會科學專業(yè)的學額增加比例最高。大量增加的高學歷人群加劇了競爭,導致不少副學士學位的青年就業(yè)前景堪憂[14]。香港社會長期有根深蒂固的“工字不出頭”的社會觀念,非常重視高等教育,但高等教育文憑價值通脹,加深了學生的心理落差。由此,在香港出現(xiàn)的激進政治行動的群體中除了部分處于社會底層的青年外,還有一批受過高等教育的準中產青年,其行為甚至更加激進和暴力。他們誤以為,采取政治上的激進行為可以紓解其壓力情緒,而且還可能獲得一定的政治聲望,也有獲取更多現(xiàn)實利益的可能。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香港青年“下流”問題:客觀狀況與主觀感受[J]. 趙永佳,葉仲茵.  港澳研究. 2015(03)
[2]社會變遷背景下的1968年法國青年學生運動[J]. 尹輝.  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 2012(06)
[3]社會政策視角下的香港住房政策:積極不干預主義的悖論[J]. 李健正,肖棣文.  公共行政評論. 2009(06)
[4]回顧與展望:九十年代香港高等教育[J]. 鄔大光.  比較教育研究. 1997(03)



本文編號:293678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93678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c5d3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