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對外傳播中的身份認同與話語訴求模式的衍變
發(fā)布時間:2020-12-20 11:05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在對外傳播過程中,囿于國際格局外部與國家領域內部一系列錯綜復雜的動力性因素,中國逐漸經歷了由"意識形態(tài)共同體認同"到"民族國家主體認同"再到"人類命運共同體認同"三次身份認同模式的轉變,并在此過程中與話語權訴求相互建構、辯證發(fā)展。
【文章來源】:傳播與版權. 2018年11期
【文章頁數】:4 頁
【文章目錄】:
一、1949—1978年:“意識形態(tài)共同體認同”及其對外傳播模式
二、1978—2012年:“民族國家主體認同”及其對外傳播模式
三、2012年至今:“人類命運共同體認同”及其對外傳播模式
四、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歷史與話語模式:關于中國國際傳播研究的思考[J]. 云國強. 新聞大學. 2015(05)
[2]群體情感與集體身份認同的建構[J]. 聶文娟. 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 2011(04)
[3]關于文化傳播全球化與意識形態(tài)本土性的辨析[J]. 董婷婷. 齊魯藝苑. 2002(04)
本文編號:2927757
【文章來源】:傳播與版權. 2018年11期
【文章頁數】:4 頁
【文章目錄】:
一、1949—1978年:“意識形態(tài)共同體認同”及其對外傳播模式
二、1978—2012年:“民族國家主體認同”及其對外傳播模式
三、2012年至今:“人類命運共同體認同”及其對外傳播模式
四、結語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歷史與話語模式:關于中國國際傳播研究的思考[J]. 云國強. 新聞大學. 2015(05)
[2]群體情感與集體身份認同的建構[J]. 聶文娟. 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 2011(04)
[3]關于文化傳播全球化與意識形態(tài)本土性的辨析[J]. 董婷婷. 齊魯藝苑. 2002(04)
本文編號:29277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927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