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政治中的派系與派系政治研究——以臺灣地區(qū)為參考
【文章目錄】:
一、選題及其意義
二、對已有文獻的梳理
三、對一些重要議題的分析
(一)派系政治中的侍從主義視角。
(二)關于派系的關系網絡理論。
(三)宗親政治與派系政治的關系。
四、派系政治對政治過程的影響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胡衡哲;;2020年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觀察[J];兩岸關系;2019年08期
2 肖楊;;2020年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觀察[J];兩岸關系;2019年11期
3 吳為;;2020年臺灣地區(qū)兩項選舉復雜多變[J];統(tǒng)一論壇;2019年05期
4 翁明源;陳先才;;當前臺灣地區(qū)“臺獨”組織類型研究[J];臺海研究;2019年02期
5 孫俐俐;張喜梅;;從選舉看臺灣地區(qū)政黨體制的演變[J];四川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1年01期
6 許川;;試析臺灣地區(qū)賄選現象及其政治影響[J];臺海研究;2018年04期
7 李阿琳;;中國臺灣地區(qū)社會建設的經驗與教訓[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03期
8 阿沐;;臺灣針對失智老人的“長期照顧十年計劃”[J];中國老年;2017年15期
9 秦華;臺灣人看臺灣地區(qū)三項選舉[J];兩岸關系;1999年01期
10 ;誰反對緩和臺灣地區(qū)的緊張局勢[J];世界知識;1955年05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佟文娟;過程與分析:媒體與臺灣政治民主化(1949-2007)[D];廈門大學;2008年
2 劉景嵐;臺灣政治轉型及其對兩岸關系的影響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鄒振東;臺灣政治文化的符號變遷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4 程麗娜;當代臺灣地區(qū)精英嬗變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芳霞;兩岸兩會互設綜合性辦事機構的法律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18年
2 王錦葉;高齡化背景下我國臺灣地區(qū)長期照顧制度發(fā)展與反思[D];華中師范大學;2018年
3 袁曉威;2008年以來歐盟對中國臺灣地區(qū)政策析評[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2018年
4 李雯雯;中國臺灣地區(qū)人口老齡化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13年
5 孫慧嶸;馬英九的政治行銷[D];華東師范大學;2017年
6 陳慧雯;臺灣政治文化變遷與民進黨的崛起[D];上海師范大學;2017年
7 馬廣全;民國時期與當代臺灣地區(qū)宗教立法比較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年
8 曲航;我國臺灣地區(qū)的大陸旅游人口現狀及影響分析[D];吉林大學;2013年
9 蔡泉水;我國臺灣地區(qū)政黨制度的嬗變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08年
10 魏茹;我國臺灣地區(qū)陳情制度研究[D];蘇州大學;2016年
本文編號:28881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88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