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質與效能:中國政黨政治基礎上的政治傳播析論
【文章目錄】:
一、中國政黨政治基礎上政治傳播的特質
二、中國政黨政治基礎上政治傳播的現(xiàn)狀
1.就傳播主體而論
2.就傳播途徑而論
3.就傳播內容和話語而論
4.就傳播受眾而論
三、中國政黨政治基礎上政治傳播的功能
1.從源頭防范不利于政治合法性的信息生成和傳播
2.減弱來自于社交新興媒體對政治權力的威脅
3.區(qū)隔來自于社會的政治訴求
4.聚攏來自于民眾的民主興趣
5.吸納來自于異己力量的政治壓力
6.抵御來自國際社會的政治侵蝕
四、中國政黨政治基礎上政治傳播的效果
1.從整體上維護著政治政權的穩(wěn)定
2.緩釋了社會民眾的政治焦慮
3.減弱了來自于各種社會矛盾的政治風險
五、中國政黨政治基礎上政治傳播的國際輻射力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蔡惠福;顧黎;;中國共產(chǎn)黨新聞思想的“讀者觀”與西方“受眾觀”之比較[J];新聞大學;2014年04期
2 俞可平;;論當代中國政治溝通的基本特征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J];政治學研究;1988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田華;;第九章 公共政策與政治溝通[J];中國公共政策分析;2015年00期
2 許一飛;;政府回應網(wǎng)絡民意的政治溝通模型、特征、問題及路徑選擇[J];行政論壇;2015年04期
3 潘強;;新型城鎮(zhèn)化進程中的政治溝通現(xiàn)狀及其原因分析[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5年09期
4 王洪樹;;社會協(xié)商:中國的內生緣起與理論探索[J];探索;2015年01期
5 陳自強;;論構建西部民族地區(qū)的政治穩(wěn)定機制[J];貴州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6期
6 潘強;;新型城鎮(zhèn)化構建中的政治溝通理論認知與思考[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4年24期
7 楊新紅;;改革開放以來黨群溝通機制運行不穩(wěn)定的結構分析[J];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2014年01期
8 周麗;;公共決策事件中引發(fā)的政治溝通問題探討——以“廣州番禺垃圾焚燒廠選址事件”為例[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3年12期
9 王可園;齊衛(wèi)平;;提升執(zhí)政黨政治溝通能力研究[J];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2013年03期
10 薛忠義;劉舒;劉志成;;完善黨的政治溝通的路徑探討[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2年06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朱鴻軍;;問題與解答 挑戰(zhàn)與應對——“變革中的新聞與傳播:實踐探索與理論構建”學術研討會綜述[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3年11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閆志民;;獲得群眾支持是黨執(zhí)政的社會基礎[J];教書育人;2013年33期
2 胡柳娟;譚鵬;;中國共產(chǎn)黨政黨認同問題研究述評[J];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03期
3 劉書祥;;借鑒其他政黨政治的有益成果 切實加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J];求知;2004年12期
4 何淼;;政黨治理:內涵、特征、價值——基于當代中國政黨政治的思考[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5年05期
5 李美玲;鄭毅;;政黨政治視閾中的科學發(fā)展觀[J];社會科學家;2009年04期
6 本刊特約評論員;;依法執(zhí)政與政黨文明[J];福建法學;2011年02期
7 卓澤淵;;依法執(zhí)政:政黨政治法治化的表現(xiàn)與實現(xiàn)路徑[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8 李師程;“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與中國共產(chǎn)黨的性質[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01年01期
9 袁新華;;堅定中國共產(chǎn)黨的政黨自信[J];黨政論壇;2018年01期
10 陳元中;;執(zhí)政文化與文化軟實力[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09年05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張彥妮;毛澤東的政黨政治道德思想及其現(xiàn)代價值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昝智海;大眾傳媒對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作用研究[D];安徽大學;2006年
3 吳春元;論和諧黨政關系的構建[D];江南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87670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876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