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朝鮮族是歷史上從朝鮮半島遷入中國定居而形成的中國少數(shù)民族,從19世紀末遷入到至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在這150多年中,朝鮮族文學以朝鮮半島傳統(tǒng)文學為基礎,在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生活等環(huán)境中,逐漸形成了既不同于朝鮮半島文學,又區(qū)別與中國主流文學的獨特的朝鮮族文學,并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和輝煌的成果。1978年改革開放打開了中國的大門,1988年首爾奧運會向世界展示了韓國,1992年中韓建交使兩國民間往來日趨加強。對親人的思念,追求經(jīng)濟富裕的愿望化為一股強大的動力,頃刻間在朝鮮族社會刮起了一陣“韓國風”。隨著兩國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領域的交往日益頻繁,對彼此的了解和認識也逐漸加深。自20世紀90年代起,朝鮮族文壇開始大量創(chuàng)作了以韓國為舞臺,反映了在韓朝鮮族生活的作品。許蓮順就是其代表作家之一。朝鮮族小說中最先描寫在韓朝鮮族以及韓國形象的中篇小說是許蓮順的《空曠的沙漠》,最先描寫在韓朝鮮族以及韓國人形象的長篇小說是許蓮順的《無根化》。自1993年在《長白山》第二期發(fā)表中篇小說《空曠的沙漠》以來,朝鮮族作家許蓮順關注著在韓朝鮮族的生活,她向讀者展現(xiàn)了朝鮮族在韓國所面臨的文化沖突以及這些問題帶來的苦惱。其中,代表性作品為中篇小說《空曠的沙漠》、長篇小說《誰見過蝴蝶屋》、《無根花》、《中國媳婦》等。長篇小說《誰見過蝴蝶屋》,主要講述了坐上赴韓偷渡船的八位主人公的故事以及他們韓國夢的破滅,《空曠的沙漠》、《無根花》、《中國媳婦》主要描寫了主人公在韓國的遭遇。許連順韓國敘事小說生動地刻畫了雖然是同一民族,由于中韓兩國在體制、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差異,朝鮮族在韓國面臨著諸多截然不同的文化,承受著的各種問題和壓力以及異樣的目光。許蓮順在小說中不斷向讀者提出‘我是誰’的問題,追尋文化身份認同。許蓮順的韓國敘事小說以其新穎的視角、獨特的小說空間、細膩的文筆、深刻的主題,在朝鮮族文壇嶄露頭角。因此,本人認為對許蓮順韓國敘事小說的研究對朝鮮族文學研究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和文學意義。本文主要通過文獻資料分析方法以及社會歷史批評方法研究許蓮順韓國敘事小說中的文化身份認同意識。社會歷史批評方法主張文學作品和社會歷史環(huán)境的關系,重視作家的思想傾向和作品的社會作用。因此本文試圖從當時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中分析許蓮順的作品,并通過與社會歷史的聯(lián)系研究文化身份認同。本文通過分析小說中出現(xiàn)的韓國形象、在韓朝鮮族形象以及主人公的文化身份認同意識,進而考察作者的文化身份認同意識。許蓮順韓國敘事小說中韓國形象、在韓朝鮮族形象的探討有利于闡明“中國朝鮮族是如何認識故國-韓國?”,“韓國人是怎么認識中國的朝鮮族?”,“朝鮮族的文化身份認同有著什么樣的變化”等問題。由此,本文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對許蓮順韓國敘事小說中的文化身份認同意識進行綜合分析。第一、許蓮順韓國敘事小說中的韓國形象及其演變。許蓮順的韓國敘事小說展現(xiàn)了作者對韓國的想象、認知。本文將許蓮順韓國敘事小說中的韓國形象劃分為“祖先的國家-尋根意識和鄉(xiāng)愁意識”、“富與金錢萬能共存的國家-向往和失望”等兩大部分,分別予以分析,并尋找及其變化。首先、許蓮順通過主人公對故國、家人的思念,展示了朝鮮族的尋根意識和鄉(xiāng)愁意識,塑造了‘祖先的國家’韓國形象。其次、許蓮順通過在韓朝鮮族與韓國人的沖突以及他們的遭遇,把韓國描寫成富與金錢萬能共存的國家,向往轉(zhuǎn)變?yōu)槭τ谠S蓮順小說中的朝鮮族來說,韓國是可以致富的國家,因此韓國之旅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誘惑,赴韓打工熱潮也隨之迅速升溫!案辉5膰摇-韓國是人們向往、憧憬的對象。而韓國冷酷的現(xiàn)實讓人們感覺到了失望甚至絕望。許蓮順不僅描述了富裕帶來的魅力,還展現(xiàn)了被金錢所迷惑的墮落世界。作者通過塑造《無根花》的安氏母子、韓國社長、合租屋主人等韓國人的形象,批判了“金錢萬能主義國家”的無情和墮落。他們?yōu)榱私疱X,拋舍了親情,丟掉了良心道德。韓國夢確實給部分人帶來了財富,但是,同時韓國夢使人們失去了最為寶貴的東西。許蓮順韓國敘事小說中主人公從對‘祖先的國家’的尋根意識到對‘富裕的國家’的向往,再到對‘金錢萬能主義國家’的失望與絕望,暗示了主人公文化身份認同意識的變化。第二、許蓮順韓國敘事小說中的朝鮮族形象。論文第二章主要分析了許蓮順韓國敘事小說中的朝鮮族形象。許蓮順小說中的主人公大部分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他們?yōu)榱嗣撠毝x擇去往韓國,想通過韓國行改善貧富差距,尋找幸福樂園。許蓮順還塑造了在特殊年代主人公所受的傷痛。特殊的歷史、社會環(huán)境使他們飽受身體、精神的折磨。在韓朝鮮族的形象主要從韓國人的視角和在韓朝鮮族的生活兩方面進行分析。小說中的主人公在韓國是不速之客,是外國人,是非法滯留的不法者。韓國人帶著有色眼鏡看待朝鮮族為貧窮、骯臟、無知的,無視他們。作者通過刻畫朝鮮族與韓國人的矛盾,闡明文化差異、生活習慣差異、語言差異是造成他們不和的原因之一。在許蓮順韓國敘事小說中有些主人公以非法入境、非法滯留、虛假婚姻等非法方式生活在資本主義國家韓國,而且大部分都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勞動者。作者通過主人公在韓國的悲慘生活和經(jīng)歷,與韓國人的矛盾,傾訴了在韓朝鮮族所受到的歧視、不平等待遇,進而反映了雖然是同一民族,在價值觀、飲食、語言、習慣等文化差異相當大。在韓國的生活使他們身心都傷痕累累,與韓國文化的沖突使他們感受到文化身份認同的困惑。第三、許蓮順韓國敘事小說中文化身份認同的心里矛盾和克服。第三章主要通過文化身份認同的困惑和異鄉(xiāng)意識,文化身份認同的克服和回歸意識等兩個部分,分析了作家對文化身份認同的認識。許蓮順將作中人物比喻成‘無根花’、‘蝴蝶’,暗示了主人公因文化身份認同而感到的困惑,不斷提出‘我是誰?’,‘我該去哪里’的問題并努力尋找其答案。那許蓮順是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處理朝鮮族文化身份認同的困惑的呢?許蓮順20世紀90年代發(fā)表的韓國敘事小說主要描述了在韓朝鮮族對中國故鄉(xiāng)的思鄉(xiāng)之苦,為內(nèi)心矛盾的主人公指出了方向。她通過作品號召在韓國受傷的人們盡快回到中國,告訴他們他們的家園在中國。許蓮順作品中出現(xiàn)的韓國人形象多數(shù)是消極形象,主要講述了在韓朝鮮族和韓國人的矛盾,而在21世紀創(chuàng)造的小說中作者將朝鮮族與韓國人的矛盾和沖突化為相互理解和和解。許蓮順韓國敘事小說是作者在不同時期創(chuàng)作的,作者的對韓視角和意識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而且作家還在堅持創(chuàng)作相關題材的作品。因此,許蓮順韓國敘事小說還有很大的研究空間。
【學位授予單位】:中央民族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I207.4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曉妮;;論《萊妮大媽的黑臀舞》中黑人文化身份認同的困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2年08期
2 張立新;白色的國家黑色的心靈——論美國文學與文化中黑人文化身份認同的困惑[J];國外文學;2005年02期
3 楊志芳;;文化身份認同辨析[J];職業(yè)時空;2008年11期
4 張燕;;論《絲之謎》的文化身份認同[J];湖北社會科學;2012年11期
5 劉艷梅;武丹丹;崔玉娥;;自塑形象創(chuàng)造與文化身份認同[J];語文學刊;2007年21期
6 王化菊;;白色上帝和黑色羔羊——淺析《最藍的眼睛》中上帝意象對主人公文化身份認同的影響[J];文教資料;2012年22期
7 耿策;吳慧斯;;從《刮痧》看移民身份與文化身份認同[J];青年作家(中外文藝版);2010年05期
8 郭群;;文化身份認同危機與異化——論查建英的《到美國去!到美國去!》[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9 魯蕾;;《推手》中文化身份認同解析[J];凱里學院學報;2010年05期
10 趙丹;;從文化身份認同角度淺析《沙丘花園》[J];青年文學家;2012年1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曉平;多元文化背景下云南彝族大學生文化身份認同調(diào)查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5年
2 金春燕;許蓮順韓國敘事小說中的文化身份認同意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6年
3 程宇;從文體偏離看《爵士樂》黑人文化身份認同與建構[D];中南民族大學;2013年
4 趙丹;難以割舍的印第安身份[D];鄭州大學;2013年
5 黃帆;歸僑文化身份認同:關于僑鄉(xiāng)鶴城的敘事探究[D];浙江大學;2014年
6 豐家衛(wèi);傳播儀式觀視域下的iPhone流行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3年
7 張健;中國元素與文化身份認同方式的關系[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8 郗光煜;互動意義中的文化身份認同話語構建[D];浙江師范大學;2014年
9 劉飛飛;論老舍作品中的滿族文化身份認同[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10 葛麗菁;現(xiàn)代美國非裔穆斯林群體的文化身份認同[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
274826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748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