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衡發(fā)展、階級沖突、生產(chǎn)關(guān)系重構(gòu)——關(guān)于馬克思恩格斯發(fā)展理論的研究
[Abstract]:Marx and Engels paid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of development, but they did not think about the problem of development from a purely economic point of view, but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 in the world and the resulting class conflict. The reconstruction of production relations and so on to think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ries. Because of the imbal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pitalist system, there is a multi-level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lationship in the capitalist system, so the class conflict within the capitalist system is inevitable. On this basis, it is the reconstruction of capitalist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which in turn intensifies the imbal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t system. However, such an unbalanced development system has created a prerequisite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it has created solid material conditions for a higher social system. It is under this premise that Marx and Engels believe that capitalism is of great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作者單位】: 上海社會科學院;
【分類號】:A811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條
1 張奎良;;馬克思的東方社會理論[J];中國社會科學;1989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炎才;中國近代經(jīng)世致用思想基本特征芻議[J];安徽史學;2003年02期
2 陳芳;;清末留日學生與地方督撫間的政治博弈——以留日陸軍士官生為中心[J];安徽史學;2012年01期
3 郭衛(wèi)東;;釋“北洋”[J];安徽史學;2012年02期
4 李慧娟;房巖;姜雪;;民國初期“重商輕農(nóng)”思想的危害[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9年28期
5 章征科;晚清中央政治權(quán)威喪失的原因[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6 黎俊祥;;清末新政啟動前慈禧心態(tài)的變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7 孔令芹;;淺析傳教士的“上層路線”與耶儒對話[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12期
8 翟志宏;;政府視角:民政部與清末著作權(quán)律的頒布[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9 劉春玲;;袁世凱在外蒙古自治中的外交政策[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10 李治濤;;試論新軍近代化的特點[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永麗;;李R既恕按蠛有∷怠敝械摹跋執(zhí)盵A];“辛亥百年與四川小說創(chuàng)作”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當代文壇》2011年增刊)[C];2011年
2 郝明工;;世紀文學的中國命名——關(guān)于“從新時期文學到新世紀文學”的若干思考[A];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第十四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3 唐克敏;;袁世凱與中國資本主義[A];近代中國(第四輯)[C];1994年
4 趙立彬;;崇洋心理與全盤西化思潮——20世紀上半葉社會變遷的一個側(cè)面[A];“20世紀中國社會史與社會變遷”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選集[C];1997年
5 鄭鎮(zhèn);;中國近代社會轉(zhuǎn)型與人文思想的嬗變[A];傳統(tǒng)文化與先進文化構(gòu)建[C];2004年
6 郭漢民;;論清末兩大主流思潮及其相互關(guān)系[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國[C];2005年
7 張靜;;20世紀上半期的“過渡時代”觀之嬗變[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shù)論壇2010年卷[C];2011年
8 劉亦師;;清華大學校園的早期規(guī)劃思想來源研究[A];城市時代,,協(xié)同規(guī)劃——2013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08-城市規(guī)劃歷史與理論)[C];2013年
9 岳麗艷;王海傳;;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與道德提升的同向性的人學追問[A];人的發(fā)展與社會進步——第十四屆全國人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10 于洪生;;文化視域下的經(jīng)濟社會和諧發(fā)展[A];文化復興:人文學科的前沿思考——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十屆學術(shù)年會文集(2012年度)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12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叢報》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靳書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性超越[D];南開大學;2010年
3 王秀萍;明清茶美學思想研究[D];湖南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4 王瑛;李鴻章與晚清條約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5 劉榮臻;國民政府時期的北京社會救助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6 黃曉通;近代東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學;2011年
7 王強;我國義務教育財政模式與選擇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8 栗志剛;民族認同論[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9 徐偉;超越與救贖:神秘主義精神氣質(zhì)與中國近代政治思想[D];浙江大學;2010年
10 劉暉;從“民族救亡”到“民族復興”—我國近現(xiàn)代體育發(fā)展的歷史動因[D];北京體育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紅娟;日偽統(tǒng)治時期東北稅收制度探析(1931-1945年)[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于玲玲;漠河金礦官督商辦經(jīng)營研究(1888-1900年)[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首婧;黑龍江當代人文精神與價值觀教育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4 管宏平;常德城市現(xiàn)代化進程研究(1840-1949年)[D];湘潭大學;2010年
5 左珂;黃宗羲政治哲學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6 焦徽;衡陽城市現(xiàn)代化進程研究(1840-1949)[D];湘潭大學;2010年
7 陳維根;《中國新報》的憲政思想宣傳[D];湘潭大學;2010年
8 張家惠;國民政府時期青島慈善事業(yè)研究(1929-1937)[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9 周婷婷;西風東漸與都市主流服飾文化變遷(1898-1927)[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齊永娟;民辦高?沙掷m(xù)發(fā)展問題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明凡,宋衍濤;馬克思主義政治沖突思想研究[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2 宋衍濤,陳明凡;二十世紀西方政治沖突理論的三種模式[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04年03期
3 A.普里戈任 ,佟慶才;資產(chǎn)階級組織社會學的演變[J];國外社會科學;1982年03期
4 !たāとR德 ,陳堯光;美國政治的新分化[J];國外社會科學;1979年05期
5 高放;;蘇聯(lián)解體十周年:回顧與沉思[J];理論參考;2002年01期
6 陳明凡,宋衍濤;馬克思主義政治沖突思想研究[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03年01期
7 ;國家沒有調(diào)和階級矛盾的歷史作用[J];社會科學;1983年06期
8 楚全;美國領(lǐng)導地位的背后[J];國外理論動態(tài);2003年02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姜自安;馬克思主義階級沖突理論與實踐[D];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22904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229042.html